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的调研报告
2017-11-07项城市农业局李民赵书义杭天宇
项城市农业局 李民 赵书义 杭天宇
关于土地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的调研报告
项城市农业局 李民 赵书义 杭天宇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 主办
一、调查情况
(一)土壤既深耕秸秆又还田的田块
土壤疏松,含水量较高,耕作层明显加深,平均深度为30 cm,土壤保水保肥性明显增加。玉米生长势较强,叶片数8叶1心,平均株高51 cm,平均根系数19条,植株颜色浓绿,根系下扎明显加深,多集中在0~30 cm的土层中,植株没有缺水萎蔫现象。据调查小麦病虫害明显减轻,每667 m2产量达到600 kg。
(二)土壤深耕秸秆未还田的田块
土壤有板结现象,含水量一般,耕作层明显加深,平均深度为27 cm,土壤保水保肥性一般。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叶片数7叶1心,平均株高47 cm,平均根系数12条,植株颜色绿色,根系下扎明显加深,多集中在0~30 cm的土层中,耐旱性增强,但个别植株有缺水萎蔫现象。据调查小麦病虫害明显减轻,产量达到550 kg/667 m2。
(三)土壤未深耕秸秆还田的田块
土壤较疏松,含水量稍高,耕作层较浅,平均深度为12 cm,土壤保水保肥性一般,玉米生长状况较好,叶片数8叶,植株高度46 cm,根系数13条,多集中在0~20 cm土层中,植株颜色绿色,但个别植株有缺水萎蔫现象。据调查麦田全蚀病、纹枯病发生较重,小麦产量平均为530 kg/667 m2。
(四)土壤未深耕秸秆未还田的田块
土壤有板结现象,耕层较浅,平均深度为12 cm,土壤含水量较低,保水保肥性较差。玉米生长势较差,叶片数7叶1心,株高29 cm,根系数11条,多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大部分植株有缺水萎蔫现象。据调查小麦田全蚀病、纹枯病发生较重,小麦产量为500 kg/667 m2。
综上可知,土壤既未深耕秸秆又未还田的田块,土壤状况、作物生长状况、作物产量最差,并且病虫害发生较重;而土壤既深耕秸秆又还田的田块,土壤土质状况良好,作物长势较强,产量也是最高。项城市有耕地面积6.67万hm2,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矿物质,粉碎还田后既能为土壤提供营养成分,还能改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及重金属,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秸秆还田效益分析
(一)增肥地力,节约用肥支出
据测算,每667 m2秸秆500 kg全部深耕还田,可相当于6.6 kg尿素,6.7 kg标准磷肥,22 kg硫酸钾,其养分相当于季施肥的25%,等同于42%复合肥35 kg,减少肥料成本70元,同时秸秆还田深耕避免了大量秸秆被焚烧,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二)秸秆还田深耕改良了土壤
实施秸秆深耕还田,耕作深度比旋耕深约10 cm,打破了犁底层,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和吸水、保墒、透气等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自身调节水、肥、空气的能力,改良了土壤结构。
(三)减少用工支出,增加机手收入
玉米机收每天可收割6.67 hm2以上,秸秆还田省去了砍、运等工序,省时省力,效率比人工收割高出上百倍,而且用人少,用时短,不误工。
(四)秸秆还田深耕增强了农作物抗逆性
秸秆还田深耕地块由于改善了土地质量,农作物地下根系发达,地上植物生长健壮,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逆性、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减少环境污染
秸秆还田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减少了秸秆燃烧造成的安全事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又实现资源再利用,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还田认识不足
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秸秆焚烧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危害,但对农民来说,这样处理秸秆省时省力。经济效益不能立刻得到显现,积极性不高。
(二)机手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注重简单轻快、数量
还田机作业速度相对较慢,耗油量稍大,部分收割机没安装秸秆还田的碎草机具。
(三)秸秆还田力度还不够,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四)机械化程度低,不能保障秸秆还田的需要。
四、加大秸秆还田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禁烧力度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口号、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告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各部门关于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管理的要求,向农民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特别是大力宣传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交通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提高广大农户对秸秆还田经济效益的认识。
(二)完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
把秸秆还田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行政部门职能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秸秆还田工作;切实履行起监督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建立秸秆禁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督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将秸秆还田工作推向深入。
(三)实施政策引导,开展技术培训
做好夏、秋的秸秆禁烧还田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在积极争取上级机构补贴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资金。每年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对大型联合收割机或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的农民进行相应的补贴,促进收割机安装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保证农民秸秆还田需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群众秸秆还田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