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炼”出工匠精神
2017-11-07刘少炜
文/刘少炜
感恩“炼”出工匠精神
文/刘少炜
舒裕是哈锅一名焊接电站锅炉、核电设备的电焊工,也是厂里乃至整个行业的红人。“红”并不因为他是厂里工艺处实验室的主任,而是他在近30年的职业生涯里练成了焊接领域的绝活,并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坚持,为哈锅解决无数难题。这些,都来自于一颗带有感恩之情的“匠心”。
今年48岁的舒裕,1988年毕业于哈锅技校焊接专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锅炉厂工作,先后在联箱分厂、结构分厂、工艺处实验室从事焊接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本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乐于钻研,善于解决问题,是公司有名的技术大王。
为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将所有的工余时间都用来练功(焊接试板),有时节假日也不休息。冬去春来,几年间他练功所用过的试板已达两吨多。手拿笨重焊枪,头戴沉重焊帽,在刺眼高温环境下,焊工将两大块金属材料“缝”在一起。越是细小东西,焊接起来越费劲,甚至无法焊接。“比如易拉罐,太薄太软一捏就瘪,用火一烧就漏了,更别说焊接的高温了,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焊接的。”舒裕说,在一次和工友们聊天时,大家都认为焊接易拉罐是天方夜谭。
舒裕就要打破“常识”。他不停地用普通焊枪从起弧角度、焊点、焊丝厚度等方面,对“软绵绵”的易拉罐反复进行焊接尝试。1000个,就在焊废了超过这个数量的易拉罐后,舒裕终于焊成了一个易拉罐。在一些有关焊接易拉罐话题的网络论坛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同行能说自己可以的。而现在的舒裕,已经对焊接易拉罐信手拈来了。
在这几年夯实焊接基础的过程中,舒裕他不断总结焊接经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开拓创新,研发高效优质的焊接方法,结合多年来联箱产品的焊接工作,他发现每根联箱上有多个马鞍形接管,此焊缝一直是采用传统的焊条电弧焊工艺,焊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焊接质量不稳定。针对这一情况,他不断地探索、实验、大胆创新、细心求证,率先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马鞍形接管,此焊接方法的应用使马鞍形接管的焊接质量大幅提高,焊缝成型美观,工作效率翻倍提升,成本也大大降低。
正是由于舒裕立足本岗、开拓创新的精神,使他的焊接技术日渐精湛、创新意识逐年加强,工作业绩突出显赫。获得1996年哈尔滨市轻工技术比武大赛焊条电弧焊工种的第一名,同年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大杰出岗位能手称号,受到当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和表彰。
从联箱分厂到结构分厂再到工艺处实验室,从焊条电弧焊到气体保护焊再到手工氩弧焊,从焊接状元到技术大王,舒裕的焊接技术的水平在逐年提高,他那份乐于钻研、攻坚克难的精神在逐年高涨。还记得结构分厂的菲律宾曲线管屏,无法全部进行MPM的机械焊接,其中曲线位置需要手工焊接,且焊缝质量要不低于MPM机械焊的标准,在外国监造近乎苛刻的要求下,无人能完成此重任。这时舒裕提枪上阵,用100%一次合格的精湛焊接技术震撼了外国的监造,他不停地说“Good good,Verygood”。
8年内,坚持每天加练的舒裕焊了超过10吨的钢板,是他同批入行工友的十几倍。1.5mm-2.5mm超薄板的拼接焊缝,要求焊缝处的变形量小于1mm。又是舒裕用交错焊接、断续焊接的焊接方法,控制焊接能量的输入,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以焊缝近乎零变形的结果交上完美答卷。首台百万机组锅炉,那是引进国外的技术,高温段集箱的材料也为进口的P91耐热钢,焊接难度高、焊接冷裂纹、热裂纹倾向大,又是他主动站出,承担了全部100多根P91材料的焊接工作。
能成为行业的翘楚,必然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承受的辛苦。舒裕这种坚持,缘于母亲的一番话:“焊接技术人外有人,在自己的职业平台上追求高境界,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舒裕说,生产电站锅炉安全责任重于天,如果因为焊接技术不过关导致事故,一个厂的名誉就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