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公路涵洞施工技术

2017-11-06韩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32期
关键词:涵洞公路施工

韩俊

摘 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城际化建设上,我国公路交通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通过公路网规划,使各城市间的距离缩短,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通过一些山区、涵洞,满足路路通的需求,涵洞施工技术的好坏,对公路建设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涵洞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对公路涵洞基本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全面提出了公路涵洞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法,以此有效推动公路基本建设,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关键词:公路;涵洞;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2-0050-02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多,人们出行次数增加,对公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了全面满足人们需要,我国加大了对公路的基本建设投入,公路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公路连接城际交通,建设过程中,面临各种复杂的地形地势,要想保证公路畅通,则需要通过山区复杂地带,由此则需要建设涵洞,保证公路能够畅通,在各类公路建设中,涵洞所占比例较大,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只有全面保证涵洞质量,才能满足公路建设需要,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涵洞是公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洞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在各类公路建设中,其具有切断水流、保证路基连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涵洞是公路或铁路与沟渠相交汇的地方,能够保证水从路下跬步千里流过,不影响交通行驶,这类通道与桥的作用是相当的。

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要想全面做好涵洞施工,则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从复测、核对、机械、材料、技术、人力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施工能够顺利推进。只有全面做好了开工充足准备工作,才能为下一步顺利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要想保证施工顺利,则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测,保证各项数据精准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相关测量人员需要进场,对周边施工区域放出开挖基坑边线、基顶边线,通过全面的放线,保证放样精准,测量人员需要对测量标志进行交底,使相关施工人员能够清晰的看到桩位位置。基坑开挖是重点,根据放线位置,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方式对基坑进行挖掘。一般情况下,先是使用机械开挖,距离基底20~30cm后,为了保证精度,需要用人工进行作业,使开挖标准达到设计基底标高要求,通常,开挖放坡保证为1∶2,不能出现超挖现象,减少回填量。为了保证基底硬度,需要使用潜水泵对基底存水进行排放,保证基坑干燥,通过全面的平整处理,使基底没有淤泥或者杂物。只有通过相关的试验,做好基底承载力试验,符合标准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用片石做好全面的封底,再形成一定的分层,通过填筑碎石碾压,确保各层灌砂密实。

2 涵洞选型

2.1 涵式桥结构

这种结构较多见,在施工中使用较为广泛,涵式桥结构主要是单孔跨径大于6cm的通道、小桥新型结构形式,整合了涵洞和桥梁的优点,基本介于二者之间,这类施工结构有自身的特点,一是能够有效弥补涵洞的不足,使农村生产设备顺利通行,二是经济性较好,和高架桥相比,这种结构性价比较高。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做好涵式桥的选择,其优点较为明显,便于设计、施工简单、选用性强、投资少,不影响周边环境地质,整体上看,涵式桥结构更适用于多重地势和地形。

2.2 石拱涵洞

石拱涵洞也是较多见的施工类型,这种结构主要满足山区施工需要,公路通过山区,需要取直施工,则要选择这种结构,保证公路通过顺利通行。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快速、整体工程投入造价低,保证了施工后的净空高符合车辆需要,另外,也具备过水能力强、跨径大、承载力大的特点,整体上看,这种结构更加坚固,能够满足德国需求,但是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序较繁琐,整体工期比较长,只有特定环境下,才能选择这种结构。

2.3 箱涵

箱涵顾名思義就是箱式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地形特殊的区域,施工中使用量不大,因为其涉及到的区域软弱地基多,整体施工起来周期过长,工序多、造价高、用钢量惊人,实际施工过程中,这种结构并不多。

2.4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

这种涵洞主要存在于农业灌溉区,而在各类公路建设中是很少用到的。使用这种设计结构,能够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因为造价不高,能够在工厂生产后运输到现场,使用时,需要重点解决好过水能力小和接缝防水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出现漏水现象,大大降低了路基稳定性。

3 涵洞孔径确定

只有满足了公路交通条件的涵洞,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功能,所以说,涵洞在合理选择建设类型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孔径大小的把握,孔径确定与施工区域当地河床地质、洪水流量及平均流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不同的因素需要选择不同的孔径,只有全面做好综合考虑,才能建设出符合需要的工程。

