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吐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100例临床观察

2017-11-06陈青李硏钟斌岑杨成李明明廖泽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陈青+李硏+钟斌+岑杨成+李明明+廖泽辉

摘要:目的 观察痛吐散治疗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及门诊被诊断为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痛吐散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胀、呕吐、纳差、不思饮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吐散治疗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独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痛吐散;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0-0066-02

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在西医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中十分多见,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除了流涕、鼻塞、发热主要症状外,还可表现出腹胀、呕吐、纳差、不思饮食等症,需要对症治疗[1]。常规西医一般进行抗病毒、对症治疗,虽然效果值得肯定,但症状改善较慢,因此中西联合治疗该病较具 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2]。本研究运用痛吐散治疗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5年12月11日—2017年2月10日住院及门诊被诊断为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2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诊断标准[5]:主证见腹胀、呕吐、纳差、不思饮食,舌质红,舌苔厚腻,指纹紫或脉滑可诊断为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纳入标准: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本次治疗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肿瘤者,合并心、脑、肾、肝等严重疾病者;治疗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2-12岁,平均年龄(61±15)岁;对照组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2-12岁,平均年龄(62±17)岁;2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利巴韦林10 mg/kgd口服或肌注用药,并予维生素B6、维生素C及多潘立酮等对症治疗,用药3 d。

122 治疗组 本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痛吐散穴位贴敷治疗,痛吐散以导滞消积,通腑泄热,温阳止痛达到治疗效果。痛吐散组成:木香2 g,枳壳2 g,吴茱萸2 g,元胡2 g,酸枣仁2 g,柏子仁2 g,荜拨2 g,大黄2 g,打粉,将其制成散剂,用适量藿香正气水调和,用透皮贴贴在神阙、中脘上,4 h揭掉,每天1次,3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3-4]:治愈:用药2 d内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经检查脉象、体征恢复正常;显效:用药3天内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经检查脉象、体征基本正常;有效:用药3 d内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经检查脉象、体征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主症状积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3分:严重;2分:中度;1分:轻度;0分:无症状;且查看舌脉,符合者计1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腹胀、呕吐、纳差、不思饮食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胀、呕吐、纳差、不思饮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一般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十分多见的疾病,由于小儿体弱,因此仍然需要给予适宜的治疗。在我国一般分为中医和西医治疗,一般西医治疗该病效果尚可,但提高临床疗效依然对患者有利。而中西结合治疗疾病在我国较为流行,研究中西医合治疗也是目前许多临床研究人员重点观察的方向,因此探讨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临床意义[6]。

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脘腹胀满,而也可能具有咳嗽、咽喉红肿等次要症状,西药一般仅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而对患儿腹胀、纳差、食欲不佳等症状并不具备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家长会觉得见效缓慢[7-8]。本研究采用中药物为痛吐散,其主要成分木香可调中导滞,治疗脘腹胀痛症状效果显著,枳壳可消积行痰、治疗助消食积效果显著,吴茱萸止痛理气、止泻温中,可治疗脘腹胀痛;元胡可止痛活血;酸枣仁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具有镇静作用,并且可降温镇痛,因此也可用于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的治疗中,配合柏子仁润肠通便;大黄活血祛瘀、清热攻积;整个药方主要针对患者的主要以及次要症状,理气活血、消积止痛,对腹胀、呕吐、纳差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用于该病的治疗十分见效。并且不同于西药由内及外,而是由整体进行调理,与其联用并不冲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从总体而言痛吐散增进了西药的疗效,对患者有利。从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对比发现,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腹胀、呕吐、纳差、食欲不振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西药抗病毒无特效,对感染产生效果不明显,对症状的缓解帮助较小,而加入痛吐散后,可帮助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对治疗十分有利[9-10]。

综上所述,痛吐散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风热夹滞证,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董艳,李静,胡文娟,等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感冒风热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95-97

[2]馬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4):83-84

[3]Fazekas Tamas,Eickhoff Philipp,Pruckner Nathalie,et alLessons learned from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ith a iota-carrageenan nasal spray as medical device in children with acute symptoms of common cold[J].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12(1)

[4]李莹中西药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对比[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49

[5]杨坤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小儿风热感冒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483-485

[6]邸金红感冒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4(3):277-278

[7]边慧霞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5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3):261-262

[8]Rahim Vakili,Mohammad Vahedian,Gholam-Hossian Khodaei, et alEffects of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Occurrence and Duration of Common Cold in School Aged Children during Cold Season: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Iran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2,19(4)

[9]Cenk Aypak,Ozlem Turedi,Adnan Yuce, et alA Serious Adverse Effect of Pseudoephedrine Used For Common Cold Treatment:Ventricular Arrhythmia[J].Cukurova Medical Journal,2013,38(3)

[10]王力宁,高冲,陈金月,等银翘散复方煮散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疗效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4):303-305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