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2017-11-07李大洪周陪袁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

李大洪,周陪袁

(1.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财经商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2. 镇江市委农工办 调研处,江苏 镇江 212050)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李大洪1,周陪袁2

(1.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财经商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2. 镇江市委农工办 调研处,江苏 镇江 212050)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供给侧”。为协调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运行模式及供应链基础上,对影响农产品发展的“供给侧”因素进行研究,从供给侧视角,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农产品;电子商务;供给侧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促进,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商品流通、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经济体规模达到8.2万亿,2013年超过10万亿,2015年已达到26.5万亿的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接近50万亿[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总规模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6.9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达到45.3%[2]。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新农村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等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要大力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发展,并明确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此外,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如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1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2016年4月,农业部等八部委发布《“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等。在国家政策指引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增长。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2014年经营农产品的卖家达76.21万个,完成农产品销售483.02亿元[3];2015年平台农产品卖家超过90万个,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0亿元[4];2016年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5]。

但是,客观而言,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市场机制、运营体系等发育还不够健全,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制约因素,归结起来,主要还是来自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供给侧”。因此,从供给侧视角,对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

1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及其供应链

1.1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常见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种类繁多,从供应链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模式:

1) B2B模式。是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农产品的营销,包括信息服务和在线交易。

2) B2C模式。是农产品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与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农产品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借助第三方平台开设农产品网店,发送农产品信息,提供农产品在线销售与服务。

3) P2B模式。是农产品需求企业(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农产品生产者为受众,农产品需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面向农产品生产方发布需求信息,由农产品生产者决定是否接受企业需求。

4) P2C模式。是农产品生产者通过网络直接把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农产品生产者通过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或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直接进行网上农产品交易。

5) P2G2B模式[6]。是政府作为中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政府涉农网站,建立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广大农产品生产者了解市场农产品交易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农产品生产。

6) P2C2B模式。这里的C是指农业合作组织。针对农户生产规模小、区域分散的特点,由专业的农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户与农产品需求企业的纽带,对农户的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调度,代表农户与农产品需求企业进行网上农产品交易。

7) O2O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优势,重塑农产品供应链。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农产品电商主导三种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主导型的供应链体的主要运作方式是:线上宣传推广与信息传递+线上交易+线下业务流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型的供应链体运作方式,是通过开通旗舰店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可以在旗舰店上看到商品的详细信息,然后进行选购,网络处理好订单后由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农产品电商主导型的供应链体,产品来自大型批发市场,消费者在网站选购,然后由物流进行配送[7]。

1.2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描述

以上从供应链角度,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常见模式进行了简单归纳。这些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虽然不尽一致,但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配送、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呈现跨界融合趋势,银行等机构可借助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进行与农产品交易有关的支付和结算,政府有关机构可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和标准、市场准入等实施监管和指导,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除了可以进行农产品购买以外,还可获得相应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实现对所购买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查询、产地追溯等。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型可用图1描述。

图1 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示意图

2 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供给侧因素

通过上述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分析,从相对于农产品消费的供给侧视角看,影响和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产品供给因素。包括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品质(含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等)、特色以及直接制约农产品生产的投入要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规模、管理水平,农产品的品牌、价格、包装、广告宣传等。

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因素。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类别(自建平台、第三方平台等),平台的知名度、辐射度、影响力、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多样性以及服务水平等。

3) 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因素。包括经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营销模式、顾客服务,企业知名度、信誉度等。

4)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因素。包括农产品物流的类别、物流体系的健全程度,物流企业的规模、知名度,物流配送的时间、定价,送货服务情况和售后服务保障等。

5) 农产品电子商务其他渠道因素。包括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监管体系、银行及电子支付体系、投融资体系等。

6) 农产品电子商务环境因素。包括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政府的政策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人才、涉农组织电子商务意识等。

3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基于供给侧视角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面临许多问题,需作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着重从供给侧视角,对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作简要分析。

3.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

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等较为完善,虽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也缺乏投入意愿,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条件还较为落后。比如,一些地区还存在宽带网络覆盖不到位、多数地区存在宽带网络费用偏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普及。

3.2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证明 类似于定理1的证明方法,An,k为4*-连通图,只要证明∀u,v∈V(An,k),An,k内存在4*-(u,v)容器.下面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来证明.主要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况是u,v属于同一个子图;第二种情况是u,v属于不同的子图.

