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配称“君子”?
2017-11-07王玉桂
王玉桂
《关雎》出自《诗经》中的“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内容多以青年男女的婚恋为主。传统的观点认为,《关雎》表现了一位青年男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的过程,既有一见钟情的倾心,又有求之不得的思念和想象中得到意中人的喜悦。这种看法当然也没有错。但我们看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我以为抓住“君子”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抓住这个词,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内容不仅仅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更表现古时候人民从爱情角度对男子的一种价值评判标准。
君子在古代是具有一定德行的人。具有什么样德行的男子可以配称君子呢?在《论语》中涉及“君子”的论述就多达几十条,比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认为宽容别人,能够忍受误解和委屈者,可以称为“君子”。又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安贫乐道、清高自守者,可以称为“君子”。还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人坦荡、胸怀磊落者,可以称为“君子”。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他认为淡泊名利,不以利交者,可以称为“君子”。孟子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他认为能实行仁政,团结他人者,可以称为“君子”。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他认为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者,可以称为“君子”。这些看法都是从为人处世、人格修养方面提出对“君子”的要求。如果从最能体现人之本性的爱情角度去看,“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关雎》作出了回答。作为情诗,《关雎》中的青年男子何以配称“君子”呢?先来看看全诗的具体内容。
全诗五章,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第一章,写青年男子在河边对淑女一见钟情。暖暖的春日,惠风和畅,青年男子路过河边,远远看到河中小洲上一对对雎鸠鸟相依相偎、追逐嬉戏,它们关关相鸣,和谐恩爱。这时,一位姑娘正好在河中采摘荇菜。姑娘看起来文静美好、勤劳贤淑,男子不禁对姑娘心生爱慕之情,他暗想道:“这不正是可以做我妻子的好姑娘吗?我一定要追求她啊!”青春男女,男子钟情,女子怀春,是人之常情。青年男子对女子心生爱慕之情,是一个正常男子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爱的向往。这正是“君子”对待生活和情感的正确态度。这一层写得有声有色,情景相生,画面温暖美好,洋溢着无限生机和活力,男子初遇意中人的喜悦、倾慕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
第二层是中间的两章,写青年男子追求女子不得的思念、苦闷、焦灼之情。姑娘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窈窕身影在男子脑海中挥之不去,为了见到女子,他常去河边,但每次女子都只专注于自己的劳动,对青年男子不闻不问,无动于衷。青年男子食不甘味,坐卧不宁,夜不成寐,日夜思念着姑娘。漫漫长夜,如同他对淑女的思念悠长无尽头。虽然男子对姑娘想念、追求的心情无比强烈、急切、痛苦,但他忍耐、克制着自己的相思之情,对女子没有任何非分的举动,既没有言语挑逗,也没有死缠烂打,而是谨言慎行,暗自相思,尊重女子。这正是“君子”所为,克己复礼。这一层通过描写男子“寤寐思服”“悠哉悠哉”的心理和“辗转反则”的动作,传神地表现了青年男子一往情深的思念之情以及情到深处人孤独的痛苦,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和纯情。
第三层是最后两章,写男子在想象中和女子结成良缘的喜悦。“日有所思”,自然“夜有所梦”,情到深处生幻觉,饱受相思之苦的青年男子在梦中与心上人弹琴鼓瑟,琴瑟和鸣,相亲相爱,并且敲钟击鼓,吹吹打打,将女子迎娶进了家门,实现了他“寤寐求之”的迫切愿望。男子颇有艺术才华和浪漫的情趣,他想象中和女子相处之时不全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琴瑟相伴,乐声悠扬,生活在高雅的艺术情趣中。这正是“君子”的修养,以乐养心。这一层欢歌笑语,鼓乐齐鸣,画面热闹欢快。虽是虚写,但幻由情生,通过虚写强化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纯洁、深厚、坚贞的爱情。
由此可见,诗中青年男子被称之为“君子”,他的德行主要体现在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上。首先,他恋爱的目的非常明确,是为了天长地久的婚配。他想得到一个“好配偶”,相伴终生,过上“琴瑟和鸣”的美满婚姻生活,而非玩弄女性,游戏对方的情感。其次,他的择偶标准也以美好的品德为主,他看中的是女子的心灵美。他所追求的女子并非拥有花容月貌和财富地位,而是一个文静美好、端庄自重、贤淑勤劳的好姑娘。这位女子不为青年男子的一见钟情而动心,虽然青年男子常常在河边徘徊、等待、寻找机会与她相识相知,她依然专注于自己的劳动,用行动拒绝了青年男子的追求,而又不过分伤害对方的一片痴心。第三,从行动上看,青年男子自尊且尊人。从追求女子到求而不得,青年男子始终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尊重自己也尊重女子,哪怕饱受相思的煎熬也没有任何非分的言行。他的追求被女子拒绝之后,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怀恨在心,更没有寻机报复,难能可贵的是他连移情别恋的想法都没有。而是用幻想中的满足来自我安慰,排解心中的失落和痛苦。可以看出青年男子對爱情的纯真、专一,这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渴望得到的真挚爱情,是人们始终不渝的追寻。此外,青年男子会弹琴奏瑟,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艺术才华,具有浪漫的生活情趣。对待爱情认真,看重爱人的品行,自制自尊,又尊重女子,这样的男子身上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就配称“君子”。《关雎》或许是第一次用诗歌的形式从对待爱情的角度诠释、补充了“君子”新的内涵。的确,《关雎》更应当是对“君子”的一曲赞歌,对纯洁爱情的一曲赞歌。
令人疑惑、浮想联翩的是,这样的一位“君子”为什么没有得到女子的青睐呢?或许,“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位君子再好,也不是女子的意中人,所以淑女不为所动。或许,女子已经有了心上人,所以再好的“君子”也不再是她的选择。或许,女子就是想用拒绝的方式来考验“君子”对他的感情是否真诚坚守。如果真是这样,更可以从侧面凸显出女子对待爱情认真慎重的态度,证明她的确是值得男子深爱的“淑女”。当然,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诗歌的重点根本不在于表现女子,而是要表现男子的“君子”之德,借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爱情观的一种价值追求。
几千年前,人们就为爱情定下了标准:爱情之美,美在德行。如今的我们,可曾听懂千百年的吟唱?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