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课堂重构策略的探讨

2017-11-07江裕芬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

江裕芬

摘 要:复习课堂的重构是提升初中物理复习效益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情景串联、问题启迪、活用教材、精讲精练等策略来实现深化概念理解,引导学生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帮助学生重构和深化知识,彰显物理课的活力,从而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重构;物理复习;有效性

复习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整合,查漏补缺,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提高过程.传统的复习课通常采用“知识梳理→例题讲解→学生练习”的复习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对知识仅是记忆层面的回忆,较难激发思维,培养能力,且复习课上成习题讲评课,简单的以练习代替复习针对性不强,训练不经筛选的“繁、重、偏”练习题,这种复习的方式过于简单,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本文拟从物理复习课堂的重构,探讨提升物理复习效益的教学策略.

1 情景串联,深化概念理解

初三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学生缺乏新鲜感和学习热情.创设物理情景展开复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情景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进入复习.以概念复习为例,物理概念重在理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讲授物理概念、规律时,如果教师借助实验器材、视频投影、图片解说等素材来设置直观的物理情景,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接纳知识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物理情景串联可以再现物理课的活力,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学习的经历,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体验,引导学生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案例1 初三物理《电能和电功率》一节考查的知识点很多,概念易混乱,且大多以综合的命题形式出现,难度相对较大,大量的重复练习和背概念不仅不利于巩固知识,反而加大学生负担,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浮躁心理,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在复习中笔者利用“电能表”图片和“电灯泡发光的不同状态”演示实验(如图1),把电功、电功率串联起来复习,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归纳,同时还加深对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案例2 初三复习《分子热运动和内能》时,由于初中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够强,对于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和内能较难理解,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背概念以获得短时记忆,学生无法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这时教师可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即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创设问题情景展开复习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复习时就引入“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借助该实验展开复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以演示实验(如图2)以点带面,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 问题启迪,引导学生活动

以问题为主线的复习策略,顺应了初中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需要.根据复习的目标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灵活地设置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问题扩大的知识点的覆盖面,使所学的知识点逐渐形成了知识网络,增大学生在复习课堂中的思维含量.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回答的问题转换成一种复习资源,引入到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共享他人的观点,又实现学生对自己元认知漏洞的弥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点评.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印象会更加深刻.与针对知识点或方法的习题训练相比,问题启迪的复习策略对学生的思维构建和能力提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3 初三复习《压力和压强》时,压强知识点全面综合了力、受力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压强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多学生感觉力学的知识抽象难懂,借助身边的器材让力动起来,化抽象为具体,感觉力学就在身边,此时教师可根据考纲要求精心设计问题,笔者在引入压力概念和压强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问题1.两食指以同样大小的力同时压铅笔两端,手指受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问题2.用力后这种感觉有何变化?

问题3.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

问题4.请在图中画出铅笔所受的压力的示意图.(回忆“力的三要素”作图)

问题5.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在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实验(如图3),此时,笔者有针对性地引入中考题,及时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问题6.(2012·桂林)如图4所示,用两食指以同样大小的力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_F2,P1_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问题7.归纳压力和压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8.(2011·广东)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5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比较图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4)初步综合分析图中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越大,受力面积越___________,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最后,笔者在学生完整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作点拨:

①设计该实验时要遵守控制变量法.

②归纳结论时要有前提,如“压力一定”或“受力面积一定”

③压力不能和质量或重力等同.

3 活用教材,激活学生思维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也是中考命題的“蓝本”.近三年广东省中考物理题有很多试题体现:从文字中抓关键词,从课本文字中提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从课本习题中提问题等,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创新复习方法,重视课本,创新复习方法,给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引和必要的思考时间,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

案例4 下列内容来自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文字内容: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液化现象,夏天吃冰棒时,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图6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案例5 (2011·广东)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案例6 下列内容来自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学生活动:

案例7 (2013·广东)如图7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

以上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只填字母).若图中F1 、F2、F3 、F4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成立,则可得出结论F浮=G排.

4 精讲精练,提高应用能力

老师们经常说“每道题都讲过、练过,这些学生还是错”这种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式的答题,题目没看完,或者看到关键字就写答案,归根结底是教师的选题不够科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及要求,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选编题. 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选择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教师才能合理及时地纠正和反馈学生,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复习.

案例8 改编题: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过程中,三(5)班同学完成了实验方案的三次设计.

(1)由图8到图9,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由图9到图10,改进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完成该实验后,他们用图10所示电路又来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电阻R的阻值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将滑片向___________移(选填 “左”或“右”).

物理复习课堂的重构,目的是改善初中物理的“低效復习问题”,上述复习策略的起点和落点都是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开展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复习的方向,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马占杰.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堂实效性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2(2):46-49.

猜你喜欢

有效性
沉香纯露用于化学焕肤术后皮肤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