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探析
2017-11-07王丽
王丽
摘 要:伴隨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构架,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一个特殊群体逐渐增多,他们已经从传统的劳作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一般在都市各个行业领域,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或重体力劳动。但处在边缘的他们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为了体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对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进行研究,从群体的特征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从保护主体和保护基础中寻找法律依据,针对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现状,提出建立我国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综合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58
1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概述
1.1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一个的特殊群体,基于省情和自身的原因使其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边界性。甘肃省数以千万的务工人员虽从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成了城市的建设者,但却一直未能完成非农化和城市化的转变,始终徘徊在城市的边界,但又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边界性使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不能和市民融为一体,因为职业与身份的不同,享受不到真正的市民待遇,不能和城市职工同工同酬,甚至无法建立与城里人交流的生活圈,成为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城市文化方面处于边界地位的群体,在市民与农民之间找寻不到一个真正的落脚点,难以跟上城市生活的节奏,难以在城市地域内有自己真正的立足之地。
其二,纽带性。甘肃省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以亲缘、血缘、地域关系为纽带,建立起众多的自发群体,一般都是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一方面降低了自己找工作所要面临的风险,另一方面这种纽带关系的建立,让这个群体可以在陌生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毕竟在熟人社会里,放下了许多的戒备,空闲之余能有个精神寄托,还有共同语言,也算得上是一种娱乐解闷的有效方式。
1.2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
其一,权益保障的主体。在城市建设中,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保护其权益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法律体制和制定各种临时的政策措施,确保执法行政部门能将政策法律落到实处。企业一般是劳动者的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双方成立劳动关系,因此与这个群体权益的保护密不可分,若企业违法经营,而政府也消极不作为,则劳动者的权益就极其容易受到非法侵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作为被保护的对象,群体自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保障主体,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主要还是依靠自己主动争取最大权利。
其二,权益保障的基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条文中规定促进劳动者就业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条款是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任何一个合法的劳动者都给予最高限度的保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从事劳动作业获取报酬,这是宪法赋予这个特殊群体的权利。《劳动法》是全面规定劳动者劳动权益的法律,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也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奠定了基础。
2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2.1 劳动关系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外出务工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单方随意解除,这些人往往受农村落后思想观念的限制,对书面规则不了解,只要能找到工作,口头允诺也能欣然接受。一旦产生纠纷,没有劳动合同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纠纷调查机关也难以取证,难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所以在维权过程容易产生“厌诉”的心理。现实中务工人员进城找工作难,本身劳动合同的订立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就是不平等的,由于主体地位不平等,自身欠缺法律意识,在一些单位制定的格式合同或者霸王条款面前,不敢声张,甚至根本发现不了合同的漏洞存在的隐患,所以劳动合同的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的有效保护。
2.2 劳动权利受侵害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因为长期受地域限制,法律意识淡薄,外出打工时劳动权利常受到侵害。作为劳动者,具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最先受到侵害的就是平等就业权,参加就业的过程中遭受各种歧视的眼光,其次受到严重侵害的就是休息和休假权。用人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益,让外出务工人员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的干活,不会考虑到长期劳动不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一些经常从事重体力活者,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能保证解除疲劳,不能恢复和发展体力和精神,持续的高强度作业让务工人员在工作中发生意外的机率很高。最后,也是受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是对劳动报酬权的侵害,劳动报酬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无故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外出务工人员在辛勤的劳动后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也是这个群体离开农村,奔向城市努力劳动的初衷和动力。
2.3 社会保障不充足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权是社会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而且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往往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差,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职业病,这就更需要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保障农民工享有工伤保险权利。现实中外出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甚至只是某个单位的临时工,流动性比较大,单位和务工人员都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其中表现更为突出的是用人单位为了降低劳动成本,直接拒绝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交纳法律所规定的保险金,这就使得许多因重体力劳动致伤、致残的务工人员得不到单位工伤保险的保障。还有许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觉得自己在农村参加了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没有必要再重复缴纳一份社会保险。如果他们在城市打工时急需就医治疗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救助,甚至因为承担不起高昂的医药费而耽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更有一些务工人员选择回到户口所在地的医院去接受治疗,如此才能享受医疗保险的报销。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实行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这就使得城乡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因严重的排他性而导致矛盾。endprint
3 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完善
3.1 完善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法律措施
其一,从立法角度出发,我国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完善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立法,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首要任务。修订现行《劳动法》,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定义为法律严格意义上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本法中明文规定承认口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就是承认事实劳动关系。只要用人单位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存在口头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就可以认定双方之间是有效的劳动合同关系,一旦中间发生劳动争议,有法可依,必然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此外,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可以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明確扩大保障主体范围,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和城镇社会保障的完美对接,重点解决城乡二元制在社会保障方面因严重的排他性而导致的矛盾,达到互通互联的效果。
其二,从司法层面来看,当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选择司法诉讼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目前我国法院对农民工案件重视度不高,缺乏解决相关劳动争议的专门法庭。由于诉讼程序太繁琐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很难通过司法获得权益救助,从而产生严重的“厌诉”心理。在我国劳动争议数量巨大、司法审判任务繁重的背景下,要完善我国外出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司法措施,就得结合本国当前的司法实践,参考国外解决劳工劳动争议方面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可以在中国的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并培养一批专门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诉讼的司法人员。同时基于对农村外出人员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保护,加强司法援助的力度,建立“农村外出人员法律援助中心”,主要面向全体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及提供法律性指导意见等法律援助。
其三,在执法方面,劳动标准执法脱离地方政府,设立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劳动行政执法部门,同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劳动监察员履行保护劳动者的职责。在那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和企业,建立定期的、经常性的劳动执法检查和监察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严厉查处侵害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的用人单位。在涉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的具体司法实践中,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向农民工一方实行“司法倾斜”,让全体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执法活动产生信任,对保护自身权益的执法后果满意。
3.2 建立法律外的综合防治体系
其一,提高甘肃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素养。当前,甘肃省大多数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存在法治观念淡薄和法律知识缺乏的现象。甚至在他们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他们哪项具体的权利被侵害,更不清楚如何才能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基于此类现象,必须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法制宣传教育做起,从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做起,甘肃省各级政府劳动主管部门、司法部门,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特点,通过咨询服务宣传与外出务工人员权益密切的劳动法律法规,以及法律援助等相关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对这个群体自身而言,强化农村外出人员权益保障法制宣传和教育的理念极其重要,从一些电视节目和新闻中听取关于法律意识宣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帮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法律来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二,充分发挥甘肃省各种媒体对权益保障的监督作用。甘肃省相关媒体应该通过对相关外出务工人员侵权案件的报道,尤其是用人单位钻法律的空子利用廉价的劳动者,而做出一些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增加公众参与互动,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在网络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经常曝光那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案件,曝光歧视外出务工人员的行为,在大众舆论的压力下,借此机会大力宣扬平等,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蒋月.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3]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刘光旭.转型时期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几点思考[J].江南论坛,2016,(1):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