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2017-11-07吴怡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滑板车单车爷爷

吴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怀念那时的滑板 蒋晓婧

怀念那时的滑板车,抚摸着全身布满铁锈的它,谁能想到,它曾是我爱不释手舍不得用的宝贝;谁又能想到,那位送我滑板车的老人早已离我远去?

望着窗外渐渐散开的浓雾,我的记忆之门也慢慢打开。

上小学时,不懂攀比,有吃有穿就是最大的幸福,很容易满足。唯有一样东西是我梦寐以求的,那就是一辆滑板车。看见别的孩子骑着漂亮的滑板车在花园里穿梭,我又羡慕又嫉妒。

“为什么别人都有就我没有,我也要滑板车!”父母阴沉着脸看着坐在地上撒泼的我,谁也不说话。我也知道我们的家境不太富裕,也就是维持基本生活而已。但我仍不死心,继续耍赖。“你看看我们家,又不像别人家那么有钱,如果给你买,那你就别吃饭!别穿新衣服!别去学校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终于母亲生气了,训斥我。父亲则扭过头去不看我。我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去就不去,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完便气哼哼地走进房间摔上房门,把头蒙在被子里,只隐约听见外面父母和爷爷吵架的声音。

第二天我放学回到家,还在为前一天的事生气,一句话也没说,就走进房间写作业。爷爷在外面敲我的房门,我也不理睬。过了一会儿,我的房门被推开了,瘦弱的爷爷推着一辆崭新的滑板车走进来,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娘鱼,这个啊,是你要的那个什么车,爷爷也不懂,问了人才买回来的……”我的眼眶顿时热热的,想说话,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眼泪滴落在作业本上,沉闷的声音就像外面沉闷的天气,令人透不过气来。爷爷的声音又从背后传来:“小鬼头啊,别再因为这个事和你爸爸妈妈闹了,他们啊,也不容易的……”他叹了口气,走出我的房间。

我盯着那辆车发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我真的错了,我真的不应该任性地要这要那……

去年爷爷走了,留给我很多东西,可我最珍爱的还是那辆老旧的滑板车,那是我的童年,更凝聚了爷爷对我的爱。

我家的车 嵇予宸

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需品。我家也经历了一次次车的升级。

小时候,家里早早就有了车,当然只是供我玩耍的滑板车。记得我当时兴奋地坐在滑板车上,两脚用力一蹬,感觉自己像自由的小鸟一样飞了出去。甚至妈妈也曾坐在我的“御用”滑板车上,母子俩洒下一路欢声笑语,快乐无比。

我渐渐长大了,天天玩滑板车显得有些幼稚。爸爸又弄来一辆小自行车,怕两个轮子重心不稳,又加了两个辅助轮。第一次看到那辆自行车时,我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坐了上去,两脚一蹬,自行车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上二年级时,我还经常骑着它去公园玩。

我要上的课越来越多,以前的小电驴是老牛拉破车,太不给力了。爸爸买了一辆全新的电动车接送我,节省了不少时间,也更舒适了。这辆电瓶车忠诚地穿梭在吴中区和工业园区之间。

但电瓶车也有缺陷。冬天,寒风刺骨,冻得鼻子红红的,不停地淌着鼻涕。爸爸心疼我,后来又买了一辆汽车。这下可好了,就像有了一間移动房屋,无论风吹雨打,我都毫发无损。汽车还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活动范围,假期里,它载着我们一家跑遍大江南北。

我的童年在车上,我得到的爱在车上。我们家的车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相信不久后还会再换。不信,走着瞧!

车来车往 陈翔宇

走在马路上,家庭车、公交车、网约车……各种各样,令人不禁感慨时代发展之快。其实车是时代的记忆,更是岁月的象征。

20世纪70年代,结婚讲究门当户对,一般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是“三转一响”,其中一样便是自行车。那时,自行车还要凭票购买,如果哪家能买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是倍儿有面子的事。在炼钢厂当工人的外公,花费了不少积蓄,托人弄到一张上海永久牌自行车票。当他第一次骑上自行车去工作单位时,应该激动万分吧!

时光匆匆,80年代的绿皮车承载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那个年代,火车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挥汗如雨的火车司机也成了时代英雄。当火车“呜呜”地驶向远方,游子与亲人的距离就更近了。

进入21世纪,小汽车开始普及,家家户户都拥有了私家车。这意味着更方便、更快捷的时代到来了。人们可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自驾游,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

如今,人们都讲究环保。自行车披上新颖的外衣重回街头。手机上,也能随时租用共享单车、网约车,出行十分方便。

未来,马路上的主人又会是谁呢?

