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你自己

2017-11-07吴素仪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水仙屈原诸葛亮

吴素仪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古代人类在认识自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直将自己置于自然控制之下的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將世界看作是自己的附庸,实在是价值观的一大突破。正如王阳明所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段包含着“心外无物”思想的话充分体现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的源远流长,也难怪唯心主义思想家们把人的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了。

伟大的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曾经说:“认识你自己。”可是只有对自己的认知有所偏颇的人,才会一味将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比如前苏联的各位领导人,一直对民众灌输个人崇拜的思想,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的行为在当时的苏联日益泛滥。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政府向全社会公布了一些前领导人的腐败行径,想以此消减当时盛行的个人崇拜现象,结果却使民众对布尔什维克党失去信心,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再如古希腊神话中那个爱上自己水中倒影的美少年那格索斯,竟日观赏自己倒映在水中的美貌,最终溺水而死,在他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植物——水仙。水仙的花语揭示了那格索斯悲剧的根源——自恋。

荀子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人类在自然面前似乎很有些无能为力,我国古代许多的文学家都曾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苏东坡在他的《赤壁赋》中就借客人之口说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之于自然,之于宇宙,是如此之渺小,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在自然面前,处于社会之中的个人同样也很不起眼。屈原为奸佞所害,被楚怀王疏远,空有兰草般的美德,却不为所用,只能留下皇皇《离骚》诉说他的忠贞,最终纵身一跃,葬身鱼腹。他并非想借汨罗江上溅起水花去挽回君王的心意,而是不忍见国家和民众被蹂躏于强秦的铁蹄之下。屈原的心中,该是多么无力无助!

不深切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有如此的无力感。三国时的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空城,竟率领着数万精兵落荒而逃。不就是因为司马懿不了解敌我形势,加之在面对诸葛亮时那发自内心的自卑,才使得诸葛亮的空城计生效的吗?

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既是自信的,又是自谦的。他们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同时又是一颗尘埃。历史上鲜卑族在这一点上曾经做得很好,一方面他们在军事上傲视群雄,不断取得胜利,最终建立了北魏政权;另一方面,他们以军事征服者的身份恭恭敬敬地做汉文化的学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为唐朝空前繁荣的文化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是成熟的,正如余秋雨所言,他们的行为举止无一不显露出一种大气和成熟,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妄自菲薄,他们会用成熟的心态待人处世,以优雅的姿态摸爬滚打,以果敢的精神冲锋陷阵。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王淦生老师点评

文章从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入题,以丰富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言和实例证明了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的必要性。正反兼顾,理实交融,很有思辨性和说服力。尤其是对前苏联的失败和屈原的自戕的原因(前者自大,后者自卑)的分析,观点新颖又富有见地。而结尾处引用的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对文章主题的最好的概括——做人当傲则傲,该谦则谦。

(编辑/张金余)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仙屈原诸葛亮
一株水仙
端午思屈原
爱丁堡水仙
诸葛亮喂鸡求学
我喜欢洋水仙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