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与太极拳异同之研究

2017-11-06张继华

武术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异同太极拳

张继华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以健身气功和太极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剖析探究,找出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的异同,为指导人们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好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科学锻炼,提高锻炼效率。

关键词:健身气功 太极拳 异同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72—04

1 前言

博览群书,纵观古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代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健康长寿。健身气功和太极拳都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强身健体、祛病养生、陶冶情操以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自2003年推广健身气功以来,全国健身气功站点数量已发展到3万多个,习练人数达400多万人,目前正以“滚雪球”的模式快速发展。太极拳比健身气功发展得更早(已有400 多年历史),习练群众和普及面比健身气功更广泛,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习练太极拳者近3亿人。从当前发展形势分析,许多太极拳站点的太极拳习练者也开始接受并喜欢练习健身气功,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拳、气”练习者,健身气功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在基层站点的习练群众中经常会有人提出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异同问题。因此,全面认识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的差异、解开习练者的疑惑有利于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好的开展;同时也为习练者认清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的异同,更好地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提高锻炼效果。

2 概念界定

2.1 健身气功的概念

2000年,国家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相继颁布《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和《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从各个方面对健身气功活动作出了规定。界定健身气功:“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挂牌成立了“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当年就被体育总局确定为第 62 个全民健身体育运动项目。本研所指的健身气功是指 2003年至今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创编的九套健身气功功法,养身健体是其主要功能。

2.2 太极拳概念

关于太极拳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最早对太极拳概念进行表述的是王宗岳《太极拳论》首段“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太极拳产生于明末清初(400多年前,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在家传习拳术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之理,创编出一套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新拳种,取名“太极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技击实践的一次完美结合。孔祥华、刘小平在《太极拳概念的界定》中对太极拳概念的定义:“以太极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十三法为运动技术核心,包括套路、推手、散手和功法的武术徒手项目”。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作为武术项目,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与防。因此,现代界定太极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如今太极拳已成为一种文化系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是当今太极拳运动的主流形式。

3 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相似之处

3.1 文化理念的同源性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深扎根在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使其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形态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这种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艺术形态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与精神内涵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体育主张修身养性,健身气功和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健身、养生方法的经典,其健身理论直接受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形成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健身体系,注重整体全面的健身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模式;注重直觉体悟,强调“形神统一”;注重练养结合,强调养生保健,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体悟、自然法则,并验证到人体自身,最终达到“内外双修”的生命整体观。

3.2 运动外在表象的相似性

从健身气功和太极拳两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看它们都是一种柔和缓慢、圆活舒展、配合呼吸的运动。通过“调身”“调息”“调心”来达到“三调合一”的最佳练习境界。健身气功和太极拳都属于有氧运动,整体体现了强度小、时间长、量适中、可控性强的运动特点,适宜老、中、青及体弱和慢性病患者练习,从健身效果看,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和道德修养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3.3 練习内容的交叉性

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纳等养生功法的精华,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使形体活动更利于健体、养生和技击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太极拳的部分基本功练习也应用于健身气功的基本功训练中,如马步桩(健身气功功法中有许多马步的动作,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攥拳怒目增气力”,易筋经中的“三盘落地”等,这些动作都需要一定的下肢力量和下盘的稳定性),马步桩能够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动作,并通过动作导引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

4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差异之处

4.1 养生主张不同

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提出整体观、治未病等维护身体健康的养生理念。

《黄帝内经》中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就是强调人们要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反復。这就要求:(1)在疾病尚未发生时,积极主动的采取防御措施(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调理情志、运动导引等),提高自身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2)疾病已经产生就要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治疗,能够掌握疾病发展的规律、准确预测疾病可能发展的方向,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适当运用药物和物理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控制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变。(3)疾病初愈,虽症状消失,但机体正气不足,气血未定,此时应及时调养保护,防止疾病再度复发,为了加速康复,可适当用药物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饮食、运动导引积极调养,增强机体的恢复能力。汉代医学家华佗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也”生命在于运动的养生理念。并以此为依据,在汲取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创编了著名的“五禽戏”。

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种,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因此,太极拳主张“阴阳平衡、形与神俱、动静结合”的养生观。《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总规律,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人与万物生长壮老和消亡的根本原因。 “法于阴阳”就是我们应该按照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掌握各种调摄精神及锻炼身体的养生方法,保持人体内外阴阳的协调统一,使之整体上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健康状态。古代养生家认为养生应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为总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一旦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而疾病自生。太极拳在实际的练习中便充分体现了上述理论,动静结合、形神兼备、以意导气,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注重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练习,达到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太极拳不是简单的机体机械动作组合练习,而是用意念引导肢体有意识地活动,使“形、神、意、气”内外统一。长时间的练习有利于疏通经络,充盈气血,调理腑脏,旺盛精神,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实现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4.2 锻炼目的不同

健身气功是现代的体育分类,它归属于中国传统气功导引术。传说殷朝时彭祖“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岁八百而终。这说明早在殷朝之前,气功导引养生方法就已经存在。《庄子·刻意》中:“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这说明习练气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随着中国文明的不断发展,气功导引充分汲取儒、道、释、医家等流派的精华,通过先贤的不断努力创新,在秦汉时期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修炼体系,其中华佗创编的五禽戏最具代表性。明清时期,气功导引的应用较盛,儒、道、释、医家等都有专论,各家的思想精华是气功导引的养料,其作用是帮助完善气功导引的健身体系。健身气功主要以肢体的伸展、抻拉和按摩为主,其动作有利于练习者调理气息,刺激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脏腑功能,最终为了人们的健康长寿服务。