我国农产品生产多数仍是分散化的小农经营模式,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产品信息输出能力和市场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应对市场能力差,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少,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发展也相对滞后。这一方面不能形成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使农产品生产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既不利于农产品生产的结构优化,也不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

3.3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

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等方面的追求日益高移,简单的、低质量的初级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农产品消费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要求越来越显现。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产品标准化整体水平与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产品的品牌化工作也相对滞后,“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数量不多、比例不高,许多农产品存在农药和激素残留等安全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4农产品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农村地区计算机、互联网知识普及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农户不具备从事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与知识,许多消费者也没有认识到使用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与高效性。近年来,虽然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有很大突破,如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淘宝村”建设的覆盖面大幅提高,但由于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认识不够,以及缺少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农民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许多地方的“淘宝村”并没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3.5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既要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又要熟悉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不仅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的电商技术、设计策划、摄影美工等专业人才不足,在广大的农村熟悉电子商务的人才也尤为短缺。现在农村青壮年纷纷流向城市,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较为普遍,农村人口年龄和知识状况,难以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

3.6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能力偏弱、同质化程度高

3.7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不健全

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农产品物流设施还不健全,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如道路交通达不到要求,大型物流车辆进不了,农产品仓储设施相对缺乏,农户居住分散、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不利于农产品的配送,现代化物流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此外,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易腐性等特征,也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地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较为落后。

4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建议

4.1制度供给与环境层面

4.1.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

从国家层面讲,应将电子商务立法纳入法制建设体系。首先,要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和趋势,对原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其次,要围绕电子商务的发展,以规范电子商务市场为宗旨,建立有关电子商务运行的法律法规。第三,要着眼电子商务的国际化,注重与国际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协调。从区域层面讲,要立足本地实际,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涉及电子商务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电子交易安全、数据通讯保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税收等问题,完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4.1.2 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诸多领域的协同。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规划与指导作用,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促进涉农企业和个人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涉及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与落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方面的指导与协调,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和平台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舆论宣传和环境营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4.1.3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提供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服务,对农民购买电脑、上网给予适当补贴,对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化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和知识培训,尽快实现“村村通网络,户户能上网”。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全覆盖的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为广大农户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发挥农业信息化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优先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应用的示范企业、物联网应用的示范企业,发挥农业信息化先行先试企业的榜样作用。

4.1.4 注重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针对各地具体实际,特别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也可由政府主办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分级分类定期组织,对参加培训的农户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同时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涉农社会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举办涉农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利用现有的高校、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等资源,探索第三方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加强宣传并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鼓励农村年轻人留在农村或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此外,政府和农产品电商企业还应采取积极措施,通过政策支持、待遇条件等,吸引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还要注重农产品电子商务中间人的培养,针对农产品生产户较为分散、农户信息输出与获取能力弱、农产品电子商务生产端信息缺失的实际,大力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中间人。

4.1.5 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

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产品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大不相同,许多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对电子商务还不了解,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户和农产品其他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电子商务的普及教育,介绍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农产品交易,向他们介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好处,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运用电子商务,参与和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4.1.6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农产品消费者十分关注的敏感和热点问题,也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覆盖农产品从初级产品到最终消费品各个阶段资料的信息库,从而一旦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就能立即找到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谁出了问题。这样有利于控制农产品质量并可及时、有效地处理质量问题,追究责任,最终提高安全水平。要对农产品的原料供应、种植养殖、农肥农药使用、生产加工、储存保管、物流运输、销售等全流程,采用信息化模式和云计算技术进行跟踪反馈,建立数据库,给每项农产品编辑对应的“身份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验证,建立可溯源数据链[8]。通过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提升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同时塑造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信心和信任,从而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4.2农产品供给层面

4.2.1 提高农产品生产的集约化程度

目前农产品生产多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生产为主,要大力扶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提高农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解决农产品分散生产带来的信息沟通不畅、物流配送困难等问题。

4.2.2 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

应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市场信息分析,从供给侧视角对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涉农产业,合理区域布局,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抓手,做好生产规划布局,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特色涉农产业引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4.2.3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加强农产品生产有关标准体系建设,主动对接有关国际标准,完善农产品的品质评价标准、包装标准、编码标准。推进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抓起,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及深加工的每一环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标准。推动高质量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体系建设,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把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以农产品的标准化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结合地方农产品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瞄准高品质、高定位,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

