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视野下的杂技创作与转型意识(续)

2017-11-07董迎春廖珂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杂技与魔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理论

◎ 文︱董迎春、廖珂(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图︱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理论视野下的杂技创作与转型意识(续)

◎ 文︱董迎春、廖珂(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图︱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二、当代杂技创作趋势

当代杂技创作面临同质化、雷同化的趋势,而文化创意是杂技节目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在原有杂技理论基础上,关注国外动态,提升中国杂技创作的内涵与水平。它的趋势具体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 杂技剧主题

如今杂技的发展,表现为“类型杂技节目→标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这样一种图式。这是杂技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轨迹证明,从类型杂技节目走向标题杂技节目,表明杂技表演从“技”开始扩散,上升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而向杂技主题晚会的演变更说明了杂技走向一个统筹的大“主题”,其杂技节目之间的衔接流畅性也更加考验“技”与“艺”的结合。最终,“杂技剧”的形式囊括了众多元素,舞美、演员表演和剧本创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这些元素相互合作,使一部杂技剧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走向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并且能打动多数具有艺术敏感性的人的作品”,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享受,在观看中获得更多哲理关照。

2. 跨界与综合思维

传统杂技最初是在民间街头表演的,现在走向专业性的舞台剧场。因此杂技创作离不开舞台的现代综合技术,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长处,增强杂技舞台的表现力。就现代舞美的技术运用而言,舞台效果的利用对演员的临场发挥和观众的接受具有很强的影响。与杂技配合的音乐是对杂技演员和杂技主题的声音表达,舞台灯光效果的广泛运用,电脑投影与荧屏布景的配合,与现代高科技的全面配合发展,使得传统单纯的视觉杂技走向视觉奇观,使观众达到一个大融合的全方位视听效果的体验。

3. 市场定位与观众培育

当代杂技要从流动的大篷演出走向更宽广的舞台,民间杂技团也要建立自己独特的杂技品牌,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如长春市杂技团在第六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上推出的故事剧《花木兰》,把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改编成杂技剧的形式,淡化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给

观众一场视觉盛宴,是成功的范例。在转型成功的同时,《花木兰》的定位也面向了国际。杂技剧团“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演出场地,推出了剧场版、巡回演出版、北美演出版、欧洲演出版等多个版本,成功地实现了让中国艺术产品‘走出去’之目的”。杂技从民间艺术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更要坚持自己的品牌文化特色,才能在如今的买方市场中独树一帜。

广西杂技团主创的杂技剧《百鸟衣》也在剧场演出的基础上,以移动大篷的形式在中国与越南交界的边境城市东兴演出,既带动了跨境旅游,也宣传了民族文化,同时推动了杂技回到民间、回到老百姓中。相对于国际获奖与城市剧场的丰富景观,中国庞大的农村市场亟待培育。杂技作为民间艺术,在农村原就有十分广阔的市场。而国家号召“文艺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正是对文艺演出市场的一种引导。

4. 国际杂技赛事与跨文化交流

以国内外杂技创作的比较视野,探讨国际获奖杂技节目对杂技创作的影响,推动和提升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杂技屡次获得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意大利维罗纳国际明星艺术节等国际大奖,使更多的中国杂技走出国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如杂技界的“李西宁现象”,从早期《龙狮》(1998)到新近《寻梦楼兰》(2016),李西宁创作了大量杂技精品,多次获国际大赛金奖。她创作的此类节目中“舞台美化”理念对当代杂技创作颇多启示。

《百鸟衣》剧照

三、理论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杂技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形象的呈现。研究中国当代杂技创作,也是为“文化强国”提供理论依据。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中国杂技理论还处在一个滞后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方法论,不能更好地表现“中国精神”。因此对于杂技理论的研究,也是对中国精神的探索和挖掘。

除了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中,我们要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第一,杂技理论从演员表演、现代舞台综合技术、世界杂技发展业态和剧场营销等维度,探讨当代杂技创作的理论,可以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自身提供观念转型,为实践指导提供学理依据。第二,通过当下杂技详细数据与成功案例的梳理,探讨当代中国杂技创作改革势在必行与创作路径:重视戏剧的文学性、表演性,重视舞台艺术的综合性、创意性,探讨杂技主题晚会和杂技剧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拓,让当代中国杂技创作的审美创意与剧场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传统杂技走向更加开阔的市场。第三,杂技理论研究对于杂技教育的发展是有深刻影响的。有了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系统的范式,艺术人才的培养将会走向规范,解决演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杂技理论与杂技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整个杂技行业文化内涵的提高,杂技的发展也需要理论来证明其现有价值与指出不足。

相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杂技,当代杂技创作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成长阶段,其对杂技审美、舞台艺术、编创和市场的综合研究仍显不足。而当今杂技的发展应走综合创意与现代营销相结合的路径,利用高科技与现代技术,全面实现市场转型。显然,杂技理论的建构为杂技表演与创作提供理论依据,而跨学科、综合的现代舞台和现代观众的审美期待、文化创意密切关联,它们决定了杂技创作意识的转型方向,为当代杂技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文化观照。(本文第一部分刊载于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理论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坚持理论创新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