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7-11-07吴志华
吴志华
【摘 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促进生活与数学的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本文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认识货币”这部分知识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PPT呈现一个小朋友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情境。同时,教师还需要设置一系列问题进引导。
教师:同学们,今天小明一个人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但是小明却不知道如何结账,你们能不能帮下小明呢?
学生:好的,我会认钱。
此时,通过PPT将各种商品的价格、各种钱币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同学将其组合起来进行付款。教师则需要在组合这个过程中引入“认识货币”的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货币。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钱币,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加减法的知识进行巩固,结合生活场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正确使用的方法。又例如,在开展“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互动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一个小组长分20块钱,要求组长分配给其他小组成员,而且每个成员的钱要一样多,应该如何分配?之后,还可以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领悟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例如,在教学完“长度的测量”这部分知识之后,经过教师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米、厘米、毫米仅仅形成了抽象的概念。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走一步”是多长?“走半步”是多长?的小游戏,让学生学会正确测量长度,在测量过程中加深对长度的具体感悟。只要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眼睛观看、用手测量,学生逐渐会对米、厘米、毫米有一个更加具体形象的概念,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领学生体验生活过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其实质是让学生能够“体验”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以“解剖式”呈现给学生,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够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更新,同样也是一种生活历练。不同学生的生活目标也不一样,因此,在数学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生活感悟也会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不同层次的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而满足学生不同的生活目标;而且更高层次的生活体验过程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提高学生的生活目标,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对自身的生活世界以及神秘的數学世界充满着期待。例如,A同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和B同学想成为一名收银员的学生,他们的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不同,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为每一个阶段的学生生活而服务,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不同层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比如,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A同学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用以填充生活实践;而B同学则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到自身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同时还可以拓宽视野,使其学生更加自信,从而树立更高更远的生活目标。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体验,而且这是生活化教学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也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毋容置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从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的泥潭中解救出来,并且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更多活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始终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领悟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生活的过程,从而全面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剑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7(08):163.
[2]杨宏,曾令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8):
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