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能疲软的特斯拉看不惯合资,欲在华独资建厂

2017-11-07张北

汽车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独资建厂瓶颈

张北

近日,特斯拉在华建厂的相关消息成了业内的TOP话题,10月26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公司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虽然目前特斯拉并没有最终签约,但种种原因已然将特斯拉推向中国建厂的趋势。

膨胀的市场需求VS跟不上的产能瓶颈

特斯拉自诞生至今,凭借着超前的产品技术以及品牌影响力,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眼中的电动汽车明星。据行业网站EV Sales统计,今年1-9月,特斯拉在中国出售了约1.2万辆进口汽车,高于2016年全年的1.1万辆,中国成为了特斯拉全球市场中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而事实上同样的特斯拉在美国和中国的产品价格截然不同,约 25%的汽车进口关税使得中国消费者支付的车款远高于美国消费者。尽管如此,中国消费者对特斯拉的购买欲望依然不减。

不仅中国市场,全球市场也是如此。2016年4月起,特斯拉Model 3开始接受网上预订,定金为1000美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Model 3的订单已经超过40万辆,而今年7月开始量产至第三季度,特斯拉向全球市场交付了2.615万辆电动车,但Model 3仅有220辆,一时间,特斯拉陷入了“生产地狱”。而有知情人士透露,Model 3从7月开始生产直到9月初,自动化生产线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该公司一直处于加紧调试生产线的状态。对此,特斯拉也曾发表声明称:特斯拉遇到的量产瓶颈是员工需要手动安装和焊接车身板件,效率比机器人低。而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10月6日发布的推特称,由于Model 3遭遇生产瓶颈,且公司要生产电池支持波多黎各等灾区用电,特斯拉将把电动半挂卡车推迟到11月16日发布。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最初宣布這辆卡车将在9月份发布,但后来又重新安排到10月26日,现在则改成了11月中旬。

毫无疑问,特斯拉跟不上的产能瓶颈已经与膨胀的市场需求产生矛盾,一边想打开市场,扩充销量,一边又力不从心,产能不达标。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完成订金支付的40万消费者还要等多久呢?

在华建厂能否帮助特斯拉渡过难关?

特斯拉在华建厂的相关消息一经传出,瞬间掩盖了其生产瓶颈的风波。虽然特斯拉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态,但我国商务部却给出了官方说法,“目前特斯拉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其实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特斯拉来华建厂或许是个好消息。在华建厂能够让特斯拉旗下车型在国内的售价有所降低,省去了关税,消费者或许不用支付更多的款项。而对于特斯拉而言,在华建厂可以减少大量的航运成本,缩短订货和交付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充销量,更好地布局中国市场。此外,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即使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很难去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中国建厂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特斯拉产能的问题。另外,有分析人士称,特斯拉在华建厂能够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因为中国拥有大批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再加上中国劳动力价格与美国相比偏低,所以特斯拉在中国本土采购零部件,在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可以帮其节省零部件和整车制造、运输成本的利润。

虽然特斯拉与商务部沟通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外资汽车企业在华独资建厂并经营的先例。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在中国的战略是成为第一家在当地拥有全资工厂的外国汽车厂商。这样一来,就不必与本土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就可以保护自己的技术,享受100%的利润。显然,特斯拉并不想把自己的优势与别人分享,更想保住自己,打破规则。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今年6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文件,给予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豁免地位,外资车企可在华新设第三家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并且将继续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程序,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率先加大改革力度。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曾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股比限制将会放松,在明年将允许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自贸区内建立独资公司。因此,这一系列政策的表态或许会成全特斯拉在中国独资建厂的构想,不过笔者认为,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最终落锤时间应该不会在今年,因为特斯拉进入中国,势必会掀起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动荡,而一旦政策落地,那我国一直以来扶持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否会再次遇到挫折,不得而知。

猜你喜欢

独资建厂瓶颈
动保企业“跨界”做饲料?首年建厂销量2万吨!渔美康下半年再增生产线
制度距离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968-2018专注做药五十年 共筑健康中国梦——热烈庆祝鲁南制药建厂50周年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试论国有独资公司制度的完善
绕过瓶颈
外商独资化对我国民族产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