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脉中的泥土精神

2017-11-07文心

茶道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水烟斗装饰

文心

在云南建水古城城外的十七孔桥边,我拍下了建水的黄昏。夕阳西下时,古桥、流水、昏鸦,这一切的景象很可能在千百年前就已呈现。在建水盛产元青花的时代、在清代建水紫陶鼎盛的时期,至今都没有改变。

古老的桥一直存在于天地之间,在夕阳西下的每一个黄昏、夜晚。在这样的天空下,星星仍然分外明亮,远处的山脉就蕴藏着五色泥土,建水紫陶的原料就是从那些山里面挖掘出来的。

紫陶的历史

在建水紫陶出现之前,整个云南地区,包括建水及周边几个地方的陶器生产已非常成熟。因为有非常丰富且优质的矿土资源,云南成为了一个陶瓷生产的原产地,在民间的日用品、工艺品上有着丰富的生产结构。元末明初,云南因为拥有大量的优质钴矿原料而成为元青花官方采用的原料出产地之一。在人文茶到初阶课上提到元青花的时候,我进行过详细地讲解。当时,景德镇专门在建水设点采购云南的钴矿原料,运往景德镇作为青花瓷器绘制的主要原料。云南本土,包括建水、易门、玉溪等地区的陶瓷生产窑口众多统称为玉溪窑,这些地区以出产本土钴矿原料绘制的青花器物而著称,器物多作为民间用品,如日用花瓶、餐具、食器及墓葬用的将军罐等。

后来,云南的钴矿原料逐渐被开采枯竭,同时进口的钴矿原料开始大量进入景德镇。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大批量地销售到云南市场,本土的陶瓷行业受到影响。从明代弘治年问开始,云南青花出现了衰败迹象,在嘉靖之后进入了制作较为粗糙的时期,到清代初年基本绝烧。不过目前尚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云南青花瓷器,2009年在玉溪博物馆中仔细查看馆藏瓷片标本及完整器,没发现有任何底款。清初,很多窑口改烧粗瓷和陶,因此建水有这样的说法“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清有紫陶”是指紫陶始于清代,并不断地发展成熟。

清道光年间,云南民间有吸食鸦片的人群,建水碗窑村就开始烧制陶制烟斗。清代一位叫“王受之”的人的作品,已在普通的紫陶上增加了很多绘画装饰。烟斗上面运用了山水、树木、题字等装饰方法,刻绘手法细腻,在当时的粗陶制作中非常少见。装饰精美的烟斗价格不菲,多被富裕人家收用。因为有这样的市场消费需求,当地陶工在技术上做了一定改良。他们用水浸泡陶土,过滤泥浆,之泥坯质地细腻滋媚,经烧制打磨后陶面温润适手,可堪把玩,过渡成为中、细陶。因经过烧制的紫陶不需要上釉,只用河里捡来的鹅卵石根据粗细程度的不同进行打磨,从而慢慢地让紫陶的生产技术达到细陶的工艺。

往后,一个特殊时期所产生的民间紫陶用品——烟斗,随着时间和鸦片战争的爆发发生了改变。宣统年间,全国上下推行禁烟运动,烟斗销售萎缩停止了生产。建水的陶工们将紫陶制作的方向转为做一些文房用品、花瓶、汽锅,以及日用的碗、盘子、碟等器物。但烟斗作为清代建水紫陶中一个代表_生的器型,现在也有很多人将其视为非常好的历史工艺品而加以收藏。当时,有能力购买这种做工精致的烟斗的都是经济较为富足的人,烟斗的工艺难度和精度较一般的日用紫陶高,刻绘更加精细,题材多具文人风格。汽锅,是云南的餐馆或家庭里制作“汽锅鸡”使用的—个形状特殊的专用煮食器,它采用独特的形制,在锅的中间穿孔,让火和空气从中间穿透,炖鸡时水蒸气凝结滴落锅中成汤,鲜美异常。汽锅周身多有装饰纹样,如竹、菊花及残帖装饰。这样形态的器具,和广东潮州地区泡茶煮水的穿心铫有异曲同工之妙。

紫陶器的包浆

紫陶器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它的表面已经形成我们平时说的“包浆”,非常油润且温润的触感,表面装饰的竹子图案色彩浅白,是用天然白泥所填;而整个器物本身的色泽为褐红紫,是用紫泥手工拉坯制成。新烧制的紫陶器物火气较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火气才褪去,且慢慢变得润润厚朴。从清代至民国时期,一直到解放后,紫陶的生产是非常接地气的民用化的一个陶瓷种类。同时我也发现因为可以刻绘上字画的原因,有不少紫陶老器物是订制或文人自己创作后作为友人问相赠的器物,所以经常可见某某赠送某某的字样。

1954年,政府对手工业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碗窑村也成立了陶器生产合作社。建水制陶高手向逢春及合作社成员制作了一些精致的紫陶器,其中部分还送选参加了北京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因其独特工艺,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被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在四大名陶中云南建水紫陶和广西钦州陶的刻填、无釉抛光等工艺较为接近。四大名陶都采用当地的矿物泥料制作,运用于茶器或者日用品,得以继续生产并延续下来。

1977年,建水的美术陶合作社更名为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经过后期的改制,陶厂的有的技术工人离开陶厂在碗窑村成立了自己的工厂、作坊。碗窑村是当时的陶厂所在地,也是后期紫陶生产聚集地,位于建水城郊,原来是一条狭长的山村道路,道路两边是农舍和专卖紫陶的店铺,后面则是手工作坊,再往后则是树木和田园。十年前,街两边全部都是手工作坊,大概有四五百家,现在数量更多,不仅有建水当地人,还有一些省外的工匠和商家,所以碗窑村成为了建水紫陶的生产创作及销售聚集地。

古老的街道盖起了高楼,村庄和城市连在了一起,紫陶的传承融合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不仅碗窑村里的村民大多从事紫陶的生产,建水县城的各个地方也有很多从事紫陶生产的人,从而形成一种世代相传的技艺和事业。原材料的获取方便,又有家传的手艺,所以建水紫陶的发展变得越來越好。同时,近年来,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支持政策鼓励紫陶的发展,比如碗窑村路口由政府打造的仿古建筑和紫陶一条街,相对十多年前的纯粹的瓦房、茅舍已有很大的改变。

云南是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区域,但建水紫陶的整体艺术风格并不是少数民族文化,它带有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装饰风格更具有文人趣味。通过建水的历史可以看到,它在整个云南区域里属于比较特殊的汉文化聚集地,儒家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建水在古代被称为“文献名邦”,有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孔庙——建水文庙、有古代学子的考场——学政考棚。因此,建水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的城市,这样的文化脉络也深深影响着紫陶的装饰风格。在一尊清代的紫陶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描绘的竹子,梅、兰、竹、菊被中国传统文人称为“四雅”,是能够寄托个人情怀的植物和花卉,而建水紫陶在装饰纹样、色彩、器型等方面与中原地区是一致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水烟斗装饰
烟斗大了不怕丢
建水陶艺新观察
价值连城的烟斗
徜徉于文化旅程中的建水紫陶
大侦探辛巴狗
DIY装饰沙漏
传承与创新:千年建水紫陶
DIY节日装饰家
叼烟斗的老狼
“小字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