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阵中点将—《中国书画》杂志提名青年水墨邀请展·河北篇

2017-11-07

中国书画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设色纸本

艺 苑

阵中点将—《中国书画》杂志提名青年水墨邀请展·河北篇

编者按:2017年5月27日下午,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协办的“阵中点将—《中国书画》杂志提名青年水墨邀请展·河北篇”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李文岗、李晶彬、田红岩、白联晟、张子健、丁文娜、刘春丽、崔强、南方、李天锁、张艳、任重志、白珂、蒋非然、郑金阁这十五位画家的六十余幅作品。开幕式以研讨会形式举办。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东声主持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晓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朝,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屠鸿辉以及参展画家李文岗、白联晟、张子健、丁文娜、南方、李天锁、张艳、任重志等出席了开幕研讨。现将研讨会发言纪要大致按照现场发言顺序节选刊发,以飨读者。

王东声(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展厅。刚才各位参观了展览,有一些交流探讨,也算把这个“题”启动了。下面大家可以根据今天的主题或者大家的创作,进入“散打阶段”,进行自由发言。

张艳(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今天特别开心,因为看到大部分的参展作者是我的老师,借这个机会也一并感谢中国书画杂志社。我的参展作品是前一段时间经常画的“静物画系列”。这个系列受启发于我2016年底到2017年初去看的一些佛像和有关敦煌壁画的资料,我想用这种形式去表达它,希望老师们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南方(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我也是发自内心感谢中国书画杂志社。因为河北的画家很少能集体出来展示,平时一般都是学院或者是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一些活动。刚才参观展览的时候听到老师们讲“河北的力量”—其实我们现在经常说到“河北的力量”,但是可能从来没有过一个有关河北的学术栏目。这个展览虽然参展作者都是年轻艺术家,但是很有意义。当时重志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好事,这事可行。

张子健(河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我也是由衷感谢中国书画杂志社给我这次机会,这次展览对我的启发挺大的。我原来就在自己的田里面进行小的光和作用,现在感觉远远不够。今天看到更多年轻画家的作品,面目非常新颖,给我的启发很大—这是真正的光和作用,我会很珍惜,非常感谢大家。

李文岗 一枝独秀 45cm×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李晶彬 逍遥游系列 47cm×7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田红岩 戏曲人物 34cm×45cm 纸本设色 2013年

白联晟 丙申水墨 45cm×6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张子健 涵泳青山 45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白联晟(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顺着刚才和东声聊到的话题,我有几点想法:第一,创作状态其实就是想什么就画什么,不为市场、不为别人所干扰,但是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环境当中,又不可能不管不顾,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刚才我们看画,能看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想所悟,但每个人的创作状态是不同的。第二,看到到场的一些朋友,心里非常亲切,还是北方热土把大家聚集在这里。《中国书画》杂志很有影响力,给我们提供平台,让我们画家能够相聚,老朋友也能相聚,再次感谢《中国书画》。

丁文娜 石上水 35cm×68.5cm 纸本墨笔 2009年

屠鸿辉(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很荣幸昨天晚上接到这个展览的通知和邀请,实际我前几天已经看到了这个链接,心里想一定要去,正好今天有时间过来学习。展厅里每位河北同道画的都不同,面貌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去学习、去吸收的东西。

韩朝(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河北有一个好的起点。老一代艺术家,比如韩羽先生、李明久先生和后来的刘进安先生,还有宝泉老师、晓辉老师、蒋世国老师、白云乡老师,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我想,从河北走出来的艺术家之所以会成功,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执着的求艺心态,我们从这个展览当中能够感受到。河北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采用什么艺术手法,具有怎样的艺术观念,作品都富有当代性,这点从大家的作品中就能够看出来。尽管有的艺术家强调传统,但是他流露出的那种气息和创作心态,也有当代的艺术感受,这是难能可贵的。

