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技击技术的演变研究

2017-11-06李秋莹

武术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变化

李秋莹

摘 要:武术技击技术随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时代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始终是我们不可回避且要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武术“概念”、技术动作、套路、美学以及思想和传承六个维度梳理其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技击技术变化来对技击技术深入了解并推动武术发展以达到“武以成人”。

关键词:传统武术 技击技术 现代武术 变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37—04

1 相关概念的阐述

武术是一个永远处在变化中的动态概念范畴,“昨天”“今天”或者“明天”的武术发展中都会有新的元素加入或者旧的因子的流失和变化,但对技击技术之道的追求与体悟则是武术发展亘古不变的哲理,本文认为武术是打拳和兵器互融的技击技术文化,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1.1 传统武术技击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社会和个人需求为动力,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技击演练和实战为表现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生活方式。[1]

1.2 现代武术技击

以传统武术中的实用技术为基本框架,同时兼顾国内外各种搏击技击技法技术而形成一种新的技击技术组合。

1.3 技击技术

技术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利用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知识、结果或结论。王治东认为无论人类是在改造自然实践还是在创造历史文化实践都离不开技术,因技术本身是文化集结而成,是在具体实践体中体现。[2]技击是武术技术的基本特点,武术技击技术则是技击取胜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实战最基本的手段、方法和核心。[3]技击技术的演变始终推动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显性存在,具有相对于武术其他文化表达形式的先发性。

2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技击技术上的变化

2.1 武术“概念”时间维度中体现技击技术的变化

武术概念是武术理论的基石。“现代”与“传统”是相对论,传统是前提铺垫,现代是现时社会的需要、思想、价值观念等新的标准来对传统进行选择继承的结果,现代更讲究当代的价值,而传统更讲究历史的真实。[4]在1932年《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国术代替武术,强调武术的自卫技能和锻炼体格两大功能;1957年6月关于武术性质问题的讨论提到了技击,但只罗列武术具体的功能、目的等一般属性而未能揭示其特有的属性技击技术;从1961到1996年《武术》通用教材中技击技术变化:从把武术本质的属性排斥在外、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肯定武术的技击本质、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攻法为运动形式的过程。2005年,蔡仲林,周之华指出武术在原来前提下把格斗改成搏斗浅藏着技击技术 [5]。2008年唐波将武术概括为:以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功法运动、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2010年邱丕相教授认为 “作为生存技能的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技击为核心的徒手或持械的生存格斗技术,将技击技术上升为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问题。[7]2016年,宿继光等人提出武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攻防格斗的技击技术,将又提升到技击技术文化层面。[8]综上得知,从时间维度对武术概念的变化解构,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技击技术的基础和母体,现代武术技击技术的产生是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和提炼。

2.2 技术动作维度中体现技击技术的变化

武术起源于技击,从搏斗技巧、合理的攻防姿势与实用动作中体现出独特的技击技术而以攻防技击为基本内容的技击技术特点则决定武术的运动形式。任何技术动作都是在武术技击动作的基本功基础上进行组合和演变融合而成的,否则武术无更上位的发展空间。[9]随着时代进步发展,现代武术技击技术动作结构上大致分三类:一类直接有效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如手法、肘法、腿法等动作;一类对攻防起间接作用的技击技术动作,如步型、跳跃、平衡等动作;一类仅仅只保持技击含意的技击技术表演动作,如架冲拳等动作。这几类整体反映的核心是技击技术,但其与传统武术技击技术内在用意体现却已不同。它讲究的是“精为全体之营,气为生命之本,神为仪表之威,劲为全体之用,意为诸方面之首领”,加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徒手或借用器械的身体运动来体现攻防格斗的實用性技击技术能力。再从技术动作特征上对比,首先,传统武术技击技术是自己门派技术的实用价值动作,排斥他人技术之忧,具有“保密”意识。而最具代表现代武术技术技术的散打动作是融合兼收现代社会需要和国内外各种搏击技法元素,并经过选择、加工、改造、整理组合而成。其次,传统武术在技击技术动作内容上讲究复杂多变,而现代武术讲究简捷明快实用。第三,动作风格上,传统武术独特独支,其主要来源于本门派的技击技术动作,现代武术综合多样性“杂交”优势。第四,传统武术在技击技术动作招式上讲究固定性,而现代武术到一定程度是随机性。传统武术技击技术在动作身法上拿法、摔法之中以拳法和腿法为主,“硬打硬进无遮拦”主刚,“以柔克刚”“后发先至”主柔的技击技术以及技击演练技术。[10]总之,无论是传统武术技击技术中对抗性的搏斗技术动作,还是势势相承的现代武术套路中技击技术动作,无一不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技术核心演变。