4.3农产品电商层面

4.3.1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品牌涉农网站,发挥政府网站资源和品牌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建立具有个性和行业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对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与交易平台进行整合、提升,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区域农产品信息门户和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联盟。引导农户、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加入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联盟,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电子商务网站,指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平台或借助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大平台深耕农村市场的契机,引导、支持区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电商引进知名网站加入平台建设,合作知名平台,借力加速农产品电商发展。支持农产品企业在淘宝、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区域农产品特色馆、第三方平台旗舰店。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城市邮政局所、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

4.3.2 大力发展农产品O2O电子商务模式和生鲜农产品网上预售模式

O2O电子商务模式和网上预售模式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产品O2O电子商务融合线上线下,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订货、线下购买,既能享受网上购物的便利,又能感受到实体农产品的品质,同时还能增加消费者体验。要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在发展壮大B2B,B2C农产品电商模式的同时,大力拓展O2O电子商务和生鲜农产品预售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广泛宣传,引导消费者筛选、预订农产品,线下可以到体验馆体验,或到田间地头购买,既能感受到“绿色”“原生态”的品质,又增加了休闲、观光等方面的体验,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和先进的电商销售模式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做特农产品电子商务。

4.3.3 大力推进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生机,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新领域。移动电子商务的便捷性相对于广阔的农村和分散的农户而言,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可操作性。此外,移动APP以及手机QQ、微信等更方便农产品用户群的扩展和农产品信息的推送,还可以开展互动营销,针对性强,信息沟通及时、准确,交易的可信度高,等等。这些特点特别切合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因此,应加大力度宣传推广、鼓励支持广大农户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电子商务企业开拓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4.3.4 充分挖掘和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功能

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成立农产品电商网络交易大数据中心,对农产品交易大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企业提供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市场供求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计划,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同时,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与消费者均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反馈,获得服务与帮助,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4.4农产品物流层面

针对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部分农村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备、物流配送范围难以覆盖的情况,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大农产品仓储体系建设力度,畅通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农产品运输难、进城难问题。在政府主导下,对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方式进行改造、升级,推动农产品物流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化、信息化经营[9]。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快递、仓储和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智慧物流,培育领军企业,打造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智慧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平台[10]。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积极发挥农户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物流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建立农产品企业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全面优化的物流体系。

4.5金融企业层面

银行、保险等企业要主动对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好农产品电子商务涉及的电子结算、网上保险等问题。政府要积极引导银企合作,拓宽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农产品电商企业规模小、缺乏担保抵押资产、融资困难的特点,采取政府信用担保、政府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与农产品电商企业合作,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积极引导农产品电商企业改变传统融资思路,尝试多种融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11]。政府对农产品电商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通过项目资金等对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发挥其在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虽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已经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积极地调整结构、补齐短板。因此,有必要从供给侧视角、供应链全程进行系统研究,全面系统地认识问题、理清思路、制定策略,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1] 简雅露.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武汉: 湖北大学,2016:1.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7-01-22)[2017-05-02]. 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 22.html.

[3] 阿里研究院.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4)[EB/OL].(2015-06-01)[2017-05-20]. 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459.html.

[4] 阿里研究院.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EB/OL].(2016-04-13)[2017-05-30]. 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897.html.

[5] 阿里研究院. 从“客厅革命”到“厨房革命”,阿里发布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6)[EB/OL].(2017-05-09)[2017-06-02]. http://www.sohu.com/a/1388565 80_749378?_f=v2-index-feeds.

[6] 罗小凤,钟诚.当代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6):56-62.

[7] 蒋倩.“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171-173.

[8] 刘静.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29-31.

[9] 解新华.“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84-86.

[10] 郑红明,曹招莲,蒋燕.电子商务中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16(7):13-16.

[11] 段禄峰,唐文文.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外部性及政策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7.

〔责任编辑: 刘 蓓〕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rategiesofagriculturalproductse-commercebasedonthesupplyside

LI Dahong1, ZHOU Peiyuan2

(1. School of Finance and Business,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28, China; 2. Survey Section, Office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of Zhenjiang Municipal Committe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The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in China, but there are also quite a few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Most of the problems result from supply sides of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order to coordina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should make research on the supply sid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mode and supply chai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si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should be made to put forward solu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supply side

F713.36

B

1008-8148(2017)04-0029-06

2017-06-21

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RK2016029)

李大洪(1965—),男,江苏兴化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营销管理研究;周陪袁(1978—),男,江苏镇江人,硕士,主要从事“三农”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