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 幸福人生
——山东蒙阴县野店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漫谈
2017-11-07李太成
李太成
阳光教育 幸福人生
——山东蒙阴县野店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漫谈
李太成
校本课程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能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甚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方式。校本课程建设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课程的提出”到“课程的设计”,从“课程的实施”到“课程的评价”,一直到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只有在这五个方面持续用力,善始善终,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下面就以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为例,谈一些看法。
一、校本课程的提出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从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当年,我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环境差。校园墙体文化一直没有成型,而宣传栏中的内容也缺少文化内涵,校园墙壁破破烂烂,不仅起不到文化渗透的作用,反而使学校显得落伍。二是师资水平较低。很多优秀教师都通过考试进入了县城,剩下的教师主要有三种,年龄大的民办教师转正的,多次参加进城考试但没有考进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这些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三是学生综合素质低。这里的学生都是山里的孩子,他们的父辈也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些还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综合素质非常低。
找到了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如,这里是沂蒙六姐妹生活的地方,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最早在这里建立,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战前指挥部就曾设在这里,“沂蒙精神”在这个乡镇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虽然老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但都能认真负责,虽然新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但都能积极进取;学生家长忠厚、勤劳、朴实,学生向善、真诚、质朴。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优势所在。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阳光教育幸福校园”的核心办学理念,力求打造出“建红美新香校、育孝诚忠贤人”的办学新名片。构建“阳光教育、幸福人生”的校本课程体系就成了我们深化办学理念的不二选择。
二、校本课程的设计
学校的校本课程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修课程,设乡情课程和生命课程,乡情课程包括“我爱我家”“美丽山水”“民俗风情”“物产名人”四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生命课程包括“幸福成长”“快乐孝亲”“生态环保”“阳光人生”四个部分。另一部分为选修课程,也就是社团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总体规划如下:
1.围绕乡情课程,我们细化了课程的设计体系
“我爱我家”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介绍我的家,从家庭成员到所在的村庄;第二部分是野店村名录,简单地介绍了各个村庄的名称和由来;第三部分是从野店的基础贡献到中国繁荣昌盛的简介,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小家”的基础上,和“大家”一起同欢乐、共发展。
“家乡山水”课程主要介绍了野店的山和水。过去残败破落,现在山清水秀,这源于野店人民的辛勤付出,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在了解过去,知晓现在的基础上,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继续传承野店人民勤劳务实的优秀品格。
“民俗风情”分为“节日民俗”和“风情传说”两个部分。“节日民俗”介绍了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中,野店当地的风俗,以及“二月二”“六月六”等节日中,野店当地特有的民俗习惯;“风情传说”介绍了野店当地的故事传说和民间游戏等。
“物产名人”课程主要包括家乡特产和家乡名人两部分。“家乡特产”主要介绍了樱桃、板栗等;“家乡名人”收录了从古至今几百年间野店的名人雅士和部分现代的家乡才子,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围绕生命课程,我们设计了配套的系列教程
“幸福成长”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预防事故;第二部分是自救减灾;第三部分是生活中的安全小常识。通过这三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远离危险,关键时刻能自救逃生。
“快乐孝亲”课程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为《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让孩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二部分是古代孝亲故事,从传统孝亲经典——24孝故事和山东省自编的新二十四孝中的10个生动易懂的小故事中筛选,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第三部分是名人孝亲风采,选取了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同志、陈毅同志及文学家郭沫若同志孝敬老人的故事。第四部分是时代的楷模,即近年来全国孝亲模范及野店本地的孝亲标兵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孩子。
“生态环保”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有关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物品等环保知识的教育。为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采取了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教育形式,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野店镇山清水秀,果树多,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阳光人生”课程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野店镇在革命中的遗址;第二部分介绍了战争年代的历史事件,分别将发生在沂蒙山区的三次战斗,龙须崮暴动、孟良崮战役、渊子崖战役的情景进行了还原,展现给学生的是栩栩如生的画面;第三部分英模人物,介绍了战斗英雄臧西山,拥军支前模范“沂蒙红嫂”和“沂蒙六姐妹的故事”;第四部分为时代楷模,主要介绍了野店镇的护路工人苏立成、孝亲模范赵洪英的先进事迹。通过介绍当地的革命历史事件,以及先进人物的先进历史,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的人,助力家乡发展。
3.针对选修课程,我们的社团常态化
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决定了教育的丰富性。单纯地依靠必修课程的教学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我们通过社团课程建设进行了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这种丰富性要求艺术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与之配套,学校的内部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由此,我们确定了“以学生兴趣为指导,以兴趣小组为平台,以社会资源为保障,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稳定”的社团课程模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了鼓号、舞蹈、合唱、书法、国画、水粉、剪纸、素描、国学、科技、电视主持等社团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报名参加。每周三为活动时间。我们聘请了县域内比较有影响的专业人员和民间艺人,作为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我校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艺术资源,来推动我校的社团课程建设。
社团课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我校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做到了“三落实”:一是课时落实到课表;二是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师;三是检查落实到课堂,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正常开展。
必修校本课程由学校统一纳入课表,每班每周一课时。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前必须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备课;课后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实践性作业;学校领导不定期听课,提出意见。把实践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作为教师的一项工作任务。
2.教师培训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一方面,任课教师搜集资料并自学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理论、文化知识,并参与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对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有深入的了解,为其开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分批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对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轮训,保证课程正常开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3.开展教学综合实践
目前,1~6年级分别开设了必修课程,3~5年级分别选修了部分课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出了艺术教育的氛围。我校深入挖掘野店镇本土的教育资源,对沂蒙六姐妹精神、对红色故土文化进行了开发,其次,结合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建设了弘扬沂蒙精神长廊(学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受到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红色歌曲长廊(在红色歌曲的传唱中感受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幸福的艰难历程)、红色诗词长廊(在红色诗词的吟诵中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我们还带领学生去学习野店独有的崮顶山寨文化,配合乡情校本教材,让学生知家乡、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出力。
(2)举办学校艺术月活动。每年的五月份是学校的艺术月,在艺术月的活动中,孩子们的个人才华、特长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学校的艺术月活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更是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可以说,艺术月的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孩子得到了较全面展现自我的机会。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学生真正成为“大牌明星”。我们推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阳光少年”和“活力园丁”评选、“阳光·梦想”学生书画作品展、学校体育博览等一系列非竞技项目,全面拓展了比赛的内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突出了过程评价,建立了“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为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鼓励和指导性评价。
通过观察、作业、活动情况记录等评价方式做出单项和综合评价,并将家长评价纳入其中。
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争取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所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优、良、中、一般四个等次。
五、我校校本课程中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的校本课程已经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在逐渐形成。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师资水平严重制约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学校教师的艺术才能非常欠缺,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以书法,秦腔,葫芦丝为例,有的教师现学现卖,有的只能是借助网络进行指导。
专业知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动力,但知识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进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我校目前的师资水平而言,老教师热心有余,但能力和体力跟不上要求,新分配的教师学历高但缺乏艺术素养,有信心但跟不上课程开发的进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依然困难重重。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大、任务重。知识欠缺,精力透支,教师的主动性不够。
(作者单位:山东蒙阴县野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