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11-07吕正欣王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中小学现状

吕正欣+王林

摘要:通过自编问卷,对哈尔滨市671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0-0026-04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统一定义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直接影响其发展。为此,本研究通过自编“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下简称“心育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哈尔滨市中小学心育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其培训需求,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对策。

一、哈尔滨市中小学心育教师队伍现状

1.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本研究面向哈尔滨全市中小学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749份,有效问卷671份(有效率为89.59%)。其中,市区中小学共有心育教师420人,县(市)中小学有251人;男性149人,女性516人;小学心育教师342人,初中247人,高中57人,职业高中17人,特殊教育4人;兼职心育教师551人,专职心育教师106人。分析心育教师的年龄、工龄和专兼职教龄,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心育教师年龄分布在23.25—59.17岁之间,平均年龄39.84岁;工龄分布为0.17—40.92年,平均工龄18.90年;担任兼职心育教师年限最长为22.42年,平均年限为4.43年;担任专职心育教师年限最长为19.75年,平均年限为5.84年。

2.心育教师专业水平

对心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主要从学历、专业、职称、兼职、在校工作、获奖情况、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考察。

(1)学历和专业情况

调查心育教师学历情况,发现仅有21.76%的人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141人),有31.74%为大专,40.09%为中专;最高学历上,本科及以上的教师人数达78.54%(其中,硕士研究生17人)。说明心育教师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进修获取了更高的学历。

进一步分析心育教师第一学历、最高学历所学专业,如表2所示:

表中数据显示,当前心育教师中,心理专业所占比例不足10%;中文专业占较高比例,其中第一学历为中文专业的占19.52%,最高学历为中文专业的占39.94%。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学历中选“其他”的教师占25.04%,其中绝大多数为医学类,这反映了很多心育教师是源于校医兼职。

(2)职称、兼职、在校工作情况

调查心育教师职称,在小学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28.17%,中学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0.13%、有中级职称的占24.14%。相对于小学,中学心育教师职称普遍较高。

心育教师在校工作的兼职情况如表3所示:

心育教师在校兼职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其他学科教学、校医、德育政教工作,这三项兼职所占比例为56.03%。进一步分析, 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排名前三位的是: 109人教健康或生理卫生,占16.2%;77人教思政,占11.5%;63人教中文,占9.4%。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心育教师每周的教学课时量分布在0—24课时之间,平均周教学课时量6.8;每周咨询课时量分布在0—24之间,平均周咨询课时量为2.6。有439人每天在校工作时间为8—10小时,占总人数的65.42%,183人每日工作时间6—8小时,占27.27%。此外,还有39人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占5.81%。以上数据显示,心育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较长,教学和咨询课时较多,同时兼职其他岗位,工作较为繁重。

(3)获奖、科研情况

调查担任心育教师期间获得的最高级别行政和业务獎励,发现获国家级行政或业务奖励的有69人次,占10.28%;获省级奖励92人次,占13.71%;获市级奖励200人次,占29.81%;获区县级奖励472人次,占70.32%。可以看出心育教师获奖主要集中在区县级。

心育教师科研能力,调查其近3年内公开发表论文、撰写著作情况,以及主持、参与课题数量,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心育教师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较好,近3年内均有超过40%的心育教师公开发表过论文、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但是仅有8.94%的教师撰写过著作。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半数心育教师未能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分析教师主持或参与课题的级别,国家级课题占10.58%,省级课题占7.75%,市级、区级课题分别占12.52%、9.24%,校级课题比重最大,占16.69%。

二、哈尔滨市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需求

1.参加培训总体情况

心育教师近3年内参加培训次数如表5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近3年内参加过国家级培训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11.62%,参加过省级培训的人数占21.76%,参加过市级培训的人数占41.88%,参加过区级培训的人数占36.21%。同时,参加过各级培训的教师培训次数多为1—2次,这说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为有限。

通过参加各级培训或自我进修,心育教师中有46人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占6.86%),109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占16.24%),有37人获其他类资格证书(占5.51%),其余未获心理咨询师证书。endprint

进一步调查心育教师近3年内参加过的专业培训,如图1所示:

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8.60%)、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观摩(32.94%)、心理咨询/辅导(31.00%)。随后调查教师最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兴趣最大的三项依次是心理咨询/辅导(56.0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8.30%)、团体训练(35.32%)。

2.心育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心育教师近3年内参加过的培训内容如图2所示:

心育教师参加过的培训内容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通识培训(66.0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35.17%)、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20.72%)。随后调查教师最感兴趣的培训内容,兴趣最大的三项依次是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73.47%)、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47.2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46.65%)。

3.心育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调查心育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授课方式和理想师资,结果显示心育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授课方式依次是体验式教学(62.15%)、情景模拟(55.59%)和案例教学(52.31%)。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第一有效的授课方式时,有28.61%的教师选择了专家讲座。这说明传统的、专家讲座式的培训方式仍被教师所认可、接受,但是在培训中可以考虑多以体验式、情景模拟式或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

心育教师认为最理想的培训师资依次是心理学专家(79.73%)、专职心理教研员(74.81%)和优秀一线教师(70.49%),对教育行政官员的需求度较低(11.18%)。在选择第一理想师资时,有65.28%的人选择心理学专家,课件心育教师更乐于向心理学专家学习前沿的理论。

