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7-11-07张翼飞
张翼飞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个性思维受到束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为改变这种现状,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教学实践探究,构建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翻转课堂结构。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翻转课堂及微课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在课程中如何渗透信息技术前沿应用需求,开发学生计算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和运用信息技术,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模仿老师的操作,完成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个性思维受到束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依托网络学习平台,以微课为载体,是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围绕翻转课堂+微课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开展教学实践探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稍有了解但运用能力却停留在简单的文本排版或PPT制作;有的学生除了玩游戏上网聊天,其他一无所知也根本没兴趣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想要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不容易。
2.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性的讲练结合,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的典型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准备好教学案例,示范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或提供特定的素材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老师提供的教学案例,根本没办法做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表面课堂上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但一走出教室就立刻忘光了。为什么?因为学生做的东西根本不是自己想做的,只是按照老师特定的要求机械地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已。
3.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学习,课堂上没办法真正营造思维碰撞的氛围
一节课的安排基本是老师先通过操作讲解,期间穿插安排几个特定的任务由学生完成,最后回收作业。这样的时间安排往往还是不够的,还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或是想有所创新的学生没办法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没时间让学生形成讨论学习的氛围。
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穿插翻转课堂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来解决,并结合以下教学方法
1.团队教学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团队中,该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位置,按照工作任务开展整个项目,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即要坚持自我,又要讲究配合,尽量让每个团队都有机会展示反馈,不仅要表扬完成项目比较快的团队,更要对项目中分工明确和团队配合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促进团队协作,弥补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均衡。
2.案例教学法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不注重最后能否得到正确的、标准的答案,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更高。
3.头脑风暴法
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学术有点独立、思想有点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能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参与者的创意及灵感,以产生更多创意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当一个人独自反复思考时,他的思路可能会限制在一个局部;当参与许多人的讨论时,能引发联想,相互启发,易产生共鸣和连锁反应,从而诱发更多的设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课堂讨论法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实验技巧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
三、“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以《信息的编程与加工》章节教学为例
(一)实践前期准备
1.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广州城区高一年级的学生,课前调查显示,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都学习过VB程序设计,然而仅仅是有印象却已忘记如何编程,多数学生只记得要打很多代码才能画出一些圈圈,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很想学编程,做软件,但都认为编程很深奥,很难学。因此创设情境,设计简单有趣的教学案例,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学生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对编程掌握多少,所以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簡单易懂的程序实现常用的软件功能,循环渐进,每节课都让学生充分收获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2.《信息的编程加工》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
教育科学出版社新教材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重点是体验程序设计的魅力,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在深入分析并理解课程标准后,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水平,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了重构,设计了不同于教材的课时和教学案例:
第1节:小软件“计算器”。了解程序设计与流程图,并运用VB制作加法计算器,知识点:Textbox,Buttom,Msgbox的运用;本节课学生刚开始接触编程,必须用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先学会运用VB平台编程,了解程序编写—运行—调试过程,了解软件的制作过程,通过老师演示一个加法计算器的制作,让学生拓展思维,做出实现多种运算方法的计算器。先以一节课就能做出一个小软件为目的,让学生收获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节的翻转课堂模式做好铺垫。
第2节:小软件“提款机”。实现一个模拟提款机的操作过程:输入密码—判断正误—提款界面—选择提款净额—弹出对应金额的图片。通过这个案例融入了软件制作的“方案设计”,学生可以做出“麦当劳点餐平台”“电影售票系统”“羊城通充值系统”等模拟小软件,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知识点:窗体的创建及调用,条件语句的使用,Picturebox的运用;“提款机”教学例子简单易懂,但可以清晰地表达一个提款机的操作过程,学生容易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设计方案,但前提是必须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设计方案,传统课堂无法满足,所以本节课使用翻转课堂模式,笔者把事先做好的微课放在云服务器上,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结合导学案观看,鼓励学生展开思维,运用条件语句设计自己想要的小软件,内容不限,利用课余时间充分思考认真设计,下一节课回到课堂上实现自己的设计,因为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可以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于是在作品展示环节就容易营造思维碰撞的氛围。
第3节:“加密与解密”。深化算法的理解,知识点:ascII码表的运用、字符函数的运用、循环语句、枚举法运用。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课余时间借助微课学习加密过程,思考解密过程的实现,并根据加密程序写出解密程序,在下节课中实现解密小软件的制作,因为有了加密的算法和程序,学生基本可以做出解密程序,在此基础上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更复杂的加密方法,再次营造思维碰撞的氛围。通过本节课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软件编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下学年算法编程的选修课做好铺垫。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笔者经过两年的探究,翻转课堂要真正体现效果,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课堂,在每一章的第一节,还是要运用传统课堂做学习引导,通过生动活泼的实例引导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大概的操作流程,在此前提下再引入翻转课堂,体现出由“老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由“为了掌握技术而完成作品”转变为“为了完成作品而掌握技术”的教学模式,作品不再局限单一形式,学生可以运用知识点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地接受知识并有了充分时间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因而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责任和任务减轻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责任更加重要,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和设计者,以此规划了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构建图。
在课堂前期,老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设计出教学案例并开发出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先通过生动又简单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其学习和创作兴趣,在此前提下再引入翻转课堂,将开发的微课和学习资源按教学计划通过网络共享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微课结合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充分的时间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在翻转课堂上,通过小组协作、情景设计、互助交流、展示答辩、反馈评价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后,再通过微课进一步巩固知识、评价反思及拓展提高,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习与创作继续延续下去。
四、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效果
笔者通过对本校高一年级6个班级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践,对两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由传统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法讲授的班级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表现的素质和最终成果展示上明显强于完全传统教学法讲授的班级,传统课堂收上来的作品基本跟老师演示的例子大同小异,而翻转课堂收上来的是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作品,特别是作品展示环节,富有个性的作品博得学生的掌声和欢呼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展示过程中同时营造思维碰撞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达、提问、辩论,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这说明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介入是具备可行性的。而充当主要角色的微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演示的例子能体现知识点,要有趣味性,又要切合学生的操作实际,更要有一定的可拓展性。不要限制学生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想,灵活运用知识点,把自己的创意融入作品中来,用技术的手段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微課”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模式,必须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引入翻转课堂的模式,而不是机械性地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微课。微课的设计要能体现知识点,要有趣味性,又要切合学生的操作实际,更有一定的可拓展性。翻转课堂的目的是融入创新教法、解放思想、营造氛围、多元互动,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金玲.信息技术支持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J].物联网技术,2016(4).
[2]蒋继红.微课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证比较研究[J].电子世界,2016(6).
[3]陈建丽,黄茂纯.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方式[J].信息化教学,2016(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