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西部一次极端降雪天气分析

2017-11-07刘文炜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5期

刘文炜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113

摘 要:本文利用高低空形势场、地面场、物理量场对内蒙古西部冬季一次极端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是极端降雪天气最直接的成因,特别是偏南急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带来充沛、深厚的水汽,其与西北急流结合,产生“人”字切变,强烈辐合,造成极端降雪;涡度场垂直时间剖面图表现为高层强烈辐散,低层强烈辐合,为本次降雪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系统深厚和地面倒槽也是产生极端降雪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极端降雪 低空急流 天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a)-0113-03

大、暴雪是内蒙古冬季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的发生对农牧业、交通、人民生活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内蒙古年降雪量具有东强西弱的分布特征,大雪过程主要发生在3、4、10月,5、11月次之,隆冬季节大雪发生较少[1]。内蒙古西部(包括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冬季与中东部相比,降雪量极少,频次极低,其中2月平均降雪量只有1.8mm。所以,内蒙古西部冬季降雪天气的研究,对降雪预报和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于内蒙古冬季大、暴雪的发生机理,我国气象工作者已经做了许多的研究[2-3]。本文主要从天气成因的角度对高空环流场、物理量场、地面气压场进行分析,找出其高低空环流配置情况、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物理量特征、触发机制等。

1 降水实况

2017年2月20日20时至21日20时内蒙古西部四盟市23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其中,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审旗、乌审召、河南和巴彦淖尔市大佘太共5站超过历史极值,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4个盟市共18站超过极端降雪阈值。

2 天气分析

2.1 高空环流形势

19日20时500hPa(图略)东亚暖脊东移,该暖脊十分深厚,向上一直发展到200hPa;700hPa上蒙古阻高形成,其底部东南气流在青海西部形成气旋性环流,于20日08时形成低涡,中心强度达292hPa,低涡前部东南急流建立,极大风速达24m/s,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盟正好位于急流区中。20日20时500hPa(图1)暖脊继续东移,从新疆移动到河西走廊的高空槽有所加深,内蒙古西部位于槽前西南气流中,华北暖性高压脊依然十分深厚,一直延伸到200hPa高度场,并呈后倾型;700hPa(图2)从巴尔喀什湖东南下的冷空气产生两支西北急流,一支位于新疆西北部,一支位于河西走廊,正是该支西北急流与华北暖脊前南风急流在内蒙古西部形成“人”字形切变,此时地面受倒槽控制,内蒙古西部降雪开始。21日08时,500hPa内蒙古西部仍受槽前西南气流控制,700hPa高空锋区已过内蒙古西部区,原来两支西北急流合为一支,使得“人”字形切变加深为槽,内蒙古西部地区转为冷槽控制,降雪减弱,转为冷性降水,一直到21日20时,500hPa高空槽过境,降雪结束。

从环流场演变可以看出,低空急流是此次降水最直接的成因,由于偏南急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带来充沛、深厚的水汽,其左侧气旋性环流与西北急流结合,产生“人”字形切变,辐合强烈,造成此次极端降雪天气过程。宫德吉等[4]的研究表明,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暴雪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但为大暴雪提供了水汽,而且还造成了上升运动和不稳定条件。本次极端降雪亦遵循这一规律。

系统深厚是此次降水的一大特点,从850hPa到400hPa为深厚的水汽层,内蒙古西部下游华北阻高从850hPa一直延伸到200hPa。本次降水環流形势仍然与内蒙古西部夏季暴雨形势相似,呈现“东高西低”、地面倒槽触发降水的天气特征。

2.2 物理量场诊断

20日20时500hPa涡度场(图略),内蒙古西部上下游存在正负涡度中心,“+”中心位于甘肃玉门镇附近,中心值达60×10-5s-1;“-”中心位于北京到天津一带,中心值达-60×10-5s-1。从20日20时700hPa涡度场(图3)看出,与500hPa相似,西部上下游也存在正负涡度中心,“+”中心位于阿拉善盟中东部,中心值达40×10-5s-1;“-”中心位于锡林郭勒盟朱日和附近,中心值达-40×10-5s-1。从中心值看出,中低层“+”涡度场呈后倾态势,内蒙古西部地区700hPa涡度平流很强,阿拉善盟中东部对流强烈,处于强烈的上升运动区。

对突破历史极值的大佘太涡度场进行时间垂直剖面(图略)分析发现,20日20时到21日08时主降雪时段,400hPa以下为深厚的辐合区,400hPa以上为深厚的辐散区,大佘太高低层涡度中心值为“-55×10-5s-1,+45×10-5s-1”,高层强烈辐散,低层强烈辐合,为本次降雪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康玲等[5]研究内蒙古大、暴雪物理量特征,大、暴雪临近时,700hPa、500hPa涡度图上,正涡度中心值一般为(+40~+120)×10-5s-1,本次降雪高空图上正涡度中心值亦达到这一指标。

从大佘太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垂直剖面图(图4)可以看出,20日白天水汽开始流入,20日20时700hPa水汽通量散度达到最大,为-4.0g/(s·cm2·hPa),降雪开始,从850hPa到400hPa水汽输入一直持续到21日05时左右,之后中高层水汽开始流出,低层850hPa水汽继续流入,一直持续到21日20时降雪结束。分析得知深厚的水汽层、水汽的长时间输入为本次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2.3 地面气压场

20日20时地面倒槽伸入内蒙古西部地区,触发此次降水开始,分析地面辐合线发现,产生极端降雪的站点均位于辐合线周围。

3 结论

(1)低空急流是此次极端降雪天气最直接的成因。由于偏南急流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带来充沛、深厚的水汽,与西北急流结合,产生“人”字切变,强烈辐合,造成极端降雪。

(2)系统深厚是产生极端降雪的重要条件之一。内蒙古西部从850hPa到400hPa为深厚的水汽层,下游华北阻高从850hPa一直延伸到200hPa。

(3)地面倒槽触发了此次降雪天气。

参考文献

[1] 孟雪峰,孙永刚,云静波,等.内蒙古大雪的时空分布特征[J].内蒙古气象,2011(1):3-6.

[2] 江毅,钱维宏.内蒙古大(暴)雪的区域特征[J].地理学报,2003(S1):38-48.

[3] 孟雪峰,孙永刚,王式功,等.内蒙古大雪发生的规律及环流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5):61-70.

[4] 宫德吉,李彰俊.低空急流与内蒙古大(暴)雪[J].气象,2001,27(12):3-7.

[5] 康玲,李彰俊,祁伏裕,等.内蒙古大、暴雪环流类型及物理量特征[J].内蒙古气象,2000(3):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