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研究
2017-11-06周志军
周志军
摘 要: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非遗进中小学校园进行了研究。当前体育非遗进丽水市中小学学校教育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体育非遗师资严重缺乏、教学手段陈旧等。解决途径有: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重视体育非遗价值功能、更新观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成果,开发体育非遗校本课程。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小学 开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113—03
全球化与多元化是当今世界之主流,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促进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足,然则随之强势袭来的西方文化对传承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之根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其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影响的重要媒介——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培育责无旁贷。
1 体育非遗进校园的意义
1.1 对青少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根本
近几十年来,我们忽视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珍爱,因为西方文化的影子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西方文化带来的思想观念、饮食习惯、影视、动漫等快速占据了青少年的头脑。最为严重的是当前很多青少年很自觉的接受并认可这种西方文化观念,对于沉淀着丰富民族文化精神财富、流传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出漠视,觉得传统的东西太“老土”,甚至从心里对其鄙视。可悲可叹的同时引起我们的反思,其责任不在于他们,由于社会快速变迁导致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传统文化因没有得到及时保护而消逝,导致当前很多青少年对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陌生,何来喜爱与继承。
作为一种鲜活的保留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活态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精华,使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以其独特性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具有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面对西方文化强势袭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培育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与道德价值观念,确保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完整性。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所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向全国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2 学校教育是当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以求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保护。然則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承的断层导致生命终结,仅以文字资料或影像得以保存。保存不等于保护,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要其生命得以绵延,传承才是本意。
通过现代教育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成为全世界的共识。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的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教育部2009年2月24日,与文化部共同出台了《关于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2010年6月30日,出台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4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介入,使得原本以传承人脑海中的“记忆形态”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为现代教育系统中以教材、课程等为载体的“知识形态”。
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稳定的场所,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鉴和运用现代教育经验和教育资源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传承,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感知非物质文化,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亲近感、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体”传承得以延续。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们丰富精神文化,更好地融入社会起到引导调节的作用,是集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为一身的良好教育素材,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教育承担起民族文化实力提升的重任。
2 丽水市体育非遗概况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地方历史文化悠久,孕育出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丽水拥有大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见表1)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重视青少年传统文化的培育。从表1可以看出,丽水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舞蹈、武术、舞龙舞狮等大众喜爱的运动,为地方中小学选择体育非遗项目进入学校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3 丽水市中小学开展体育非遗现状
丽水市目前拥有普通高中学校22所,初中学校72所,普通小学225所。国家教育部与国务院等部门都专门发文要求各级学校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但是当前丽水市体育非遗进校园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与相关文献研究得出当前体育非遗在丽水市中小学学校教育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endprint
3.1 學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非遗作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其蕴涵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对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道德礼仪、价值观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中小学领导认为学生应以升学过程中的文化课学习为主要任务,认为再花时间学习地方传统体育运动会占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
3.2 师资严重不足
对丽水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专任体育教师中能够胜任地方传统体育运动的教师比例很少,体育教师的专长主要集中在篮球、田径等。师资不足时影响体育非遗进校园的致命因素。
3.3 教学手段落后
当前体育非遗在学校教育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深深融入大众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在特别是当前的中小学学生成长的环境与现代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当代中小学学生的教学中,必须融入青少年喜爱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成果。
4 丽水市中小学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对策
4.1 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 2006 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入到了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阶段;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要求地方相关部门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非遗进中小学校园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以及非遗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寻求资金、政策、人力、物力的支持。这样才能保障学校开展体育非遗的长期进行。
4.2 更新观念,重视体育非遗价值功能
各级领导要更新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的观念,要重新认识在传统社会成长与繁荣的体育非遗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功能,同时通过练习体育非遗还能有效促进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特别是学校领导要抛弃“体育就是让学生玩玩”的片面认识,要充分领会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精神,要把培育青少年传统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作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4.3 多途径解决师资困境
当前体育非遗进校园过程中,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必须解决。体育非遗具有自身特征,是传统文化与技术动作的综合体,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解决师资不足的途径主要有:第一,聘请体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指导教师,这是当前很多学校开展体育非遗进校园过程中解决师资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二,本校教师通过对地方体育非遗项目的学习后,担任指导老师;第三,开设地方体育非遗培训班,集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技术动作、文化内涵、教学教法等;第四,与地方高校合作,利用地方高校丰富的专业师资,定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理论与技术培训。
4.4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成果
在对中小学学生体育非遗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积极吸收现代化技术成果。当前信息技术贯穿于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中,智能手机、电脑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建立体育非遗学校教育的微信、微博、相关网站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漫技术对体育非遗的文化技术进行教学。总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成果,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青少年学习体育非遗的兴趣。
4.5 开发体育非遗校本课程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非遗是体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可资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需要,开发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
参考文献:
[1]赵 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实践探析—以宁夏回族为例[J].回族研究,2013(4):132-138.
[2]熊湘华.学校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3):60-62.
[3]黄家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课中的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83-86.
On the Teaching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Sport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ake Lishui City as an example
Zhou Zhijun(Zhengkeng Center School of Jingning Yu Autonomous County, Jingning Zhejiang 323503,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field study method,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the sports non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proces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Lishui City are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school leaders, the serious lack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obsolete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The solutions are: to be actively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upport and update the concept,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unction, update the concept,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sports non-heritage function,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non-school curriculum.
Keywords: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evelop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