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2017-11-07王玉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1期

王玉莹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有序推进下,中国企业有更多机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环境中更大的不确定风险。据此,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特点,在当前国内国外大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及其背后潜藏的挑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新常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1.022

1 新常态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1 经济新常态的含义

中国的经济新常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传统的过度追求GDP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变为GDP稳健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总经济体量大,所以实际增量仍有较大潜力,不会造成中国经济的骤然滑坡。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第二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各产业全面均衡发展。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劳动力、土地为代表的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缩小,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有限。创新发展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必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2 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政策效果显现,对外直接投资是在经济新中国常态下参与国际分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与特点与之前发生了很大不同。

(1)投资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稳健增长,资金规模赶超外商直接投资。

2000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实施企业 “走出去 ”战略,之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且连续14年一直保持高增速。在2014年提出新常态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稳中有降,但总量趋近甚至超过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2016年增长44%达到183亿美元,成为美國之后全球第二的投资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第一次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投资数据如图所示。

(2)投资主体: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民营企业近年发展迅速,很多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受国内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全球化发展意识加强。2015年民营企业并购案数量占当年总投资案的53%,2016年上半年达64%。

(3)投资地区:集中于亚欧和北美,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合作成为亮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海外投资企业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但是主要集中于亚、欧及北美地区。投资欧洲、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学习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企业1082家。

(4)投资产业:对外投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领域呈多元化趋势。

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均有分布,主要投资于服务业。其次是第一产业(主要是采矿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具体主要集中于租赁和服务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地产、高端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备受青睐。

(5)设立方式:并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

从设立方式来看,海外企业设立方式新建与并购并举,并购增速迅猛,从投资方式来看,根据CCG收录的2000~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2858起案例,跨国并购案例数为2515起,占总案例数的88%。2016年,中国企业全年共实施742起对外投资并购项目,达1072亿美元交易金额。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

(1)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入园投资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运营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服务等四项主要服务。合作区有益于不断推动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形成海外产业集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还为东道国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从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关系。

(2)国家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

2016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具备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增多,有对外投资的实力。加之民营企业“走出去”有政治因素小的特点,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容易被东道国接受。

(3)相关国家政府放宽了外资投资准入限制,便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全球经济发展疲软,各国希望更多资金注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相关国家政府放宽了外资投资准入限制。企业对外投资与当地需求形成资源互补,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形势。

(4)企业海外投资融资渠道不断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当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海外投资方面,可以运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等四大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渠道,有利于有对外投资的技术、产权优势,但缺乏资金的企业的对外投资。

(5)政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政府不仅简化海外上市、并购等的核准手续,而且致力于改进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比如商业银行及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已经取消。

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1)复杂的国际投资局势。

2015、2016年,中国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海外并购,引起了外国监管机构更加严格的审查。投资规模的激增加之涉及行业敏感性的提高,引起了投资接受国政府和社会对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对中国投资审核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为之后中国对外投资趋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endprint

(2)国内机构对资金流向的严格审查。

出于对中国企业利用跨国收购向境外转移资金的担忧、应对人民币贬值和严控资本外流的需要。中国对海外投资的审核进一步严格化,其实施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尚不确定,会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缓。

(3)东道国存在隐性贸易和投资壁垒。

东道国反托拉斯法等法律、对外来资本股权和被并购企业行业的限制,在法律和政策上限制了并购行为;当对一国企业的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较大,或者涉及国家安全等敏感行业时,常会受到当地舆论的抵制。

(4)严格的工程技术、环保标准。

首先,发达国家较高的劳工、环保标准下所形成的蓝色、绿色贸易壁垒,极易导致企业面临损失甚至投资的失败。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有关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5)境外国际招投标成本高、效率低。

东道国的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往往与投资者所在国家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投标时价格的高估。而且投资者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本去竞标。

3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

3.1 政府层面

(1)加速承包工程和装备制造领域行业标准、技术资质互认工作。

政府在提升本国行业标准、技术认证的同时,应与国际标准接轨,部分成熟的国际标准应引进国内,翻译有关的国际标准并建立数据库。

(2)建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框架和服务支持体系。

国内简化企业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的效率;建立有关的国外企业商会,通过已有的成功企业搭建桥梁,促进后续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

(3)积极参与多边投资规则谈判,创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

借助多边谈判的机会,推进贸易自由化,推动多边、双边的工商合作,创造本国与东道国共同的良好的营商环境,避免企业遭受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为企业创造良好合作基础。

(4)坚持控制对外开放风险。

坚持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防范双向直接投资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产业结构失衡和产业空心化风险。保护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不断提高政府和企业及整个社会对全球经济冲击扰动的应对能力。

3.2 企业层面

(1)整合全球資源,建立国际化品牌。

企业应该选择与自身匹配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产业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最优要素禀赋,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企业应加快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布局,推动企业的创新步伐,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2)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群式“走出去”。

企业应该研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并研究与之匹配的产业化链条;同时,多家企业之间应注意合作,集群式对外投资,从单个产业链的竞争转化为产业链的竞争。

(3)应对东道国的各种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

投资之前,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做好投资准备,避免突然入资带来的失败。充分研究当地的有关法律,对之前东道国投资的法律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并做好应对措施。

(4)引进高质量的国内外人才。

企业应有全球化的人才布局观,引进投资国家和并购企业的高素质人才,使企业人才储备更加国际化。同时企业应注重培养本土人才,为企业提供全球化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Z].2017.

[2]杨挺,李志中,张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外投资的特征与前景[J]. 国际经济合作,2016,(1):28-37.

[3]王义源.新常态下中国FDI与OFDI的特征与发展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5):299-302.

[4]窦菲菲.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双向直接投资发展[J]. 财经科学,2015,2(323):01-12.

[5]照刚,彭博,李方青,方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入新常态[J].全球化,2016,(2):078-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