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0%等5则
2017-11-07天空蓝
天空蓝
23%
有数据显示,中国比特币交易约占全球交易量的23%。虚拟货币所带来的风险已经引发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9月4号,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ICO(代币发行融资)界定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点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虽然名字中带有“货币”二字,但并不是国家认可的法定货币,更多具备的是“投资品”属性。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以虚拟货币做幌子,进行非法集资。所谓ICO,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这些“币”到底吞噬了多少钱,目前无法统计,但从一些公开的新闻中可以略见一斑:维卡币(已被定性为传销)仅在湖南省涉案金额为16亿、广东省3.1亿,目前还在交易的黑暗币种中,达到百亿、千亿市值的比比皆是。
取缔比特币平台体现了今年以来监管层“强监管、防风险”的一贯思路,不过,取缔比特币交易平台,并非是取缔比特币。取缔平台是取消比特币与法币大量兑换的通道。就虚拟货币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其支付工具属性是不被认可的,尤其是利用虚拟货币来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必将被遏制。从短期来看,严监管有助于去除虚拟货币领域的投机泡沫,加速数百种虚拟货币的两极分化。从中长期来看,少数有着坚实区块链生态基础的虚拟货币依旧会有持续的发展空间,而绝大多数虚拟货币市值会日益萎缩。
50%
自“金砖”概念2001年提出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成绩有目共睹。过去10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2%上升到2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点评:金砖国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展现出的强劲的经济增速更是让世界印象深刻。
当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些年,金砖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不仅是寻求改革和完善原有的国际体系,还体现在诸多务实合作计划的提出上。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代表的合作新平台、新机制得以建立,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和重要的金融安全保障。2015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2016年便发放了超过15亿美元的贷款,以支持成员国绿色能源和交通等领域项目。
当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远不只是一个金融平台。从经贸投资到教育人文,从性别平等到全球治理,南南合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被容纳在这一极具包容性的框架内。2016年的《果阿宣言》强调,金砖国家将寻求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打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强大的合作平台。现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目光都聚焦于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承载殷切期待。
扩展和完善全球发展平台,是世界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显然属于这样的平台。金砖国家聚焦的诸多议题,都与当今全球发展议题相契合。毋庸置疑,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一步挖掘这一机制的潜力,让金砖国家合作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有力平台,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愿望,也是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成员国正在做的。
51%
中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杭绍台高铁PPP项目9月11日在杭州签约。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由复星集团牵头组建的民营联合体占股51%,中国铁路总公司占比15%、浙江省政府占比13.6%。
点评:民资在中国铁路投融资领域首次控股,打破了长期以来铁路建设领域约束民营社会资本投资的“玻璃门”,在我国铁路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民营企業、社会资本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相关组织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近年来,已有许多民营资本通过PPP模式投身和布局基建领域,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区域综合开发、高速公路、生态园林等领域。
我国铁路运营此前长期处于相对垄断状态。2013年8月份,国务院出台相关意见,提出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然而,由于没有配套细则,很多政策迟迟无法落地,这导致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天花板”“玻璃门”仍然存在。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资本在铁路建设投资方面未能取得积极进展。
杭绍台高铁的开发建设,对如何提升铁路的社会效益和产业价值,更好地进行铁路周边土地和商业开发,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时,杭绍台高铁PPP项目的签约,对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铁路事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资控股的杭绍台高铁项目,一旦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样板,民营资本有望成为我国铁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这种局面的形成,将有利于铁路总公司改善其资产负债表,使其未来发展更为稳健,也将促进中国高铁“八纵八横”网络的顺利建成,助力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700万人
9月15日,在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表示, 根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比例为68.5%。
点评:从时代发展大势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整体上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新阶段。尤其是近些年来,一方面,大量沿海产业向内地农村转移,使得中西部农村有了产业基础,而随着精准扶贫在全国范围铺开,大量的人力物力下沉到农村,这不仅为农民工返乡务工提供岗位,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的出现,让农村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个国家的发展,城乡之间畅通的信息、物流网络,使得农村优质资源和城市消费市场的有效连接成为可能。农民工因了解城市需求,又熟悉网络等现代手段,且在农村有田有地有社会资本,返乡创业就能享受城乡联动的红利。endprint
于是,在城市掀起热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在乡土中国获得了另一种表达和释放。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达到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近2万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70家。从2012年到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增长13亿人次,营业收入增幅达137.5%,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16年乡村旅游从业人员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就业增收。
但也要看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样伴随着风险和问题。家庭积蓄有限、市场经验缺乏、抗风险能力不足……小企业应对大市场,不会因为农民工身份而变得容易,反而可能更为艰难。同时,用地难、融资难、技术提升缓慢、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也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简化市场准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各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还可以发挥更多作用,微观看,应保持农村土地、户籍等制度的弹性空间,解决后顾之忧;宏观看,要着力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提供前景机遇。
4%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教育部的“4%办公室”,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教育经费的关注。这个2012年成立的机构,使命就是推动教育经费支出实现占GDP总量4%的目标。
点评:在中国教育发展改革的进程中,很少有过一个数字能如4%这样,万众瞩目.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4%的目标;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28%,实现4%的突破;此后连续5年间4%的目标全部实现,并于2016年首超3万亿元。一场从“追4”到“破4”再到“保4”的“攻坚战”,兑现了财政教育投入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通行指标。对于拥有世界最大教育规模的中国来说,4%目标的达成格外重要、尤为不易。维持如此大规模教育的正常运转,势必需要持续稳定增长的财力保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保障,也需要用教育投入夯实公平和均衡发展之基。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间,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中国的教育经费却做到“只增不减”,打赢了4%的“保卫战”,教育改革蹄疾步稳,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仍需清醒而理智的认知。放眼国际,4%的投入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保持4%的投入强度,还需要付出持續的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