李文岗(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就艺术和科学而言,科学让人类进步,艺术可以让精神升华。在传统这条路子上,大师太多,超越他们非常难。尽管如此,有时候从我自己内心来讲,不愿意重复过去。那怎么办?我就画了一些前人从来没有画过的东西。此外,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的题材有它很深的意义,在题材不变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新样式?这个题材定了以后,怎么达到一种“无我”的状态,既跟创作者的生活状态能够契合,在别人看来也有所触动,这个是非常难的。

李天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虽然我一直都在画画,但是现在发现这一块儿的问题是越来越多,比如形式的问题,现在一直不清晰。我就觉得现在是不是情感上不清晰和模棱两可的地方太多了,之后就导致了形式上、行为上也出现了好多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多读书,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否找到情感上的契合点呢?再一个,我觉得这两年自己特别喜欢传统一路,而且发现以前对传统的认识太表面化了。传统的空间特别大,以前就是挖得不够深,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一些核心的东西。

丁文娜(中美术学院水墨人物博士生班结业):还没有一个归属感,这是我自己特别苦恼的地方。我可能偏向西方更多一些,对传统则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甚至持有怀疑态度—我怀疑它的科学性。西方的艺术有一种语言的逻辑,这个是我特别欣赏的。但我对传统绘画始终是抱着一颗向往之心的。在画西画的过程中,我特别容易有生命消耗感,变得敏感,变得不平,变得兴奋,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适感—会特别不舒服,但是当我画中国画的时候就逐渐安静下来,人也变得更加柔和。中国画确实让我感觉到了生命的朴实、安宁。中国画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东西,所以我对它充满了尊敬感。这就是矛盾,我觉得这种矛盾才是绘画里中西方碰撞下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个矛盾里面找到自己,这恐怕也是这个时代最有趣的地方。

南方:对于丁老师的话题我是感兴趣的。我来北京其实也挺久的,但是我觉得跟一些地域的艺术家比,基本上还是属于不会说话的,也不知道怎么交流—这可能也是河北人的特点之一吧。但是,河北人比较善于用作品说话,像刚才聊天说到绘画语言的问题,我们都在这上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可能有时候我觉得绘画语言还是会源于你的生活方式、你的状态和价值观,甚至会反过来。如果为了语言而语言,就会很累,但是内心那种劲儿调动起来就够了,好的作品其实也都是那一瞬间产生的。而且它可能除了承载你自己的想法以外,也能代表别人,索性让一些新生的或者一些新的感觉从你的作品体现出来。

王东声:自己的状态都是个人的,每个人都有个人道路、环境、接触的人。但是有一点,无论古今中西,那些我们能够一下子就点出他名字的、脑子里反映出来作品的画家,可能都在一个大山里头,或者在一个场域里面曾经碰撞过,比如说像塞尚,或者毕加索,或者是边缘一点的。这个碰撞的强度对他后期的创作就有可能有用,要没有碰撞可能就会有缺失。

白联晟: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管你是以什么样的题材还是作品风格,乃至材质出现,呈现出来的还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画家的突破和创新,尽管看的是外在视觉,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在突破你的内心,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建立,“不破不立”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个,就是要对外部世界有观照之心,最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刘老师回到他们老家过春节,当他看到一个没有燃烧完的柴火垛,就能够看出没有烧尽的和烧完的柴火之间那种黑白关系。他把这类题材画了六七年,上面是蓝天,下面是水墨堆砌的、他自己认为的构成,恰恰就在一种不经意的状态下还保留着艺术家对生活的那种很敏锐、很敏感的心思。他为什么能把这个题材放大并提纯放在自己画面里面?其实这就是加工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体现。

其实在我们创作过程当中,归根结底还要有“逗着自己玩”的心态,千方百计逗着自己“玩”。在交流的时候我也说,一种很熟悉的东西画的时间长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画家,他肯定不会拘泥于此而始终画下去,他会自觉地改变自己的创作状态,始终去找寻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说到传统,其实我刚才也在想,像黄宾虹,我们看到他的山水画,其实他的内心境界不全在山水上,山水仅仅是他作为理解中国文化或者是中国艺术的呈现形式之一,还有他的花鸟、书画、篆刻。其实书画仅仅占了他生活中的五分之一。要建立每个人强大的内心架构,光靠两幅画还差得远。

