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建立和数据应用

2017-11-07王少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5期
关键词:信息共享指标体系

王少军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255

摘 要:文章分析了科技项目的特点是支持创新,同时指出现有的科技评估体系不能反映科技项目的实际绩效,应建立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以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为主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在评估后进行信息公开,实现信息共享,体现科技项目的绩效,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关联起来,形成可检验、能反馈的闭环,实现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项目 后评估 指标体系 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a)-0255-0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oject is to support innov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existing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can not reflect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S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post-evalu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indicator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fter the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t can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link up the link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m a closed loop which can be tested and fed back and realize the promoting fun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Pos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formation sharing

科技項目制度是政府为支撑创新,发挥政府科技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科技项目评估制度仅限于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评估,是对科技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既对项目执行过程是否合规以及产生的成果的评估,这种评估方式是合理的,是对科技项目合同约定的评估,从而保证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不会出现太多偏差,当然科技项目的技术特征决定出现偏差也是可能的。随着社会各界对科技项目绩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种评价体系出现不可解决的矛盾,既不能反映科技项目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由于科技项目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范围局限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阶段,而真正体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是在该技术或新产品投入应用推广后的持续时间产生的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科技部门采用事后补助的办法,或要求在项目验收时提供经济社会效益证明,同样是违反科研规律的做法。科技项目发挥的效益不是短期的,有些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因此需要对科技项目的评估建立后评估机制,以数据反映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效益。

1 科技项目后评估综述

科技项目是指围绕科技研究展开的,由具有实际需求的一方资助实施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带有创新驱动的、动用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实施的一切研究项目[1]。从本质上说,科技项目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是实现产业化的前期研究工作,但最终还是要走到产业中去,才能产生并体现其价值,那种不到经济社会中去的科技项目得到的成果是无用的成果,况且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些成果即使有价值也将迅速贬值。当然,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很难以价值进行判断,本文主要针对技术创新项目类别。科技项目后评估是指在课题结题验收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该项目产生的绩效进行评估,是把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各环节关联起来,形成可检验、能反馈的闭环,是符合科技工作规律的评估办法。对于科技项目的社会意义、技术先进性、实施组织科学性、研究的路线和方法、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在项目组织和验收阶段已经得到评估,科技项目后评估时可以参考,但可以不作为评价指标,而把重点放在科技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上。

姚振智、朱涛通过研究国内外一些国家科技项目后评估的情况,分析层次分析法、逻辑框架法、有无对比法、成功度分析法等科技项目后评估方法,针对我国科技项目后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2]。钟嘉馨认为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科技项目的绩效,提出从人大、财政、科技等部门对项目绩效的理解,并分析了科技项目后评估的重要性[3]。刘云侠、樊一阳从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特点着手,分析了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后评估的设计、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对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后评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张晨、宋佳宁、任文茜以安徽省科技项目的实施为样本,以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科技项目后评估分析模型[5]。

2 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的建立

科技项目后评估制度与科技项目评估一样,需要建立指标体系,但更注重于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估,对技术的先进性评估在项目验收阶段已经完成,后评估阶段则应该注重新技术的适用性。要用数据说话,如新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直接反映科技项目效益的数据;新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间接反映科技项目效益的数据。endprint

(1)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项目分类。科技项目种类繁杂,判断科技项目绩效可以按照最终受益群体分类,只有在这里才能体现出项目的绩效。一般可以分成3类,一是直接受益者,如企业为主体申报的科技项目,包括企业与其他部门间合作的项目;二是间接受益者,如科研院所申报的科技项目,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软课题项目,同样可以评估是否在社会治理和推广应用中产生作用,主要采用定性评估。

(2)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指标构成。一级指标為经济效益和技术的延续性,二级指标包括年新增产值、年新增销售额、年新增利润总额、年新增税收总额,后评估阶段年R&D总额,与原科技项目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专利产生数、论文产生数等。对延伸的新技术投入产出的数据是有意义的指标,既能反映新技术在研发阶段的成熟度,也能反映研发阶段的不足以及后续持续科研、发展能力。对于科研院所承担的科技项目则应以推广应用的绩效作为一级指标。

(3)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计算方式是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分析方法与科技项目的评估是一致的,无非是指标体系的建立侧重点不同。

(4)不能进行产业化的科技项目应说明具体原因,总结经验,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变数,但科技管理部门要求的是把变数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作用。

3 科技项目后评估时间界限的确定

科技项目后评估制度并不是要求一项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所有时间都作为自身的评估时间,需要考虑技术的价值递减。一般来说,决定现有技术价值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本身的迭代,二是替代技术的出现。

(1)对于技术本身的迭代,可用“S”曲线描述。“S”曲线是反映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技术在研发到成熟、迭代,呈现一种曲线的形态[6],对这种曲线的研究一般来自于外部信息的分析,如同类专利族的大小以及变化情况,文献发表的年份变化量和下载、引用变化,结合新产品的经济效益变化数据,可以大致判断技术的成熟度,一旦技术进入迭代期,科技项目的评估也就完成它自己的使命,不再进入后评估的统计数据中。

(2)技术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替代技术是它自身的价值边界,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可以具有持续不变的价值。替代技术是指解决同样的技术矛盾采用的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替代技术一旦成熟并被采用,原有技术的价值则迅速趋向于零,采用文献分析法或专利分析法,都能在一定程度发现替代技术是否出现乃至是否成熟,而这时科技项目原有价值也就不再有统计的意义。

(3)从理论上来说,用“S”曲线和替代技术界定科技项目后评估的时间界限是科学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过于复杂而难以实现。从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现今的技术价值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半衰期具有明显的易逝性[7],因此,把科技项目后评估时间界限宏观确定为3~5年是基本合理的。

4 建立通报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通报是指在科技项目进行后评估的适当时间,向社会进行公布,从而体现科技项目绩效情况,并对评价较高的企业向相关部门推荐,以实现持续支持。在我国现有体制下,科技部门负责科研经费安排,经济部门负责产业化,出现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实现信息共享,使经济部门对企业在研发阶段开展的工作有先行的认识,如企业R&D投入,产品和技术先进程度,通过科技项目后评估则可更客观的分析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持续支持。

5 结语

对科技项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的研究,既是科技工作者关注的,也是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科技项目绩效直接体现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是符合科研和创新规律的做法,能较全面反映科技项目实际绩效,使社会各界理解科技和创新绩效是在进入经济和社会领域后的一段时间产生效益的总和,这些数据对提升科技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宁宁,李瑛.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机制优化研究[J].科研管理,2016(1):1-5.

[2] 姚振智,朱涛.科技项目后评估现状与对策[J].信息化研究,2013(5):1-4.

[3] 钟嘉馨.浅谈科技项目后评估[J].科技创新月刊,2014(7):3-5.

[4] 刘云侠,樊一阳.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后评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30-33.

[5] 张晨,宋佳宁,任文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后评估研究——以安徽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22):172-175.

[6] 李蓉,吴贵文,尹家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58-159.

[7] 秦远建,王多祥.高新技术的半衰期现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06-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共享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