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7-11-07吴小蓓
吴小蓓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高中政治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为了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向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本文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作为政治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力求让高中政治课堂更加高效。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政治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政治加强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因此本文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传统,以机械记忆为主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数轮,但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展开题海战术,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所谓的知识重点、必考点等“押”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和背诵,高中政治课俨然变成了“划重点”的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对政治学习失去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就不甚理想了。
(二)教学内容单一,以课本知识为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将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是一味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展开教学。而政治内容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社会时事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因此教师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对课题内容进行拓展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教学模式固定,以教师讲解为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常常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扮演者课堂的主要角色,对学生进行事无巨细的教学。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更加高效。
二、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多彩
在高中政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因为传统的机械记忆比较枯燥单调,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从视觉、听觉多个角度让知识立体化,同时让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富有趣味,这样有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在进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个自治区的民族情况和存在的宗教分布,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与宗教的分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各个民族基本情况、民族风俗,进而让学生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渗透时事热点教学法,让课堂更丰富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有效拓展课堂内容。时事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时事热点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进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货币》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全球货币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讲解货币的汇率新闻,进而有助于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实质以及汇率的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并通过“比特币”大跌的时事新闻,让学生对货币的新型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三)采用小組合作教学法,让课堂更活力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了兴趣,课堂也死气沉沉,高效课堂更成了奢求。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本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多彩的消费》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4~6人组成一个小组,模拟一个场景,为学生制定一个生活计划,规定一系列的消费内容,并给学生每个月一定计划的消费指标,让学生设计消费分布占比。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通过探讨得出“钱应该怎么花”的结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以上三条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李德庆.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才智,2017(20)
[2]裴晓莉.浅议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王清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