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位置,刚刚好
2017-11-07周千又
周千又
读完《丰子恺散文》,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丰子恺先生对于童真的爱护,不是他对石门湾的家——缘缘堂被炸毁的愤怒,也不是他对世间生灵的爱护,而是一篇不起眼儿的《吃瓜子》。中国人人都是“吃瓜子博士”,当真是妙语。
我家便有两个一头高、一掌多宽的大玻璃瓶子,专盛瓜子,常常不到一个星期便空空如也了。父亲一边看电视,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拿餐巾纸垫着一把瓜子嗑,权当佐酒小菜;母亲直接抓一大把放在桌上,脚下放个垃圾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右手机器似的往嘴里放瓜子,“咔嗒”两声,便从嘴里掉出来一个瓜子壳,“噗”的一吐直接掉入双脚间的垃圾桶,同时右手伸出去又抓起一粒瓜子,动作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将我等看客惊得目瞪口呆。待我学会了,演示给我的外国朋友看,托祖国的福,这演示并没有失败,看得她连连拊掌大笑:“Interesting!Interesting!”似乎都想穿过屏幕学学这嗑瓜子的“绝技”。
瓜子这种不甜不成,吃了都不知是什么味儿的小东西,为什么如此“深得民心”呢?丰子恺先生总结说:“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这三点解释起来,其实是:吃不出瓜子的味道,瓜子很小,以及吃着麻烦。看起来都是缺点,不能当作零食品尝,不能当作便当充饥,也不能抓起来就吃。可是,若放在以消磨时间为目的零嘴儿的位置上,却不多不少,刚刚好。
常有人将整个社会比作一台大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零件。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形状,每种形状的零件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每个零件被加工好之后,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如此。总有一个与你相匹配的位置、职业,只需你稍稍改变,稍稍磨平粗糙的边缘或陈年的锈迹,就能完美地与这个位置匹配,不多不少,刚刚好。
学生时代的霍金森是一個什么都慢半拍的“傻小孩”,作为职员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差员工”,但作为喜剧演员,他则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是风靡全球的“憨豆先生”;爱因斯坦不是最好的专利局员工,但他在下班后和休息时用他那高速运转、天马行空的大脑创造了开辟科学界新纪元的相对论,据说曾有国家请他当总统,他想了想后拒绝了,因为最适合他的位置是科学家;陶渊明做什么都云淡风轻,厌恶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排斥世俗的繁文缛节、束手束脚,所以他归隐田园,最后选择了“种豆南山下”的隐士生活,成为中华史上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即使你只是一粒小小的瓜子。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自身生活体验巧妙呼应丰子恺的《吃瓜子》一文,一句“中国人人都是‘吃瓜子博士,当真是妙语”,引出了一段传神的特写。接着,小作者因事而议,结合丰子恺的观点,提炼出自己的判断:“若放在以消磨时间为目的零嘴儿的位置上,却不多不少,刚刚好。”小作者不仅总结出这一道理,熟练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深入挖掘文章意义,在阅读中不断修正观点,通过写作思考生活,提升自己,我想这就是在阅读与创作中最美好的体验吧。
(叶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