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四平八稳,宜重点突出
2017-11-07
【原文呈现】
预测,不一定成真
上海一考生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这个引用很不错,但与下一段缺少过渡句,不能与下文形成有机关联。】
现代人大多都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以便根据未来的天气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欢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用生活中的例子阐明预测,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但是表达不够妥帖,缺少衔接语。】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阐述了预测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语句中转折过多,容易使读者分不清阐述的重点,所以需对这段话再加斟酌。】
然而,总是有人选择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会成真。他们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状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之意,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除掉刘邦,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但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任何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除掉刘邦,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取决于你自己。【这段论述,在作者看来,也许是出于辩证的需要,但事实上在一篇不足千字的作文里,过多的“辩证论述”会冲淡文章的主题,所以辩证的论述完全可以在结尾部分一笔带过。作者在结尾处已作这样的处理了,所以这一段完全可以删去,或加以删改。】
对于预测,应当接受,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尊重预测结果的必然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尽力而为,促其实现;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变。当然,也不要被预测所束缚,因为它未必会实现,未来更多的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表达很全面,但语言比较琐碎啰嗦,不够精当,需要适当加以润色,以突出重点,变成“豹尾”。】
问题诊断
本文问题比较明显:一是文章论述重点不够突出,似在如何对待预测的“成真”与“不成真”之间寻找平衡点,结果却使得文章对主要论题论述不透彻。二是议论的语言推敲不够,包括语言的表达、关联词语的使用等方面都有值得斟酌的地方。三是标题设置不够恰当,“预测,不一定成真”无法体现文章主旨,因为本文的论述重点恰恰是“预测成真怎么办”。
升格策略
一是突出文章的论述重点。例如在反面举例论证“不接受预测”的危害性后,应再从正面举例论证,进一步揭示接受预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删改辩证论述的段落,留出空间来阐述接受预测、防患于未然的必要。二是修改润色文章的语言。比如添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增强各段落间的“黏性”;压缩不够精当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语言,用好关联词语。三是修改文章的标题。作文标题须突出文章的主旨,不能让阅卷者读后一头雾水甚至产生误解。
【文题展示】
(2017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文题简析】
所谓“预测”实际上是对未来生活中“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一种思考——推测对未来生活必然性的展望,但我们常常又无法想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光临。所以“预测”与实际到来的结果只能无限接近,不能完全吻合。对预测,正如题目中所言“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未来会有不同的预测;不同的人,对预测会持不同的态度,因为每个人视角有异,三观不同,他们对未来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對即将到来的局势会有不同的应对措施。食指在恶劣的处境下“相信未来”,潘晓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下却觉得“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阅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自己的人生态度。
总之,今年上海卷作文题温和大气,具有比较深的哲学意味;给了学生理性思考的空间,既能启发考生深度思考,又能呈现考生的思维品质。
【化蝶之作】
预测,如何面对?
【改后的标题直击主题,更能突出文章的论述重点,避免了原题语言含糊的缺点。】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所以,预测生活这盒“巧克力”的“下一颗”是何等滋味也就成了人类极感兴趣的一件事。【加上后面这句话,便与下文形成了自然过渡。】
现代人大多都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以便根据未来的天气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正如古人的“未雨绸缪”。但是,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不过这也未必就是坏事。【添上这一句是为了使上下文文气贯通。】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了吧。【用生活中的例子,阐明预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性,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endprint
其实,生活的一大【“最”过于绝对,改为“一大”较为准确。】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生活的现状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容面对未来。【原文中“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也许不会成真”这句话固然有理,但与上下文缺少意思上的关联,也有碍于突出重点,故删去。】
然而,总是有人选择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是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会成真。这些人的致命之处就在于,有些预测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状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之意,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除掉刘邦,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但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
相反,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者们,他们大多都会重视人们对自己的“预言”,从而能够使危机四伏的局面转危为安,使平庸者走向成功。东汉末年的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却一事无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的那段“隆中对”【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令其茅塞顿开,从此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这位曾经的贩夫走卒最终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再看三国后期的周处,年少时不修小节,纵情肆欲,成为州里的祸患,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意改过时,担心为时已晚,名士陆云预测其只要闻过而改,立志自励,定当拥有远大前程;周处于是闻过则改择善而从,最终成为跨越东吴和西晋两个朝代的名将。【添加这样一段的意义在于通过正面举例论证,进一步强化重视“预测”把握自我的重要性,使文章的论述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何预测,都是建立在当时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当时的条件持续下去,预测就有可能变为现实。如果这种预测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就应当维持甚至强化这样的条件;如果这种预测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我们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局势,不让预测变为现实。试想,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除掉刘邦,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最终是否变为现实,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修改后的这段论述,主要突出了如何对待预测,如何让预测的佳境成为现实,让预测的恶果不会发生——这正是我们重视预测、正确对待预测的终极意义。】
预测,未必都会成真,但是,却须慎重对待。假如预测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顺势而为,力求预测成真;假如預测到的情况不是我们想要的,就应该自我反省,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使预测落空。预测毕竟不是现实,未来完全可以掌控,关键只有一点——你是否能够掌控得了自己。掌控好自己,你就能收获生活中更加美味的“巧克力”。【修改之后,要言不烦,重点突出;首尾呼应,全文浑然一体。】
升格点评
修改之后的文章,立意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符合议论文“开口小,挖掘深”的原则。在论述过程中,注意正反结合,运用充足的论据、精当的议论阐明了正确对待预测的重要性,并揭示出预测与现实的关系,希望人们创造条件让美好的预测变为现实,让不良的预测化为泡影。在结构上,此文题文照应,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紧凑,一气呵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