车来车往 贺贝妮

车来车往,它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老楼下面是个自行车库,大约有七八平米,堆满了各种杂物,翠绿的铁皮门早已褪去了鲜艳的色彩,深深浅浅的铁锈宣示着岁月的斑驳,泛黑的塑料门把手偶尔透出接近肤色的光泽,仿佛指甲里经年累月嵌进的污垢,根本洗不净了,用力一推,吱吱嘎嘎,漫天漫地的灰尘与蜘蛛网扑面而来……

闭上眼,拼命挥动双手,想要挣脱这层层的束缚与困扰,脚步不停向前、向前,直到似乎踢到了什么东西,眯缝着眼,模模糊糊望过去,哦,是它。

原来是它。

十年了,停在那里没动过,也只有它了吧。

绕着它仔细看一遍,架势还在,小朋友吵着闹着要骑上去,若不是灰尘太多,倒也可以。于是擦干净,坐一坐,摇摇晃晃间,似乎回到了十年前。那时,骑着这样一辆车牌为888的摩托车,是很有些拉风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不仅是我们出行的必备工具,更是我们到处拉风炫耀的见证。

如今,它架势还在,却只有架势了……

若不是十年前的那场车祸,也许这一切,都会不一样吧……

十年前,一场车祸,差点儿摧毁了我的性命与生活,也差点儿摧毁了它的骨架,经历了那样的天翻地覆,所幸,我和它都活了下来。endprint

十年了,我可以忘了从车上飞出后重重跌落在双黄线另一边后大难不死的那一刻;我也可以忘了被送到医院后证明没有脑震荡却依然落下了经常腰酸背痛的后遗症;甚至,我还可以忘了想要痛揍那个开小差儿的马虎司机的愤愤不平……

可是,此刻看着它,我忘不掉那一刻,父母放下电话后飞奔而来时掉落的鞋子;我忘不掉那一刻,父母抱着我哭到语无伦次的询问……

父母从来不知道,儿时的一个玩笑,曾经多少次让我萌生了想要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尽管那时总被大人嘲笑,却从来没有磨灭过那个念头。

可直到十年前的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我从来没有长大过……

车祸过后,一切渐渐恢复正常,除了我从此拒绝再搭乘任何摩托车甚至电瓶车以外,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大家依然开着曾经的玩笑,我也依然听一听、笑一笑,不同的是,我的心,从这一次开始,也在微微地笑着……

十年了,若不是那场车祸,这辆车也许还在行驶,也许早已被变卖了,成了别人的新宠,在其他地方发挥着余热。如今,十年了,我们从摩托车换成了汽车,从一辆换成了两辆,可它依然静静地停在那里。车来车往,它从何处而来,又该往何处而去?

它静静地停在那里,也许,曾经有过更重要的使命;也许,曾经向往过更辉煌的未来。人生,不也正是如此?一个转折、一个变故、一个决定,都会带你见证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与经历。

它静静地停在那里,也许,已经失去了努力的意义;也许,已经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可静静的它,却像一座雕塑,彰显着生命的意义,诠释着爱的力量……

这,也许就是它的使命。此刻,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还需要纠结吗?

至少,此刻,我释然……

单车上的生活美学 徐飞

早晨上班,单位门口,有时会遇见同事老许。他常骑一辆单车,背着双肩包,年过半百却有一种朝阳般的鲜亮。

我也有过骑单车上班的体验:耳边是熟悉的叫卖声,行道树吐露着浓浓的草木味,哼一支小曲,不疾不徐,车轮缓缓转动起一个清亮的早晨。

而这些美感是我开车时无法享受的。一旦驾驶汽车,我就不会如此松弛,我会时刻警惕周围的车辆行人,关注闪烁的红绿灯。

必须承認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汽车、火车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感。岭南、塞北不再是遥远的眺望,长安、洛阳也可朝发夕返。在城市化进程中,汽车、火车等更是一路呼啸着向前,带着亢奋,将城市的边界不断拓宽。

然而,我们在享受交通工具升级所带来的便利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交给节奏,交给忙碌。高铁时代,我们似乎被裹挟进快节奏、高速度的潮流中,一路兴奋着向前狂奔。我们赢得了速度,却放逐了审美;获得了时间,却迷失了自我。

救赎之途何在?

物为人役,而非人为物役。老许最可贵的是,他有一辆东风本田SUV,却不常开。李泽厚说,美是自由的意志。在骑单车与开汽车之间,人原本可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时间感常常逼迫我们自觉地放弃这份选择权,无意识地沦为汽车的附庸。于是,成为弗洛姆所说的“占有”而非“存在”的生活状态。

选择单车,意味着选择缓慢,主动创造出欣赏美的可能。台湾作家蒋勋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碌、效率是美学的死敌,美学天生与缓慢、从容相连。骑单车,可以将开车忽略的过程复原,审美体验也变得新鲜而饱满。在这种舒缓的状态中,“人”站立得挺直而茁壮。孔子在吱吱作响的牛车上,洒下一路晶莹发亮的句子;安徒生在夜行的驿车中,酝酿出一部忧伤甜蜜的爱情诗篇。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回归牛车时代——事实上也无法回归。我要强调的是,在高铁时代,我们依然要珍惜、追求单车上的美感体验。有审美在,“人”就会变得更完美。现在的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已陆续出现很多社区不准汽车驶入,被称为“人行步道区”。我相信,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出行美学,让你重新回归人类步行的原点,恢复身体的速度感。

这也提示我们:你可以有车,但你也可以不开车。

你看,车水马龙中,我的同事老许,正踏着单车,浅浅微笑。endprint

猜你喜欢

滑板车单车爷爷
山行者滑板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团团的滑板车
冬爷爷
谁的滑板车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