孔径大小的确定需要全面保证涵洞跨径和台高之间存在一定的合适比例,通常需要限定到1:1~1:1.5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涵前涌水及时排放,不至于太高,影响水量排放效果。通道式涵洞孔径有严格的建设标准,应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8.5.4规定的净空要求。涵洞长度在15m~30m之间的,孔径要高于1m;长度介于30m~40m的,孔径应高于1.25m;长度大于40m的,孔径高于1.50m。只有根据不同的高度与宽度,结合当地水流量,才能设计出合适的孔径。

4 涵洞施工问题及技术解决措施

基础开挖后,需要全面对地质情况和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检测,保证符合设计数据要求,再进行混凝土混合料搅拌施工,对基地片石做好封底作业,分层填筑碎石并进行大力的碾压,基底达到地基承载能力要求后进行最后的浇筑。在施工中,需要合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解决,保证施工品质。

4.1 盖板预制和安装问题分析

进行公路涵洞施工的时候,如果涵盖板顶部覆土厚度不够,呈现较薄的情况,如果压路机碾压或重车通过,很容易导致外伤,造成盖板底部横向裂缝的出现,影响了安全与稳定,出现这种情况的技术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进行预制盖板的时候,设计的主受力钢筋缓凝土保护层达不到标准厚度要求;二是加工主受力钢筋过程中,端头弯起角度不直、长度不够,主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三是涂刷在干板底部的隔离剂渗入混凝土内部,减少了钢筋和混凝土摩擦力,握裹力严重不足,所以说,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管理,加强流程检测,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符合标准设计要求,满足承受力要求,避免出现质量问题。endprint

4.2 台背填土施工问题分析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台背回填范围不合理、材料不合格、压实度不够,则很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一是范围不合理成因。台背回填宽度没有达到身高、基坑沿坑壁垂直回填没有形成台阶状连接,出现沉降问题;二是台背回填料不合格的成因。回填料使用涵洞周围非透水性材料,达不到透水要求、回填土方颗粒级配不够,达不到硬度要求、透水材料0.074mm以下颗粒含量和液限指标超限,形成固粒。三是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成因。主要是碾压功率不足、洒水不到位或者是洒水过多,出现了翻浆或回弹问题。

4.3 桥头跳车问题分析

只有全面保证行车舒适度,才能满足设计施工要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跳车的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成因较多。一是路基填土超高。尽管施工时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也逐层进行了碾压,但是依然会出现约1%的压缩量,沉降差引起跳车的现象较普遍;二是桥头路堤或锥坡处理不彻底。对一些天然地基把握不足,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变形,导致路基下沉,从而形成了跳车现象;三是環境影响。雨雪天气也会导致路基软化,不均匀沉降很容易造成跳车现象。要想全面解决跳车问题,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四个方面重点解决。一是处理好地基承载力,分析好软土地段情况,通过加固、排水等方法,提高土耳其承载能力;二是选择合适的台背填料。粉煤灰轻质填料能够全面保证台背每个平面承载力,有效解决了填筑材料不同形成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三是设计桥头搭板。选择4m~12m的搭板,设计成跨中央枕梁或双跨搭板。四是做好桥头路堤排水施工。对桥头路堤和锥坡等重点部位,需要格外加强防水施工,通过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封闭的办法,对区域形成一定的防护,避免出现路堤冲刷、水土流失的问题,使工程基础更加稳固。

5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各项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好涵洞设计施工,只有设计出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运输条件的工程,才能发挥涵洞作用,提升公路通行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武斌.公路涵洞设计与施工探讨[J].科技传播,2010(1):27-28.

[2]朱正菊,孟德良.综述涵洞施工放样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8):121.

[3]张晓朋.公路涵洞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浅谈[J].科技传播,2010(20):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涵洞公路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潮 汐
“播放”音乐的公路
大运河淮安段石涵洞
家乡的彩色公路
公路设计中涵洞的合理布设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Olympic Venu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