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们的美丽心情

2017-11-07吴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名画绘画美术

【摘 要】长期以来,我们由于对美术欣赏缺乏正确的認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创造性绘画,而轻视作品的欣赏;只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轻视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或重视单独的欣赏课,为了欣赏而欣赏,并没有与创作结合在一起。并且,新《纲要》提出的幼儿美术教学目标:“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力。”因此,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适时地为他们提供与之欣赏水平和生活经验相适应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孩子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美术作品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结合丰富有趣的创作手段,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

【关键词】作品欣赏;创作

儿童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也就是欣赏、探索的开始。这种体验不是被动的,它包含了主动探索作品含义的行为。对儿童来说,确定一幅画的好、坏的唯一标准是这幅画能否使他们喜欢,能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对绘画的讨论都是随意性的、自由联想的、随感而发的。然而美术欣赏的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微妙的、变化多端的刺激,这不仅需要培育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还需要培育一种对复杂的视觉以及它的深奥意义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对儿童美术欣赏过程的指导,必须在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引导儿童一步步地从对作品的最初印象到作品的形式美的感受,进而深入体验作品的内在涵义。

一、名画欣赏初探

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名画欣赏活动中,我进行了各种尝试,并有如下感受:

(一)选择适合的作品是名画欣赏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由于3~6岁幼儿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的水平限制,各龄阶段的幼儿特点不同,所以不是所有的绘画作品都能作为欣赏的内容。如果内容选择不当,那么,名画欣赏教学则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如何选择适合3~6岁的幼儿欣赏水平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作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以西方现代绘画作品为基点,结合我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了15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绘画作品,西方现代绘画作品注重画面本身形式的法则和装饰性规律。画家常常在物体形象上加以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刺激的视觉效果。撇开绘画的创作手段,就儿童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强烈程度以及他们不受常规支配而去探索和体验愿望而言,学龄前儿童与成人艺术家是相似的。幼儿之所以被一副画所吸引,是因为他们或是喜欢画面的颜色、再现的内容,或是两者都不喜欢。在这两种情况下,题材占支配位置。假如选择了一个他们不感兴趣的题材,幼儿便无法体验它、表现它。实验中我们所选取的名画题材有星空、自然、动物植物等,这些题材都是幼儿在绘画中经常乐于表现的。如凡高以紧张运动的笔触谱成《星月夜》的整个画面,一串卷云横穿湛蓝的天空,星星放射出强烈的光芒。色彩以饱和的蓝色和黄色相间隔,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效果。不同于一般平淡而写实的天空。教师如果恰如其分的引导幼儿欣赏此画,可让他们知道如何表现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

(二)对话法是名画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名画欣赏过程中教师、幼儿、作品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对话法既教师、幼儿、作品之间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这样幼儿完全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感受。教师应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欣赏及体验的时间,尽可能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多提问题,并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也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是原有的创作意图。如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时可以这样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像什么?他们有哪些姿态?画面上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吗?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个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怎么样?画面上用了哪些颜色?他们是怎么安排的?等等。在组织欣赏活动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讲些画家的生平轶事及作品的历史背景等。

二、我们的收获

(一)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是名画欣赏教学的直接效果

名画作品更具教师范画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的范画由于构图、色彩、造型的程式化,极易被幼儿所模仿,而名画作品集中了各位大师的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幼儿难以模仿,却可不同程度的从中获得启迪与感触。其次,教师范画的表现技法单一,多以油画棒和水彩笔为主,缺少各种工具、材料的综合运用。而名画作品的表现技法丰富多样,既有油画,也有点彩画等,从而扩大了幼儿的视野。再次,由于教师本身美术修养的程度不同,在构图、造型、色彩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而名画作品能恰到好处的反映审美规律,使之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均显地较为完美。欣赏与绘画创作的有机结合更有效的促进了幼儿意愿画的水平的提高,即绘画表现力的提高。

(二)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欣赏活动中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老师回答,所以教师自身必需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我们大部分老师不是艺术专科毕业,在幼师学的知识也很有限,并且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也不是一两天修来的。所以,教师平时还需多看相关的书籍,让大师和我们的孩子近距离的接触,达到艺术与心灵的交融。

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使自己的感知活动逐渐适应对象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 ……”因此,有意识的引导儿童领会和体验生命运动的特有模式,逐渐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感性认识、倾向和习惯,是培养儿童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属于孩子们的美丽心情!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2]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月第一版

[3]上海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科研室编著.《创造性教育100例》(美术教育专辑)

[4]孟昭兰.《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5]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6]张念芸.《学期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7]《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年5月

作者简介:

吴莉(1985.1~ ),女,小教一级,专业:幼教。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画绘画美术
美术篇
名人名画
当名画变胖以后
名画模仿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