太极拳属中华武术的范畴,其动作具有技击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武学文化。其特点:“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现代以前太极拳一直是作为一个拳种流派在少数人中流传,其“武”的特质贯穿于整套拳术修炼过程中,习练太极拳的主要目的是拥有强大的实战实力,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一健身效果显著的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众多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简化24式、48式、88式等淡“武”性的符合普通群众健身的太极拳,但这些套路仍由丰富的技击技法构成,只是在练习过程中不再强调“武”的作用。因此,太极拳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体育运动。

4.3 动作松柔、快慢特征的不同

松柔是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练习中始终贯穿的特征之一,但健身气功慢练是为了调,太极拳慢练是为了快。

健身气功具有由松到柔、由柔到紧、紧到极致的特点(“紧”在动作中只是一瞬间,而“松”要贯彻健身气功锻炼的始终)。健身气功的松柔缓慢、松紧交替是为了养生,松柔是为了疏通经络;松紧交替是为了刺激穴位。松柔缓慢的运动有助于入静,入静是“三调合一”的基础,是人的大脑和各项技能进入低氧耗的状态。如易筋经“韦驮献杵第一势”,要求两掌合于胸前,心神内敛,稍停片刻,以达到气定神敛之功效。古人云:“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健身气功运动的松紧结合、松柔运动有利于气血的通畅,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的统帅,血是气的载体,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气是血液的原动力,气领血走,氧气和营养物质才能充分到达神经末梢,运出体内相应的排泄物质。同时某些动作以适当的紧张刺激经络穴位,如易筋经“倒拽九牛尾势”脊椎的扭动,带动肩胛活动,刺激背部夹脊、肺俞、心俞等穴,达到疏通经络和调练心肺的作用。所以健身气功既有松柔的动作也有紧张的动作,目的在于打通经脉,调理脏腑,强筋壮骨。

太极拳的松柔松活是为了顺利的循环劲力,提高技击速度。太极拳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绵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拳论中讲:“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开都是手”。 练习太极拳以松柔为基础,主张松而不紧,紧而不僵,达到全身肌肉的松、散、通、空,《太极拳打手歌》中:“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太极拳的松有两个目标:(1)借力。双方争斗,就是双方力与力的转换、落实,借对方之力与我之力合,对方之力反加其身。这便是“机由己发,力从人借”。(2)引进落空。先给对手以明确的力学结构,待对方劲力暴露之时,将自己突然化空,对方接不到有效的反作用力而失去平衡(直毁对方力根,犹如坠入深渊一般),此时再快速用整体劲力打发对方。故曰“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因此,松与速度有直接的关系,慢练是为了提高动作速度的爆发力。

4.4 動作难度不同

健身气功都是本着“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精神,其直接目的是养生康复、祛病延年,适应性更高。(1)广泛适应任何年龄、体质、工作、时间的人,只要能正确掌握动作和要领,见效较快。(2)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不管是社区、广场、家里还是办公室都可以进行练习,机动性强,真正做到“气不离身”。(3)简单易学,每套功法中所包含的动作数量少,运动方向路线变化少,这有利于练习者较快学习和掌握。(4)动作难度较低,对下肢的负荷较小,步型的规范程度也没有严格要求。(5)动作可拆可练,功法中的动作可单独作为保健治疗,如易筋经中“九鬼拔马刀势”“掉尾势”对治疗脊椎病的患者有缓解和康复的作用。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要求在松柔的前提下,周身“一动无所不动”,对练习者要求较高。(1)对姿势(从头到脚)的要求虚灵顶劲、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含胸拔背、松腰敛臀、中正安舒、虚实分明。(2)太极拳的动作都是掤劲撑圆、无过不及,其动作对下肢的负荷较大,尤其是陈式太极拳要求拳走低架,对腿部力量的考验很大,练起来比较费劲。(3)太极拳要求“迈步如猫行”,动作要轻灵沉稳,不浮不僵,要求习练者要控制好身体重心,很多中老年人练习者难以承受单腿支撑大的负荷,常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4)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中会遇到“三多”问题: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前后动作衔接是否连贯、节奏是否分明等因素也时常困扰练习者。因此,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是要经过长期日积月累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对锻炼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健身效果是缓慢的。

5 结语

总之,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使太极拳的形体活动更利于健体、养生和技击功能的发挥,而太极拳的部分基本功练习应用于健身气功的基本功训练中也已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因此,身体条件较差、时间等方面不充足者,仅仅是为了养生健体的可选择健身气功。太极拳的本质是技击,身体有一定条件和基础者或喜欢技击的,可以选择太极拳。求医不如求己,选对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可以少走弯路,效果明显,选错项目,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厌倦传统文化,这就要科学的锻炼。因此,建议广大练习者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和锻炼目的科学的选择锻炼项目。

参考文献:

[1]丁丽玲.论健身气功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10(05) .

[2]王 振,邱俖相,李志明.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演变探讨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J].体育科学,2007(07) .

[3] 周雯艳.辨析太极拳起源及演变[J].兰台世界, 2010(04).

[4]梁涤美.从中医理论看太极拳健身[J]. 唐都学刊, 2001(10) .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Fitness Qigong and Taijiquan

Zhang Jihua(Sports Institute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system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aking Health Qigong and Taijiqu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nquiry, qigong and Taijiquan, to guide people better in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from their actual situation, choose the suitable own sports science exercise, improve exercise efficiency.

Keywords:Fitness Qigong Taijiqua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异同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