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传统武术发展研究
2017-11-06刘国峰
刘国峰
摘 要:中国传统武术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特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地域性。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传统武术从军事中得到了不断发展,随之, 武举制推动其进一步完善,经过一定时间的壮大,形成了全面多样的武术理论体系,使武术更加多样化。武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传统武术被更好的发扬和继承。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地域文化视角,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有效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 文化视角 传统武术 武术文化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07—03
由于各地区的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逐渐使其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们生活习惯、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共同推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1]我国研究武术的地域文化起步较晚,在研究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武术文化是中国地域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传统武术具有一定的差异和特征。随着传统武术的逐渐发展,在其得到完善和深化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文化流失现象,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二者发展不平衡。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使传统武术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继承。[2]
1 传统武术地域性差异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一定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便出现武术的萌芽,在自然选择的逼迫下人们徒手与野兽进行斗争,逐渐形成一定的武术动作。传统武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弘扬价值。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中国文化地域逐渐形成,由于各地区在地理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划分,随着文化的发展,从政治方面更加强化了文化的地域区分。[3]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多个门派,涉及到的拳法种类多样,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也将各类武术进行一定的融合发展。南北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文化出现一定的差异,南方人身材矮小,在对武术研究时较为细致,细节内容研究得较为深刻。而北方人相比于南方人,则身材高大,在拳术的研习方面,则注重力量和气势。
武术文化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均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使传统武术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比如:随着各地区地域差异的影响,传统武术形成了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地域特色。从中国古代开始,南方与北方的文化便有一定的区别,在风格方面也各不相同,随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传统武术的地域性差异更加明显。北方在地势方面较为空旷平坦,但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气候十分寒冷,从而使人们在研究武术时讲究大开大合,以大方的武术姿势将动作伸展到位,由于地理因素北方武术中注重跳跃和武术的力量。北方在腿法上较为擅长,其武术姿势变换节奏较快,具有一定的气势,由于注重脚步的变换和气势的弘扬,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练习。而南方的地势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进行传统武术的研究时,更加注重迅疾紧凑的思想,其武术动作需要的空间范围较小,涉及到的手法和形式多样,拳势激烈,桩步稳,在研究拳法时具有一定的特点。[4]
东枪西棍也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其形成主要是受到回族武术的影响,在大西北地区,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范围大,农民在进行放牧时为了避免受到野生动物的威胁,便利用木棍来保证自己的安全,逐渐发展出一套棍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传统的武术。由于放牧时牧民无事可做,便开始研究棍子的用法,通过对姿势和动作的研究,使棍法具有一定的特点,从而便有西方擅长棍法的说法。而对于东方人民来说,具有优秀枪法的人民较多,从宋时的杨妙贞和她的丈夫李全开始,便对枪法有一定的研究,楊家枪也就在此时开始盛行。
另外,由于地域的原因,还形成了一定的水系、高山系、草原系及丘陵系等地域武术,对武术具有新的地域划分。对于河流、湖泊等地带的人民,在研究武术时结合其生活方式,以水为核心形成了一定的特点,水系地区的人民经常与水联系,受到有限土地的制约,武术便更多的与水相关,比如:船拳。其武术步伐稳固,在狭小的空间内便可以完成,注重桩法稳固,动作上很少出现跳跃,多以出拳为主。而对于高山系地域来说,海拔高气压低,使人们形成较强的耐力,为武术的练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5]该地区对武术的研究较为多样,包括剑、刀、长矛、棍棒等。早期的武当、昆仑在研究武术时就基于这种地域特色,草原系地区地面较为广阔平坦,大部分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带,因此在武术方面的特点与北方类似,丘陵系地域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更加注重研究拳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拳术。
2 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传统武术起于原始社会,早期的人们为了生存,经常与野兽进行对抗,从拳打脚踢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使武术开始萌芽。之后在氏族公社时代,由于各部落之间经常出现一定的矛盾和隔阂,经常会发生战争,于是从斗争中人们对武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种攻防格斗技能。随后进入奴隶社会,战争的频繁发生,促进了军事力量的扩大,同时推动了武术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也开始变得复杂多样,人们便通过各种谋略来强化自身的作战力量,结合一定的战斗技术,使武术和武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促进了传统武术的多样化发展。从秦朝起,传统武术便开始形成成熟的方法,注重对武艺的研习。随后,武术在民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和壮大,随着武举制的推动,传统武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为武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明代,武术的类别、门派便开始多样化,注重对武术的分类研究,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武术。清朝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术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武术同样保持高度的重视,将武术与体育事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武术的作用。endprint