2.3 武术套路维度中体现技击技术的变化

温力认为,从武术技击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看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套路本身是相互补充,同为武术完整技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套路训练是攻防对抗训练的技击技术基础,同时也是攻防技击技术提高的过程和手段。而武术套路中的技击作用决定了它的个性技击技术特点,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的整体技击技术体系。传统武术套路中主要体现“得势者胜,失势者败”,以现实物象造拳、喻形、取势,以提升武术技击技术能力为追求的,而非现代武术套路中更多图为花法虚表,为美而附的。蔺志华指出武术套路的两重性即区别于他国武技的一个显著特征: “舞”展现其高深的艺术表演性和攻防技击技术的基础性。[11]在从古代至近代一直存在的两种功能的套路技击技术表现,一类以“一舞剑器动四方,天地为之久低昂”的公孙娘剑器舞为代表,一类以程宗猷创编“着着实用”的刀术套路或戚继光创编的“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的“拳之善者三十二势”为代表[12],两者虽同源于技击技术,却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样事物在不同场合有其不同表现方式。现代武术套路(竞技)的技击技术更多是为武术艺术性的灵魂展现,而传统武术套路技击技术更多体现在实战之基础的素质训练的生命之本。在古代为维持生命就需要摄取营养和自卫,《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往古之时……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13]不由而说,远古的先民必然要和猛兽凶禽进行搏斗,为了自卫进行的。在古代为了自卫或与兽斗,或与人斗,两者除搏斗的对象不同之外,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在技击技术上和促进技术发展上不可同日而语。现代武术人与人斗是在敌对双方体能相敌、智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的,更倾向于技术的较量,而此较量对于早期的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发展更具有推动作用。严格地说人与兽斗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技击,只有人与人斗才算萌芽出用于技击技术的武术。王岗教授所言:“在我们的历史中,以技击技术为素材的比赛形式始终没有出现,中国武术发展至今,其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独立的技击对抗的技术体系,而是在经过了原始技击技术的积累、战场决斗的搏杀之后,直接进入了一个以套路为核心的艺术阶段”。[14]可知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真正演练是追求攻防意义上实打的技击技术而现代武术技击技术,中擂台格斗追求的则是攻防的技击技术实际效果。

2.4 武术美学维度中体现技击技术的变化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内隐着万法归宗的本真美,是中国审美不得扬弃的要义而武术之美则是东方之美、华夏之美、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15]在传统社会中,祖先在长期的采集、狩猎劳动中逐渐摸索和掌握了一些用于求生存之道的搏击技击技能,是其武术技击技术与武术思想意识萌生的基础。武术之美伴随武术产生与发展历程,深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有:“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伐”,《礼记·乐记注》对“伐”的解释“一刺一击为一伐”,可知“九伐舞”在其动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武术击刺的攻防技击技术含义和向着演练美的高、难、新、美方面追求发展。传统武术技击技术讲究外儒内道,儒道互补、熔铸出武术特有的审美特征。武术技击技术之美中自然力量表现为以技击为核心的、以技术和动作为基础的武术制造者们的实践经验与智慧结晶,展现现代武术攻防兼备的特点;而精神力量以技击为核心的,人的内在的心志和意识活动,体现人的意志力量、思维创造力量、情感力量三方面,从而借助于外在形体的运动展现传统武术技击技术内外兼修的特点。[16]武术的技击技术是其魅力之根,现代武术技击技术重在于套路建筑即套路路线营造“技击技术之境”对抗呈现“技击技术之艺”而传统武术技击技术“内隐”的套路美体现为“离形得似” “阴阳调和” “虚拟攻防”之形势、韵律、意境美。现代武术技击“击必中,中必催”视角,是以套路技术文化形态形成多个动作组合具有攻防含义、劲力、精神状态、动作的攻防设计或运动编排、整套运行路线的布局等等体现传统武术技击技术中的“精、气、神”。[17]如现代技击散打运动技术是在原始的搏杀技能求生基础上予以现代规则之下淋漓尽致的展现,不是套路遵循不失“技击含义”原则的艺术化美的演练,而是双方拳拳到肉的真实搏击快感,寻求最真实的原始感觉,是人类血液中原始嗜血杀戮本性的爆发,演绎着一种原始本能之野性美,形成“远踢、近打、贴身摔”的特点,尤其是精彩的主动摔和接招摔更是成为我们中国散打制胜海外武技的杀手锏,体现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技击技术体系。了解中华武术技击技术的实质就如“天下练拳者多如牛毛,知拳者凤毛麟角”之论!

