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融合图书馆构建研究
2017-11-07段玲玲
段玲玲
摘 要 融合图书馆是“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各种新型技术下的一个产物。文章在重点分析融合图书馆的主要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融合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用户信息的安全管理、数据资源的互联融合、用户接受度等关键问题,从管理者、资源融合、平台建设、用户参与等方面提出高校构建融合图书馆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融合图书馆 大数据 智慧互联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84
University Fusion Library Construction Research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plus"
DUAN Lingl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e fusion library is a new concept under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is a product of a variety of new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notation based fusion library in the ke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net security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Libra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solve the user information data resources integration, user acceptance of key issues, from the manage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user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al to construct the fusion libra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et +"; fusion library; big data; intelligent Internet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一词,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各行各业正式拉开了“互联网+”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热潮。
融合图书馆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产生的新概念,融合具有混合、调和、协调之意。[2]国外学者从2004年就开始从不同方面对融合图书馆进行研究,2008年开始融合图书馆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国内,融合图书馆的概念由武汉大学李立睿博士在《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图书馆构建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同年王世伟结合国外融合图书馆的新理念及对我国融合图书馆发展的启示,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融合图书馆的特点。本文结合融合图书馆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对融合图书馆的内涵进行阐述,接着从资源、用户、技术等方面分析融合图书馆构建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应用的角度提出高校融合图书馆构建的建议,为高校融合图书馆的构建作参考。
1 融合图书馆的内涵
融合图书馆是基于“互联网+”理念,将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其中,以用户的需求为主导,为图书馆提供智能大数据资源管理以及为用户提供情景化智慧服务的新形态。[3]融合互动是融合图书馆的灵魂,主要体现在以资源融合为主的数据互动、以新媒体新技术为主融合多类型图书馆的设备互动,以管理者、馆员和用户为主的人人互动,通过三种互动方式实现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对教学科研的支撑作用。
1.1 资源融合与数据互动
圖书馆资源主要有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两种类型,资源深度有效的整合是数据产生互动的前提。传统的OPAC整合模式主要针对纸质资源的整合,随着数字资源的扩大,已无法完成馆藏资源整合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对资源的整合必须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利用元数据等信息对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馆藏资源进行深度采集、分析、整合、监控和管理。资源深度融合完成后,高校图书馆可借助网站、APP、微信图书馆等新媒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用户推介适合用户需求的学科整合资源,形成数据资源和用户之间、数据资源和学科馆员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推介和使用力度。
1.2 技术融合与多类型图书馆互动
融合图书馆是新型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对图书馆现有服务类型的一个跨技术融合,强调将“互联网+”理念作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转型的突破口。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终端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实体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云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图书馆进行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库之间的融合、多类型图书馆的融合。此外,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购置通常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围绕本校开设专业进行合理馆藏,相邻高校之间的融合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挥,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服务,因此,馆馆互联应该成为高校融合图书馆构建的一个重要方向。
1.3 管理者、馆员和用户三者间的融合互动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学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撑教学、支撑科研、支撑学科发展、支撑学校人才建设和发展是其主要功能。传统高校图书馆因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影响,管理者、馆员和用户之间交流甚少,馆员对用户需求不了解,用户对馆藏资源不了解, “有资源不能用,有资源不会用”的现象较多。“互联网+”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的理念为图书馆服务转型带来了机遇,新媒体新技术缩短了馆员和用户之间的距离,馆员和用户之间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互联网技术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网站、微信、移动图书馆等设置资源推介培训模块、资源荐购模块、用户交流模块,真正实现管理者员和馆员之间、管理者和用户之间、馆员和用户之间融合互动交流。endprint
