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对改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作用分析
2017-11-07王欣欣
王欣欣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护士分层管理对改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作用分析
王欣欣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研究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改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挑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11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护士分层管理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知晓健康知识率。结果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知晓健康知识率,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士分层管理到消化内科中,可显著地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护士分层管理;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满意度
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受到护士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的影响,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为一种新型护士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对护士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让护士作用得以充分发挥[1]。本次研究挑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1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1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3.1±5.7)岁;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9.6±4.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正常编制护士工作安排表,严格遵循操作规定开展护理。
1.2.2 观察组: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护理,具体如下:①分层管理架构:根据能力优先原则,开展科学配置护士,设立阶梯式人才队伍,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全方位对护士学历、职称、工作能力、护理技术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层管理配置。分层管理架构共分三级,责任护师、主管责任护师、副主任护师,明确不同层次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合理分工。②分层分工清晰明确:责任护师职责是以规章制度为标准实施精心护理,将最优质的护理提供给患者,对各项工作认真检查。主管责任护师职责是指导与协助下级护师的护理工作,对下级责任护师工作时行考核管理,引导责任护师与患者做好沟通,掌握患者病情与心理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副主任护师职责是调配日常管理护士、协调班次,对护士工作进行监督考核[2]。③培训与考核分层开展:根据消化内科的实际护理情况、护理需求、专科分层核心能力的要求,以副主任护师组织开展护士学习与培训工作,重点训练各层次护理业务技能,包括训练专科技能与护理、常规护理,学习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3]。在系统规范化训练各层次护士之后,主管责任护师与主任护师按计划、分步骤地训练护士基本技能,提高护士对护理理论的认知度。总归言之,就是开展系统化学习与培训,提升护士素质、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④设置护理管理制度:奖励依据护理管理制度实施护理的护士,提供发展空间给其,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设立合理的护理管理制度。首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设立护理执行步骤,做到有章可循;根据制度,主任护师与主管责任护师管理下级护士,监督与考核护士工作,评比与考核要实现透明化;另外,设立应急预案,增强护士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科学安排排班,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让工作效率得以提高[4]。
表1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s)
表1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病情观察 专科护理 应急处置 护理记录观察组 55 96.2±6.5 97.4±7.0 96.9±5.5 98.1±5.8 95.9±6.2对照组 55 84.6±5.1 89.7±6.1 88.7±4.9 90.2±5.1 87.3±5.9 t-10.413 6.150 8.256 7.586 7.452 P-<0.05 <0.05 <0.05 <0.05 <0.05
1.3 评价指标。评定护理质量:以自制护理质量管理评价表对满意度进行评估,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与评分,每季度不少于1次检查。
评定护理满意度:以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在患者出院前1天,以患者或家属填写完成。
评定知晓健康知识率:分虽从转变行为或认知态度、掌握相关技能与知识三个方面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观察组比对照组要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率为98%,对照组为82%,观察组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2,P<0.05)。
2.3 对比两组知晓健康知识率:分别从转变行为或认知态度、相关技能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等三个方面,对比两组知晓健康知识率,观察组:转变行为或认知态度50例(90.9%)、相关技能掌握54例(98.2%)、相关知识掌握52例(94.5%);对照组:转变行为或认知态度38例(69.1%)、相关技能掌握42例(76.4%)、相关知识掌握40例(72.7%);观察组各项指标都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消化内科有较多危重患者,许多患者病情危急,短时间内会出现显著变化,为此,护士需要沉着应对,运用专业知识、良好护理技能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推动患者康复,降低护理纠纷事故出现率,打造和谐护患关系。
相关研究证明,护士分层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而我国护士满意度都比较低,根源在于护士缺乏归属感与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所以护士管理人员就得探寻高效管理办法,在内部打造良好氛围,强化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以提升工作绩效,提高护士满意度,减少护士离职比率;有了如此良性条件,方可大幅度提高护理质量与护士满意度,以推动整个队伍的良性发展。护士分层管理就是逐层管理护士,优化配置护理人员,最大程度上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质量,其最终目的在于合理科学使用人力资源,以增强护士的积极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6]。护士分层管理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需要长时间维持分层管理方案的执行时间,以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自我感觉与自我展现;其次,分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规划不同层次的奖金分配方案,以不同层级护士承担不同责任作为奖金系数的设置参考标准,但是与常规管理比较,收入系数要有明显不同,要明显体现出病区总奖金的上调幅度,如此以来,方可最大程度地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再者,根据学历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士培训方案,推动低层次护士迅速成长,高层次护士朝更专业化的方向前进[7]。高学历护士有着较高的职业期望值,但是收主或许与专科护士的差别不大,作为护士长,就要依据学历的不同的护士的个人能力,善于用人,发挥其所长,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密切关注高学历护士的内在需求,让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满意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知晓健康知识率,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优。由此说明,护士分层管理运用到消化内科,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让护士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得到提高,较好预防护患纠纷的产生,收到不错管理效果,从而将更好的优质护理提供给病患,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1] 谢颖硕,尹莉,李莉,等.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76-177.
[2] 宋福莲,黄和蓉,殷莉.浅析护士分层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作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2):79-82.
[3] 陈玉宇.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价值工程,2013,32(3):142-143.
[4] 赵洪源.实施分层管理提升对护士和患者满意度[J].中外医疗,2013,32(15):162-163.
[5] 崔小红.护士分层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32-534.
[6] 郑春娅.护士分层管理在呼吸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153-155.
[7] 李晓伟.层级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177-179.
R472
B
1671-8194(2017)25-0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