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模型实训化教学

2017-11-07陆进保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5期

陆进保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240

摘 要:建筑结构构件配筋复杂,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致使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本文通过柱下独立基础配筋模型的外观设计、配筋设计、板材与配筋下料计算、成型粘接等4方面,详细介绍了模型制作全过程,从而让学生达到对配筋图有直观、立体感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房屋结构构造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对结构施工图有了全面掌握。

关键词:建筑结构模型 独立基础 亚克力板材 粘接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a)-0240-03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各类建筑结构体系,掌握其结构构件组成及构造措施,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与结构识图能力,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理论知识广且深,建筑结构构件配筋复杂,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致使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比如说,在讲柱下独立基础的配筋问题上,首先应对基础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基础进行配筋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构造要求画出基础的配筋图,最终是想让学生达到柱下独立基础配筋分析和识图的能力,但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达到,这是因为,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和方式,学生对公式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对通过计算得到的配筋在以图形展示出来时缺乏立体感官认识,在老师以柱下独立基础配筋模型展示给大家观看时,学生又缺乏对每根钢筋、每个部位的详实认识,最终让学生在学完“建筑结构”课程以后,对梁、板、柱、基础组成的建筑物骨架缺乏结构分析与结构识图能力,对建筑结构没有空间立体感,对梁、板、柱、基础的配筋没有直观认识。所以应对这门课程进行实训教学改革。

我们改革的主要思路:让学生在结构构件(梁、板、柱、基础等)受力分析时有感官立体认识,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梁、板、柱、基础的配筋以后,在绘制配筋图的同时,让学生制作结构构件(梁、板、柱、基础)配筋模型,从而让学生达到对配筋图有直观、立体感认识。

下面我们以柱下独立基础配筋模型为例,给大家介绍实训化教学的配筋模型制作过程。

1 柱下独立基础模型外观设计

主要从柱下独立基础的轴测图、三视图对柱下独立基础的外观进行了设计,见图1轴测图、图2正视图、图3侧视图、图4俯视图。

2 柱下独立基础模型配筋设计

在柱下独立基础模型外观设计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柱下独立基础模型的配筋进行了计算设计,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计算公式,结构实际工程柱下独立基础的尺寸、荷载等情况,我们假定了一些参数,得出了柱下独立基础模型配筋的相关数据。

某多层框架柱下独立基础,柱中已配有的纵向受力钢筋,上部荷载传至基础底板处的荷载值为kN,kN·m,基础埋深d=0.4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m2,现求基础底板配筋。

(1)确定基底底面积。

故取b=0.3m,l=0.3m

验算承载力:

P=2850

(2)基础底板配筋。

pjmax=8457.12N,pj1=4470.48N

柱边弯矩为:

故配的钢筋,AS=1284mm2

MII同MI方向,钢筋根数一致,配筋图见图5基础底板配筋图、图6A-A剖面图。

3 柱下独立基础模型板材、配筋下料计算

根据模型的设计,我们对模型板材用料和钢筋用料分别进行了计算。

3.1 模型亚力克板材下料计算

我们根据模型的外观设计,将模型板材进行了分割,分割的板材主要以矩形板材、回形板材、梯形板材为主。模型板材的具体下料尺寸见图7板材下料图1、图8板材下料图2、图9板材下料图3,最终模型板材下料的預算见表1模型板材下料计算表。

3.2 钢筋下料计算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模型配筋的基础底板配筋图、A-A剖面图,钢筋下料计算如下。

(1)基础底板受力钢筋(Φ10@50)。

单根长度:l=280-3×2+6.25×10×2=399(mm)=0.399(m)

钢筋总长:L=14×0.399=5.586(m)

(2)柱插筋(4Φ10)。

单根长度:1=180+20+50+=1.72m

钢筋总长:L=1.72×4=6.88(m)

(3)箍筋(Φ10@50)。

单根长度:l=(60-3×2)×4+6.25×10×2=341(mm)=0.341(m)

根数:

钢筋总长:L=0.341×6=2.046(m)

(4)Φ10钢筋单价:1元/m。

钢筋总造价=(5.586+6.88+2.046)×1=14.512(元)

3.3 柱下独立基础模型总造价。

28.67+14.512=43.182(元)

4 模型制作

根据前期的模型设计,以及对材料的市场调研,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制作模型。(1)雅克力板材的裁剪及粘接,见图10。(2)钢筋的剪裁及骨架绑扎,见图11。(3)模型的整体成型制作,见图12。

5 结语

通过建筑结构模型的制作,一方面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房屋建筑结构构造的了解,对房屋结构施工图有了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制作的模型作为专业课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同时,建筑模型能反映房屋及其构件的真实构造,以及构件间的连接关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感,模型虽然没有多媒体带来的动画效果,却可以和学生建立比较亲近的互动。

参考文献

[1] 刘捷.房屋建筑模型教具制作探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6-98.

[2] 王春福.基于建筑模型制作的建筑识图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向导,2013(5):102-103.

[3] 李力.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37-138.

[4] 周圆圆.关于建筑模型教学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