4.心育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观意愿

调查发现有75.56%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培训,有15.65%的人比较愿意参加培训,说明心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非常高。

进一步调查心育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自身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有58.27%的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有21.31%的人认为培训形式单一;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者水平不高的占6.86%、2.83%。由此可见,心育教师认为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调查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心育教师认为影响自身参加培训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培训组织流于形式(42.92%),其次是工作太忙没时间参加培训(40.54%)、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38.45%)。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第一影响因素时,有25.78%的教师选择了学校领导没安排。这说明排除了没有上级指派、没有时间等因素,培训内容和形式依然是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关键因素。

三、哈尔滨市中小学心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性有待提高

在本次调查的671名教师中,平均年龄为39.84,其中44.86%的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40岁以上的教师占45.16%,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其中,76.90%为女性,22.21%为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46;专职教师占15.80%,兼职教师占82.12%;兼职心育教师中,有69.19%的人兼职教龄短于5年,而专职心育教师中,有53.26%的人专职教龄短于5年。说明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调较严重,专职教师较少,教师从事专兼职的教龄较短。这与蔡文丰[2]、沈之菲[3]、陈启新[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关于心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调查发现仅有21.76%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但是通过多种途径进修,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教师达78.54%。这与陈启新[4]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心育教师中,心理学专业不足10%,这一比例要低于其他研究的13%—18%[2—5]。同时,心育教师获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占23.10%,说明教师持证上岗的情况不容乐观,心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2.教师的在校工作负担较重

心育教師在校兼职现象比较普遍,甚至部分专职心育教师也身兼科研、政教等其他职务。有29.06%的教师承担了其他学科教学,15.80%的教师兼职德育政教工作,11.18%的教师兼职校医。在沈之菲[3]、陈启新[4]等人的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现象。这揭示出当前中小学的心育教师在校工作负担较重,教师难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3.培训项目难以满足教师需求

关于心育教师近3年参加培训项目,从数量上看,有半数以上的教师从未参加任何级别的培训,参加过市级、区级培训的人数分别占41.88%、36.21%。说明当前心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且市、区两级承担了对心育教师进行培训的主要任务。但是培训对象的遴选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3年内市区两级培训均未能覆盖整个心育教师群体。如区级参加培训次数在10次及以上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51%,但是仍有63.79%的教师未参加过区级培训,即在遴选培训对象时,有一部分教师未能入选,而另一部分教师被反复选为培训对象。

在教师参加过的培训项目中,参加比例较高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观摩和心理辅导。尽管教师参加优质课观摩的比例较高,但是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要求教师按照从高到低依次选出最感兴趣的项目时,对优质课观摩感兴趣的人数累计仅占28.32%,说明教师对这一培训项目的需求较低。相反,近3年参加过团体训练的比例为25.19%,但是在感兴趣的培训项目中,选择此项的教师累计达35.32%。因此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需要更多地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尽可能设置他们有需求、感兴趣的项目。

4.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endprint

关于培训内容,心育教师参加比例较高的依次为通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但随后调查教师对培训的内容需求,要求依次选出最需要的三项,发现通识培训的需求较低,累计选择比例仅占21.91%。而教师最感兴趣的培训内容除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还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占73.47%),可以看出当前心育教师培训中,培训内容的设计需更有针对性。

5.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关于培训方式,心育教师认为最有效的授课方式是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但选择第一有效的授课方式时,仍有28.61%的教师选择了专家讲座,说明专家专题讲座的培训方式仍被教师认可、接受,可以考虑在讲座过程中设计体验活动、创设情境,或引入案例。教师认为最理想的培训师资是心理学家、专职心理教研员和优秀一线教师,反映出教师更倾向于从心理学专家身上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从一线教师身上吸取实践经验,从而开拓视野、提升自我。

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稳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队伍

当前心育教师队伍中兼职占绝大多数,即使是专职教师也身兼科研、行政等工作,专职教师的缺乏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哈尔滨市教育局2013年出台了《哈尔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市、区各中小学原则上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分校区的学校,每个独立校区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市)各中小学中心校以上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余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因此,应进一步落实《意见》,大力推进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培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2.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理论与技术,才能切实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当前中小学心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为有限,应当建立健全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机制。每年对新招聘的心育教师开展规定学时的任职培训,对已经在岗的心育教师,分批次、定期开展任职培训;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心育教师定期开展提高培训;完善心育教师交流网络的构建,增加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心育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3.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

以往培训多以通识培训为主要内容,难以满足心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各级培训机构应构建起心育教师培训内容体系,设计符合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和计划,引导教师制定专业成长的阶段目标、长远目标。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健康课的设计与实施、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操作技术等。特别是心育教师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等相关内容,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重点关注。通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内容,促使中小学心育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工作能力。

4.创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式

全方位、多途径、多元化地开展中小学心育教师培训工作。在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前提下,各级培训机构可成立心育教师工作坊,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积极选派心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学科教研、专题报告等培训活动。创设专题讲座、高校研修、名校访学、远程培训等培训方式,在授课方式上可选择专家讲座、情景模拟、参与体验、案例研讨等,让心育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来学习。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不但能满足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更易激发起学习兴趣,达到更理想的培训效果,最终促进心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蔡文丰,尹丽娜.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与专业化发展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3):42.

[3]沈之菲.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6):72.

[4]陈启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来自湖北省的调研报告[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64.

[5]张欣.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现状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42.endprint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中小学现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