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具学具的运用
2017-11-07魏广乾
魏广乾
摘 要:针对学具以及教具如果能适当予以运用,就能培育学生具备综合能力,那么也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具学具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建立立体思维,在数学学科中,针对学具与教具更有必要予以全方位的运用,在此前提下要让学生具备综合的理解能力,确保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来提升数学课堂的综合水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具学具
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针对数学课堂有必要加以全方位的转型,师生密切配合并且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近些年来,电化教学目前正在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明显存在弊病与漏洞。小学生正处在特殊的成长期,身心并没有真正实现成熟。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有必要运用多样化的学具来辅助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潜在的数学探究热情进行全面的激发。
一、教具学具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讲,人类思维涉及抽象、具象与动作性的三类思维模式。在这其中,直观思维针对平日生活中的各项行为以及相关活动。因此经过分析可知,小学生整体上仍不具备优良的抽象思维,依然停留于具象思维以及动作性思维的层次中。在数学课堂中,必须使用直观教具作为思维过渡的良好“跳板”。小学阶段的教学需要将实物直观、形象地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过渡。
二、教具学具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建立立體思维
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但小学生的具体思维能力较强,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借助实物、模型等传统教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要形成自然数的概念,必须先借助于实物、模型等。但如果只是通过平面图形进行观察,想必学生理解起来就艰难很多。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具有表面性、单向性等特点,这样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特别是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更要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发展立体思维,进行思维训练。例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这一课时,学生往往对于圆的面积理解较易,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理解起来就稍有困难。有的老师会选择让学生用公式学会计算就可以了,如果在讲解时,利用圆柱分解模型,进行比较后,便可通过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了。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建立空间概念,在观察时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又有助于学生建立立体思维方式。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更容易对学习的形式感兴趣。小学生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教学时,教师除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注意适当地使用教具,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不会过度疲劳,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理使用传统教具是教师良好专业素养的要求
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数学教具,也是教师良好专业素养的一种体现。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没有多媒体,你还能上好一节课吗?”若在一节课中不能使用多媒体,可能当前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最近,山东某大学出台规定:“三年之内的新手教师禁用多媒体讲课。”很多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教龄较长的教师也不愿意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笔者呼吁,在小学中应重新将传统教具与多媒体教具结合起来,这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有极大益处,也将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
五、教具学具的使用对农村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经济能力为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因此,对于这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小学,传统教具仍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具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辅助日常的课堂教学,针对小学生具备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不能缺少教具作为辅助。然而相比于多媒体,数学学科的教具也表现为凸显的局限性,这是由于教具运用于日常教学无法凸显更高层次的逼真性与动态效应。因此,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上,师生还需要致力于密切配合,共同探求适合运用于数学学科的教具教学途径与思路。
经过全面分析可知,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不能缺少多样化的学具与教具作为辅助。通过运用教具学具,就能全面激发学生针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针对课堂所学的数学原理及其他公式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掌握。为保证最根本的课堂效果,教师有必要适当运用教具以及学具来辅助数学教学。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