2.5 武术思想维度中体现技击技术的变化

武术文化在实质上就是一种技以载道的技术文化体系。由古代的军事厮杀的格斗技击技能演变成“君子之道”,即武术技击技术学习传承而过渡到文化武德修为的高层次转化过程。[18]武术儒学思想中“以德艺生,艺以德显”“身正艺正、艺无德不立”的武德思想体现在传统武术技击技术套路和法则之中。“一日养气、一日养心”现代武术技击技术的一招一式兼融显出中国传统武术技击技术文化的烙印,寻其根,因儒学是其思想文化的重要根源。武术道家思想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守弱处雌”“宇宙本源是太极”、太极的动和静产生的阴阳等相对本体论哲学思想融摄和渗透在武术技击技术理论中演变为“相生相克”防卫和攻击在技击技术上多变策略的理论依据。[19]而现代武术思想融合养生学和现代医学把养身健康,修身养性与技击融为一体的技击技术文化。[20]传统武术技击技术核心要素三合思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发展到现代武术技击技术追求高、难、新、美的节奏呼吸境界 [21],即外家内家武术和练功、训练上健身表演娱乐武术,但武术的总体主旋律依然以技击格斗技术为核心而持续发展。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手腿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形神兼备、体用两全”的心理活动、敌我攻防格斗方面的思想意识[22]与勇猛快捷、沉重有力、直拳直腿的强攻硬打式技击对抗功力技术相比,传统武术技击技术更强调以智取巧、顺势借力、四两拨千斤的攻防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到现在,技击技术功能上以技击形式出现的武术散打其所使用的技击技术却楺和了国外拳击的直拳、摆拳、勾拳的拳法以及泰拳的腿法和中国的跤法,从技击技法的组成和训练间接把传统武术技击技术视为至尊宝典的各家拳种潜移默化的变相,只拥有一个拳种之壳,其名固在,其质早去。

2.6 武术传承模式维度中体现技击技术的变化

无论是徒手亦或是持械武术,均是以技击技术的表达方式出现并以媒介实现其传承与发展模式。[23]基于“生命”的呵护和体悟融“技击之术”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道”形成保存、保养和体认生命的一种“技击技术之道”。[24]现代武术一方面注重形于外的技法与功法之实践效应武术文化传承,另一方面注重探索深涵于内的学理与機理传承。[25]其独特魅力传承模式就在于其能够提供给人独特的对抗性练习环境,养成勇敢、果断、尚武之品性,掌握克敌制胜、以武止暴的符合现代人身安全的格斗技击技术。传统武术技击技术传承模式主要来源于人现实的生产生活或军事需要的搏杀对抗,追求技击的时效性、高效性,其最基本的技击技法要领:“二十四要”即“四击”“八法”“十二型”。没有离开技术的文化,也没有离开文化的技术。[26]武术文化离开武术技击技术,将失去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武术技击技术脱离武术文化独立便失去其发展方向和目的,两者是武术的两翼缺一不可,融合一体推动武术技击技术与文化的传承。受中国悠久文化侵染的武术,从诞生到发展一直被中国文化所孕育和滋养,而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技击技术之中凝结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无限灵气,绝不是一种简单甚至残暴的格斗搏杀技术组合,而应是“武以成人”的价值准则来之传承。