2 融合图书馆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对融合图书馆认识度不够
目前国内对融合图书馆的研究较少,且融合图书馆是新兴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多数高校图书馆领导对这一新兴概念了解较少,国内高校在融合图书馆构建方面几乎还属于空白。高校在进行融合图书馆构建时应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技术发展情况,通过整体规划、整体设计进行融合图书馆的构建,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保障融合图书馆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数据资源整合问题
构建融合图书馆的首要工作是资源的深度融合,各大高校图书馆也在积极筹备此项工作,馆藏资源整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各数据库厂商是否愿意开放接口,提供元数据信息服务;(2)大数据平台搭建方式选择问题,如购买、合作开发和自行开发的选择问题;(3)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标引问题;(4)自荐资源的分类、整合问题;(5)平台的管理问题等。
2.3 技术平台的安全问题
融合图书馆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增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从而为用户提供高层次的服务。融合图书馆依托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技等新兴技术,在为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用户信息泄露问题;数据揭示和整合过程中的丢失问题;[5]权限盗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用户信息隐私的前提下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行为,从而实现对馆藏资源的购置和管理,是融合图书馆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4 用户接受度问题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智能化设备的等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在对待新媒体服务上用户的接受度存在较大差别,对一些新技术设备的使用用户接受度并不乐观。如郑州航院图书馆实现刷卡进馆、自助借还、自习室座位预约等智能化服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用户对自助借还和座位预约并不能很好的接受和使用,多数教师对此功能了解甚少。因此,用户接受度也是在构建融合图书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 高校融合图书馆构建的策略
3.1 调查为主,做好整体设计工作
融合图书馆在国内还属于萌芽起步阶段,高校图书馆馆长应深入研究融合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到国外高校进行相关调查,如德国康斯坦丁大学图书人机交互的融合理念。[4]馆领导必须对深刻了解构建融合图书馆的重要意义,要结合馆内现有资源、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融合图书馆构建的计划部署。普通高校可以开设重点专业融合图书馆试点,探索融合图书馆构建的思路和策略,以点带面,最终实现融合图书馆的构建。
3.2 重视资源挖掘,实现资源深度融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阅读行为越来越趋向于数字阅读,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6]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对数字资源的投入成正比例不断上升,高校馆藏数字资源量爆炸式增长。海量的资源势必会造成用户的迷航现象,因此对资源的精度整合非常的重要。首先,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学科分类、整合;其次,应充分挖掘互联网OA资源、公共图书馆免费资源,并通过文献传递等手段丰富馆藏资源;最后,馆馆融合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好途径,高校之间可结成同盟进行资源共享。
3.3 完善智能化平台建设,奠定信息服务扎实基础
融合图书馆构建需要依托智能化设备和平台,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智能化建设应实现以下功能:(1)资源方面需建设统一资源检索平台;(2)数据挖掘平台应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管理、资源使用率的分析、资源总量分析、资源重复度分析等功能;(3)与读者间的交流功能,如资源荐够平台、在线交流等;(4)馆内智能化设备,如门禁系统、自习室座位预约、自助借还、3D导航系统等。总之,融合图书馆应该是融合新型技术实现智能设备的融合,最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需求。
3.4 智慧互联,强调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
融合互动、智慧互联、有效交互、注重体验是融合图书馆的重要特征,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应强调“用户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手段与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为其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如郑州航院图书馆通过走访院系、微信网站互动交流模块、总服务台咨询、网站荐购等线上线下模式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在了解用户的需求上进行资源的购置、资源推介和资源培训等工作。
4 结语
“互联网+”图书馆的研究为图书馆注入新的创新活力,丰富了馆藏资源推介方式,有力的提高了圖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体现了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功能。融合图书馆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方向的研究是未来图书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更需要图书馆学界的学者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将融合图书馆落地,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SKL-2017-871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 /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 16/content_2835101.htm.
[2] 王力.“互联网+”的融合图书馆探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2):20-23.
[3] 李立睿,邓仲华.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图书馆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6):33-37,62.
[4] 王世伟.融合图书馆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6(1):54-61.
[5] 杨俊丽.“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协同创新[J].现代情报,2017(2):89-92.
[6] 吴宇芬.“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182-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