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自学能力 促进自主发展

2017-11-06杜艺玲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习惯方法能力

杜艺玲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对其今后自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会学、想学、善学,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一方面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又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方法 习惯 能力 发展

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它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及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会学、想学、善学的过程中感受自主学习的魅力与快乐,一方面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又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重视方法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学会自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引领示范,明晰要领

为了改变学生在自学中只停留在把新课看一遍,把“做一做”做一下的层面上,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初期,我们可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通过亲身示范指导,引导学生明晰自学任务要求,懂得自学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如自学课本时,一般分下列几个步骤走:粗读、细读、总结、应用。

①粗读:将新课内容浏览一遍,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新内容。

②细读:边阅边划边思边答边问边定。

阅:有序阅读。

划:划出重点、关键字、词、句。

思: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是什么?由这些新知能联想到哪些旧知或哪些内容、问题。

答:回答书上问题,看看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

问: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联想到的问题。

定:根据所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要求。

③总结:自学完后还要再次回顾一下在刚才的自学中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④应用:运用自学所得的知识尝试完成“做一做”的练习,看看自己学会了吗。

(二)分段推进,感悟方法

1.导学案引导——跟着导学提纲自学

自学的核心是阅读和思考,在自学指导初始阶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导学案的提示作用领着孩子走,因为它能为学生阅读和思考提供思路和平台,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提示下有序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特别是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导学案更易于操作,也更有利于学生自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引导初期导学案设计要详细点,一般以填空式为主,让学生在步步递进的问题解决中初步掌握自学要领,学会自学。如“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思考 。

阅读课本P58的例4,探索规律

1.观察例4的第一组算式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

发现一:相同的一个因数都是( ),另一个因数不断( ),积也不断( )。

发现二:第二、三算式分别与第一算式比较。

6 × 2 = 12 6 × 2 = 12

不变×( )×( ) 不变×( )×( )

6 × 20 = 120 6 × 200 = 1200

发现三:当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也跟着( )。

2.观察例4第二组算式的三个算式,进行比较。

发现一:相同的一个因数都是( ),另一个因数不断( ),积也不断( )。

发现二:第二、三算式分别与第一算式比较。

20 × 4 = 80 20 × 4 = 80

÷( )不變 ÷ ( ) ÷( )不变 ÷ ( )

10 × 4 = 40 5 × 4 = 20

发现三:当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也跟着( )。

3.举例验证发现的规律。

(1)口算:16×50= 32×50= 8×25=

(2)根据4×50=2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3)结论:口算结果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 ),所以规律( )。

4.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或( )几( 0除外),积也( )或( )几。

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逐步学会自学的几大步骤后可以将导学案慢慢简化,由填空式变成问题式,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①书本上是用什么方法推导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分别用了几种方法?你看懂了吗?②你还能有其他的推导方法吗?

2.模型引导——牢记要点自学

在学生经过教师引领、导学案引导下已初步了解掌握自学的一般过程、方法后,为减轻教师、学生负担,我们可以去掉导学案,而让学生牢记自学的几个步骤,按固有的模式进行自学,并将自学成果直接批注在书本上。在这过程中,课堂上学生的自学汇报就主要围绕四个问题进行: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从中我学会了什么?联想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问题?从学生对这四个问题的交流、回答情况教师就可充分了解学生是否真的已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能根据学生所反馈出的具体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从扶到放的过程中真正学会自学。

二、讲究策略落实,养成学生自学习惯

俗话说,行动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一个人一旦形成了某一种习惯,就会使自己自觉地产生要去完成某一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不去完成这种动作往往会感到不安或有所失落。为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自觉的自学习惯,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训练。

(一)以评促学,激发动力

在自学习惯初养成阶段,教师可借助评价给予学生压力和动力,调动起学生自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自学。如平时我们可将学生自学完成情况与个人平时表现评价、创优小组评价及单元测试评价捆绑在一起,从物质鼓励及精神鼓励层面上去激励他们,培养他们为自己负责的学习责任心,或利用每节课前两小题的自学检测(课前小挑战),在落实检查中引导学生逐步将自觉自学化为自己的一项常规作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每次在小结学生一阶段自学情况,表扬有进步、优秀的学生的时候,也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奖品,数量不一,这时候也是激励他们自觉自学的好时机。endprint

(二)教学配套,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为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自学习惯,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相配套。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先学后教、落实课前小测、学生先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反馈等,在这坚持不懈的课改过程中教师坚持了,学生也就坚持了,教师重视了学生肯定也重视了,在这坚持重视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各种激励手段,将课前自学自觉转化为学生一种自然学习习惯。

(三)多方借力,巩固提高

每个班级学生都有一些能力或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教学中我们就可借助学生间的结对子活动,或充分利用班级的QQ群、微信群,在同伴互助、共享交流或家长的共同引导、督促、提醒、促进下,促使班上的“学困生们”能牢记自己的课前自学任务并有质量的完成。

三、注意观念改变,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

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会学、想学到善学,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在教与学互转、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不断的锻炼中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一)以导代讲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运用“课前自学—自学反馈—展示交流—疑难解答—点评补充——知识检测—巩固提升”等这样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充分学习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适时的引导、启发、提升,改变过去一讲到底的方式,在以导代讲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自己生成知识,真正建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以生代师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遇到简单一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准备教具上台当小老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演绎对教材的理解,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内容轮流上复习课、讲解易错题等,这样学生既感兴趣效果又好,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得到很好锻炼。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在前面已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准备第二天上台汇报的学具,并思考有几种方法可以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时有的学生利用的是书上提到的量、撕拼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会上网查找资料或请教家长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有的会沿三角形的中位线剪下、旋转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有的则利用长方形来推导等。

(三)以变代测

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自学要求不同,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有效自学?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改变学生汇报模式,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进一步感悟自学要达到的要求,从而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能灵活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如学生自学的内容是概念课,在汇报中主要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自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自学的内容是计算课或解决问题类的,在汇报中则可通过检测类似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并说算理的形式进行等。通过不同的汇报方式一方面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中进一步明白自学不同内容所要达到的不同自学要求,从而在今后的自学中能开拓思路,灵活思维,提高自学的成效。

(四)以点带面

当学生掌握了课时内容的自学方法后,我们可利用迁移的方法,由点带面,在单元开始或结束或期末的复习等时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知识块的学习与整理、概括,并以数学研究小报的形式呈现,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整理概括能力,又寓学于乐,很多学生對以出手抄报的方式来整理知识非常感兴趣。

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把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学生才会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而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好起来。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1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方法能力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