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产业正面临三个新常态
2017-11-07
养猪产业正面临三个新常态
一、政策导向
转变为市场经济 对于养猪产业来讲,政府已经确立了市场导向的基本政策,政府对养猪市场的干预越来越少,政府补贴也会越来越少。政府开始明白补贴很危险,补得越多会导致这个行业的生存能力变差,所以现在不大可能再有大规模补贴养猪农户的政策了。
环境保护法的严厉执行 养殖业的污染,导致中央对养猪业、养鸡业等有新的看法了;国家不会再保护污染性养猪企业,养殖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环保整治对象。所以新环保法的实施给猪场污染留下的空间已不多,造成污染的养猪企业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
发展现代农业的导向 政府提倡和支持现代适度规模农业产业,政策性地压缩养猪生产规模,淘汰传统的庭院养猪和小规模猪场。比如,上海已经提出3年之内要关掉2730多个牧场(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这意味着上海将关闭其大部分的养殖场,这与政策导向密不可分。政府部门的会议和文件中不断强调要支持现代适度规模农业的发展,政策明显不支持散养户、庭院养殖和小养殖户。
二、国际竞争时代来临
我国10年WTO保护期到了,进口限制放开,进口农产品加剧,中国农业开始进入国际竞争时代。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进口在逐渐增加,2014年,中国生产6亿吨粮食,进口粮食已经突破1亿吨;2015年进口猪肉79万吨、75万吨猪杂碎(相当于1500万头生猪),口岸价格才10~12元/千克,价格相当于中国市场上平均价格的一半。
未来10~20年,整个市场形势对猪肉进口商非常有利,猪肉进口逐年增加将是一个趋势,如果有资源,猪肉进口的业务一定会非常好做。广东目前有10~20个地方可以进口猪肉,将来可以进口猪肉的地方会更多,那时就不止是70万吨的年进口量了,将会是170万吨、270万吨。所以说,中国的养猪业开始进入国际竞争时代了。
三、养猪新形态环境逐渐形成
近年来,庭院养猪、小散户和小规模猪场逐渐退出市场,形成了对规模化猪场发展非常有利的基础。以前,每当猪价高的时候,小散户就蜂拥而上。然而,从2015~2016年来看,猪价虽然很高,但是散养户没有像以前那样冒进地进入养猪生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普通农民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愿意养猪了;二是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年轻人不愿意守在家里,加上养猪生产盈利水平低,庭院养猪业全面萎缩,小型猪场大面积关闭,部分规模化猪场也因为经营不善倒闭或者转让;三是劳动力缺乏与劳动力价格趋高,劳动力红利已经到头。劳动力选择性就业加剧,劳动力价格增长迅速,劳动生产率成为重要考虑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养猪业整合与兼并加剧,现在公司投资农业、投资养猪业的多了。另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行业新生态,正在重塑新的养猪产业。未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商业模式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改变。
(李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