3 结语

3.1 武术技击技术发展遵循之道

武术是一种生命文化,“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哲学原理,当人类经历了以生殖文化为主流的时代后,在物质文化时代,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命认识的深入,武术也将进入一个生命文化时代。[27]我们在感谢前人贡献的同时,对它的演变变迁,我们应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态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与现代,真谛与虚幻,理论与实践,境界与技术等之间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将会不停地发生争鸣,批评与反批评中促动武术技击技术与理念的和谐发展。

3.2 現代武术较传统武术更自由且赋予变化,而非仅追求技击实效

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表达是美好的,但要寻求实境下的技击价值其现实的答案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当代社会实境是在有规则的真实格斗而非意境下所谓的“乌托邦式”的技击。技击技术应提炼为“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实践理性。从表演角度来看,武术套路中的非技击实效性技术动作的一系列变迁是技击技术价值的失落,实则是摆脱技击技术实效这一羁绊的束缚,融合其他元素获得更大的自身自由发展空间;是失落同时也超越技击技术实效这一形而下的民族审美情趣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28]拳谚有云:“功夫依苦练,奥妙赖深思”。

3.3 现代武术的实践者们不仅仅是追求实战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快节奏生活环境下,人们更多崇尚简单而快捷的健身防身休闲娱乐方式,在传承方面,传统武术应摒弃门户之见,抛开派别之间等研究出一套实用有效的能与现代武术相融合的技击技术方法和训练方法,达到真打、悟打和演打三者融合一体,呈现武术中“攻防含义”之技击技术文化魅力,使人们在对抗中体验战胜对手的优越感,练习中不断探知寻求武术博大精深,以达到防身健体、充实生活,最终达到“武以成人”的目的并使之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

[2]王治东.技术的人性本质探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李 圣.中国武术技击规律之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1.

[4]王 刚.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7.

[5]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6]唐 波.武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7]邱丕相,蔡仲林.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宿继光,李金龙,李梦桐.武术概念之逻辑追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3):68-73 .

[9]张 杰,孙永泰.从中西竞赛武技看中国武术技击体系缺位与失衡[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124-129

[10]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M].福建师范大学,2008.

[11]蔺志华,虞定海.武术现代流变之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69-79.

[12]江百龙.武术教学与记忆[J].武汉体育学报,1991(1):72-76

[13]温 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4]王 岗,吴 松.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及其价值取向[J].上海体育学报,2006(3):62-65.

[15]乾清华,李亚俊.试论武术影视对武术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5).115-116.

[16]陈青山,王 宏.中华武术美的本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48-151.

[17]孟慧慧.技击客体的演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出版,2014(3):133-134.

[18]蔺志华,虞定海.武术现代流变之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69-79.

[19]李静华,杜建军.传统文化对武术理论与技艺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院学院学报,2005(1):6-8.

[20]王 燕,柯 易,桂晓红.论武术的文化与技术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9):46-49.

[21]编委会.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85-298.

[22]屈政梅.对当代传统武术蜕变的若干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9):54-57.

[23]宿继光,李金龙,李梦桐.武术概念之逻辑追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3):68-72.

[24]袁 东.武术的技击之道与文化之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6):70-73.

[25]余水清.关于武术理论体系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4):67-68.

[26]张明国.“技术-文化”论——种对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新阐释[J].文化研究生网,2004(4):25.

[27]刘俊骧.武术文化与修身[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14.

[28]谢 坚.武术套路中非技击实效性动作的技术特征与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5):48.

On the Evolution of Fighting Skills in Traditional Wushu and Modern Wushu

Li Qiuying

(Sports Science Schoo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Abstract:The fighting skills are chan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y played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times, always being the important issue we have to consider continuously.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fighting skills changes in traditional wushu and modern wushu from six aspects: the concept, the technique actions, routines, aesthetics, thoughts and inheritanc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fighting skills in wushu and to reach the target of developing man with wushu.

Keywords:traditional wushu fighting skills modern wushu changes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变化
传统武术怎么了?
从9到3的变化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
鸟的变化系列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