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首次成功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2017-11-07

军事文摘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欧航天员载人

我国首次成功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小编的话

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每次航天员成功乘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返回时,降落的地点都是在陆地上。那么,如果航天员乘坐返回舱返回,落到海里怎么办呢?他们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出舱、生存,并等待救援?负责搜救的工作人员又要怎样进行搜救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吧!有图有真相哦!

2017年8月21日,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山东烟台某海域圆满完成了海上救生训练任务,在历时17天的训练期间,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开展了海上救生专项训练。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此次海上救生训练,由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实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提供训练保障,主要针对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应急返回溅落海上开展专项训练,旨在提高航天员海上自主出舱、生存和救援技能,磨练航天员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实战能力。

在山东烟台某海域,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就在这片海域展开。由2名中国航天员和1名欧洲航天员所组成的最后1支3人训练乘组,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训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训练主要针对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应急返回溅落海上展开,设置理论培训、单项操作训练和综合训练3个部分,全体航天员先后完成了海上自主出舱、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机悬吊营救等科目,掌握了海上自主出舱的方法与流程,熟悉了海上生存环境和救援模式,增强了与救援人员以及航天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为了保证训练效果,这次训练还在海况条件较好时采用救生艇人工造浪的方式,模拟比较恶劣的海况环境,增加训练难度。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说:

我们的飞船降落在海上,它就会随着不同的海浪不断地摇晃,再加上我们的人工造浪,它会让我们航天员在飞船里面受到前庭功能的刺激,导致一定的不适应,所以说这个过程对人的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8名航天员按照3人乘组模式编为6个乘组,2名欧洲航天员编入不同组别,与中国航天员共同完成训练。

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毛瑞尔说:

这是欧洲航天员第一次参与中国的训练,通过这次训练,我们学习了中方是如何组织训练的,对训练的程序和训练的标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方的训练标准非常高,为我们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38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我们在水池和水库分别都进行过这种救生的训练,但这次我们在海上做的救生训练,无论是科目的设置、训练的内容,还是实施的规模,都是更加复杂的,因为风险很高,海上浪大,涌也大,天气也是变化莫测。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这个训练,使航天员能够熟练掌握海上自主出舱的方法、技巧和流程,熟悉海上生存的特点,磨炼航天员的意志,增强航天员团队协作的能力、应变的能力以及自主决策的能力。

据了解,2015年5月,中欧双方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明确了2015~2017年为技术交流阶段,中欧双方参与对方的航天员训练活动。在此框架下,2016年6~7月,中国航天员叶光富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了欧洲航天员中心组织的洞穴训练。

(本文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装备科技微信平台)

猜你喜欢

中欧航天员载人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是小小航天员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中欧民间大使——季波
我的航天员手记
来吧,少年航天员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