崔强 铁杆新花系列 46cm×69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张艳 无量小佛在荒野 76cm×5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南方 吃茶来 48cm×131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李天锁 寒色 34cm×4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重志 酥水生香 38cm×65cm 纸本设色 2017年

王东声:实际上是这样的,确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各取所需,每个人的路径不同,每个人的智力不同,都是不同。

张艳:我觉得我和画之间的关系不像我是主宰,不是我在画画,好像我更需要它。它有时候是主动的,会引着我走,告诉我好多事情或者是方向,教给我好多道理。在跟它的相处过程中,我觉得我挺受益的,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

任重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实际上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我画画偏于“好看”,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在去设定属于我自己的一种审美方向。比如我年初的时候去邯郸看石刻造像,中间去的邯郸博物馆。我原来对磁州窑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它做得太粗了。我最初是喜欢古代的、比较细腻的东西。当然,尽管磁州窑也是后来才被认可的,但它却代表当时质朴一路的审美观念,所以我目前还在研究这个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怎么能够引入我的绘画创作当中?直接去画这些东西没有意义,我在尝试着把它背后的气质和我的画作完全吻合,并把这种审美引入到我的作品当中。我需要大量的尝试,我也在做这种尝试,但是没有拿出来。我画的山水或者是花鸟,也是追求气质上的一种吻合。我以前确实也是非常在意这种技术上的精巧,但是现在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我就有所反思,有所体会。

王晓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河北的朋友们都很认真、很深入,但河北的“绘画人”,整体上的确又有很多问题。艺术是发展的,当我们回头看哪一个时代,实际会很清晰。我们现在看黄宾虹,是一种唯美,也是一种传统。实际上在黄宾虹所处的那个时代,考虑到他个人的政治思考、社会思考,再把他的作品和清代“四王”以及清末那种山水画、仕女画去比较,就会明白其实黄宾虹的作品就是很颓废的一种艺术。这种审美实际上在当时真的是很不合时宜的,他跟“四王”那样小心翼翼地刻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个时代,他的作品只有个别人喜欢,大部分人认为是很不务实的。我们再看看同时代的花鸟画家,看看齐白石,就会发现其实潘天寿先生也是不合时宜的,但他创造的是一种独创的审美取向。一个好的艺术追求者不要和时尚去勾连,我们要引导下一代在大学里随性画,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效果。前辈向前取法,晚辈学习前辈,最后会发现遗留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作为个人艺术实践,我可以画得很唯美但很无聊,没关系;但是作为教育方向,这是河北应该思考的问题。只要你不回避,找到艺术方向就去做。

白珂 隔江寒色 197cm×200cm 纸本墨笔 2014年

蒋非然 无题 68.5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郑金阁 浸礼系列 61cm×13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屠鸿辉:王老师的总结我非常受益。刚才大家都有说到传统和当代的关系,因为你活在当下,就不可能不接触到当下的环境。大家随时可以从微信里看到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但是同时你特别喜欢的作品,这些作品肯定或多或少会影响到自己。同时,我觉得就技法的训练而言,实际上大家都已经进入了很好的状态,剩下的就是要画出自己骨子里面有的东西。

韩朝:最近我也看了一些美术展览,目前的艺术生态非常多元。每个人选一个点,然后去完善它,坚守它,不断回归自我,这样就可以了。在教学中也是这样,我时常建议学生们不断找自己的那个点,哪怕特别微小、不成熟,哪怕存在很多的问题,只要它是自己的,就特别可贵。

杨爱群(《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副秘书长):首先感谢各位画家、各位老师专程到这儿参加这个学术研讨会,我代表杂志社对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河北省在全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大省,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在全国起到了模范的作用。这次展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各位艺术家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王东声:因为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先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光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设色纸本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王少桓
熊明非作品选
《独白系列之三》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中国书画》征订
兰华生作品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