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生物链”
2017-11-07李莹
李莹
在生物界领域,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叫做生物链。而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又何尝不是由相互的各种链条关系前后串联,如:知识链、情绪链、师生的双边活动链等。如果老师能够处理好音乐课堂的这些链条关系,又何愁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出彩呢?
一、“知识链”——音乐课堂的主体
音乐课堂应该是愉快的课堂,丰富的课堂,但同样需要学生透过课堂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开阔视野。各知识点(一系列歌曲、乐曲)的罗列设置就像事物的现象摆放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通过各知识点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贯穿整节课的“一条线”,也就要求教师做好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各个知识点串起来,使讲授内容形成知识链条,做到步骤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在讲授《音乐与影视》时,课本上仅提供了几首相关的影视音乐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紧紧围绕“音乐与影视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知道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于是我通过动画片《猫和老鼠》有音乐和无音乐两种形式的对比导入,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影视的结合,让影视形象更突出,气氛更热烈。但是最初的电影又是什么样呢?接着我简要向学生介绍电影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過程。
二、“情绪链”——音乐课堂的灵魂
好的音乐课堂离不开对学生情绪的调控。学生的兴奋点不可能满堂热情高涨,对学生情绪的调控同样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设计和安排。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要求教师运用最有利的方法,再辅以教师讲课的艺术美感,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我在讲授二胡曲《二泉映月》时,开始没有放这首乐曲,而直接在黑板上写上题目《二泉映月》,这时就听到学生在下面小声说话,于是我就直接让几位同学起来谈谈对乐曲的了解和认识,有的说:“是阿炳的曲子,应该是描写二泉的美景吧。”有的同学说:“是描写了二泉夜晚的景色。”随着学生的答案渐渐一致,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二泉,在无锡惠山脚下,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据说阿炳在失明前常去那里休憩。秀美的山水确实曾使阿炳流连忘返,然而当我们听到这首动人的乐曲时,更多感受到的,却不仅仅是二泉的美丽景色,而仿佛看到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穷艺人满含着眼泪在倾吐着人生辛酸和控诉着世间不平,也就是这首乐曲,陪伴着阿炳走完了他整个人生道路,被称为阿炳的“依心曲”。下面我们一起欣赏阿炳的“依心曲”——《二泉映月》。”这样通过老师深情地描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提高了。
三、“双边活动链”——音乐课堂的调味剂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如果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不当或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那么不但谈不上本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章节甚至整门学科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不利于明确和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例如,在讲授《十面埋伏》这首乐曲时,乐曲共有十三个乐段,我重点讲解了《列营》《埋伏》《鸡鸣山小战》和《九里山大战》四个乐段,通过这四个乐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战争的一些知识及琵琶在表现战争场面时所采取的一些独特技法及表现方式。
四、方法追求“灵活点”
教学方法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我国古代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例如,在讲授《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时,我选用典型的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通过欣赏,学生很容易归纳出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点。并能列举出熟悉的群众歌曲及艺术歌曲。于是我又采用“对应连线”的形式让学生分辨哪些歌曲是群众歌曲,哪些是艺术歌曲,这样的方法,教师省时省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五、活动要有“华彩点”
上好一堂音乐课就像导演一出戏,每出戏都有戏曲的高潮或是戏曲冲突,音乐课堂也是如此。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平铺直叙,让谁也不爱听。制造课堂的“华彩点”也就成了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例如,在讲授《梨园百花》起始课时,我提前让学生收集京剧脸谱,制作成脸谱教具,让学生戴上脸谱道具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有的“咿~咿~咿”的表演旦角,有的“呀~呀~呀”的表演净角,有的拿着书本朗读诗文表演生角……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通过形象直观地表演,学生对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以及它们各自的表演特点,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得到直观的艺术享受,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京剧艺术这一瑰宝。
以上是我对音乐课堂的一些认识和做法,通过这些实践,我感觉能够保证音乐课堂的流畅性、生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学习,掌握知识。希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一定能够打造出美好的音乐课堂。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