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的应用实践

2017-11-07颜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7期
关键词:品管圈正确率雾化

颜磊

南华大学,湖南邵阳 422000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的应用实践

颜磊

南华大学,湖南邵阳 422000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的正确率实践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的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影响住院患儿雾化吸入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鱼骨图、柏拉图等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的正确率。结果 住院患儿雾化吸入的正确率由活动前的52%提高到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品管圈科学的管理工具明显提高了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科室团队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雾化吸入;质量管理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的治疗作用,它具有节奏快、药物用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1]。目前该院儿科呼吸道疾病占总住院人数的55%左右,而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雾化的正确率直接影响疾病的恢复速度。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现代医院管理活动中推动医院持续改进的重要管理工具。在医院质量管理活动中,应用和推广品管圈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2]。儿科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针对开展了品管圈活动,旨在解决影响提高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9月—2016年10月开展以“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以2015年9月活动前50例住院患儿为对照组,以2016年8月活动后50例住院患儿为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在治疗环境、性别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组圈 品管圈圈名“精灵圈”,共由10名医护人员组成,1名辅导员,1名圈长。开展以“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1.2.2 选题 通过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激发创作力,依据主题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及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制作主题评价表,选定活动主题为:提高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3]。

1.2.3 现状调查分析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方法,各抒己见,讨论制定“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查检表”,依据“5W1H”原则对实验组住院患儿进行现场查检,查找患儿雾化吸入流程中可以改进的环节。现场查检数据表明,雾化时间不当、体位摆放不当、氧流量不正确、雾化器不合格四方面是影响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率的主要因素。运用柏拉图数据分析,其中雾化时间不当和体位摆放不正确这两个问题的累计百分比为79%,所以根据二八法则,选定这两项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2.4 目标设定 根据现况值及改善重点,结合圈能力计算出目标值,2016年9月前雾化吸入正确率提高至82.3%。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2%+(1-52%)×79%×80%=82.3%。

1.2.5 对策拟定 圈员依据“5W1H分析法”,绘制出要因分析鱼骨图。找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确定4个对策:加强科内人员培训、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加强健康宣教、运用鼓励机制。

1.2.6 对策实施与检讨 针对改善重点拟定相应的对策,遵循PDCA工作程序。每项对策由1名圈员负责培训并督导实施,对策实施进行检讨与效果确认,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对策。①加强护士雾化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雾化熟练度。由于该院儿科科室尚无相关管理程序和培训计划,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商讨对策,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资料,定期进行科室人员培训,完善科室新进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对科室医务人员考核。将儿科雾化吸入相关知识及操作手法制成宣教视频,定期通过多媒体视频赏析及现场演示教学,加深医务人员对雾化吸入的理解。3年内及新进人员业务培训雾化吸入学习内容,将雾化培训列入年度业务学习。组织雾化吸入相关考核培训活动,多次循环反复,以最大限度确保全面培训效果,提高每一个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将雾化操作流程标准化,纳入作业标准书(EKQCC-001)。培训后雾化知识考试平均成绩由64.7分提高到96.5分;②完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查阅文献,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在反复实践循证的基础上,建立3级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护2班职责,将雾化宣教纳入科室满意度调查,护士长每周星期一晨交班时对上一周雾化情况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整改。将雾化吸入操作满意度纳入考核体系,提升员工积极性;③加强健康宣教,提升雾化吸入认识度。护士通过多媒体向患儿及家属演示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讲解正确的雾化吸入方式。通过病房粘贴雾化知识海报,发放雾化知识小口袋,小组式专家讲座,播放雾化知识相关视频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患儿对雾化吸入的认识度;④加强鼓励机制,提高患儿依从性。根据不同患儿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患儿雾化时播放儿童歌曲,年龄相仿患儿一起雾化,相互模仿,正确雾化患儿发放鼓励小贴纸等多种方式吸引患儿注意力,减轻雾化吸入负担。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后统计住院患儿雾化吸入100次,其中正确雾化吸入次数90次。效果维持期间统计住院患儿雾化吸入50次,其中正确吸入次数为44次。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0%-52%)/(82.3%-52%)×100%=114%。 达标率114%。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前后就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责任荣誉、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管手法6项内容对每位圈员进行评价,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改善情况无形成果

2.3 标准化处理

对卓有成效的良好对策,如学习培训制度、科室考核、患儿及家属宣教制度、奖惩制度等制定相关流程并分别标准化,编制成标准作业指导书,纳入日常管理体系进行管理,使具有效果的实施方案得以继续维持。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既能解决临床质量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以有效挖掘医护人员的各方面潜能,值得大力推广[4]。该次品管圈活动建立了一种科学、规范的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操作标准流程,患儿雾化吸入操作的正确率从改善前的52%提升至改善后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雾化操作流程标准化,并将成果汇编成册,为护理人员提供操作依据及理论支撑,雾化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了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依据雷达图解析,我们改善前后的团队精神、品管手法等各项无形成果都有不同程度提升,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执行力和责任心,促进了科室医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提升。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初次参与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手法方面尚存在运用缺乏经验、流程运作欠熟悉等问题。对策拟定方面缺乏新颖性,思维较局限。数据收集及效果确认方面存在样本量较小等问题。圈员标准化撰写方面过于生疏,要加强学习及参考相关范例。在以后的品管圈活动中,仍需加强学习和培训,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品管圈手法,促进护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科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1]曹笑宵,陈丽,刘海燕.PDCA循环管理在哮喘患者吸入治疗中开展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38-39,42.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3]莫美芳,郁惠创.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氧气雾化吸入规范性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6):518.

[4]章飞雪,于燕燕.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2):127-130.

R47

A

1672-5654(2017)09(c)-0114-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7.114

颜磊(1992-),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2017-06-26)

猜你喜欢

品管圈正确率雾化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雾化有害?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生意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