武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随着武术文化的传承,其文化内涵逐渐开始流失,使武术趋向简单化,成为一种单纯的运动形式,对武术文化的研习缺乏一定的内在文化延伸。[6]武术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武术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而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逐渐失去了武术最初的研究意义,开始转向注重形式、外观,而忽视了武术文化的内在特点。对于武术相关的书籍文献,也在一点点丢失,古代对武术记载的文献十分丰富,而由于时代的变迁,至今遗留下来的很有限,影响了武术的进一步弘扬。新时期对于武术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对于传统武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由于研究人员能力和知识方面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3 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有效措施
(1)提高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动武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武术的发展,政府应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协调,通过一定的政策加大对武术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有效的方针、策略,实现对武术深入、系统的研究,促进武术健康发展。结合一定的地域文化特点,保留武术的地域性特征,对不同地区的武术文化进行发扬,避免丢失传统武术的价值和内在含义。通过政府的支持,应加强公众对传统武术的认识,明确其发展过程及意义,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学习,使武术能够实现一定的价值。政府需要加大对武术的资金支持,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对 产业进行扩大,利用一部分资金做好相关建设工作,建立传统武术训练场地和设施,购置相应的武术训练器材,为人们学习武术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2)完善对武术教师的培养机制,构建完善的武术教学体系。武术与其他的体育项目不同,讲求一定的技术和技巧,为了保证传统武术的有效发扬,避免对武术形成错误的认识和学习,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具备正确的武姿和技巧,提高教师对武术的认识。通过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加强训练,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武术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扬武术精神。[7]
(3)加强传统武术与体育教学的衔接,使武术融入各阶段学生体育学习中,推动传统武术进一步发展。[8]学生是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标和对象,为了使武术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必须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热爱,加强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如:在幼儿阶段,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形成儿歌武术、快乐武术、武术操等不同形式,使幼儿产生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对于中学阶段,可以规范武术教育,加强学生对武术价值的理解,改善和促进武术教育的开展。大学及更高的学历阶段,可以组织建立武术训练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武术专业技巧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开展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热情。
4 结语
传统武术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之一,在不同的地区,对武术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有一定的区别。由于不同地区地理、气候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俗等存在差异,使传统武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武术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弘扬,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武术传承的重视力度,将武术与体育教学充分结合,发挥武术的价值,进一步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龙.山东省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武术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2]郝 佳.全民健身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的多元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1):115-120.
[3]曾 霞.传统武术文化传授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影响研究[J].运动,2016(07):139-140.
[4]张志贤.武术教学中的健身作用解读[J].运动,2014(08):92-93.
[5]刘方涛.解析武术教学中民族精神的融入[J].运动,2013(20):109-110.
[6]庞 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节庆向常规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6):79-81,86.
[7]陶凌荣.高校武术教学项目的时尚性创新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195-196.
[8]赵 涛.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35-136.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Liu Guofeng(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effect of reg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has formed some cultural traits and possessed some mass basis and regionality. Wi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he war, traditional Wushu has been constantly developed from the military affairs. Next, it is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n martial arts. After growing in a period of time, the complete and various theory system of Wushu has been formed. This system makes Wushu more divers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faces some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growth and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Wushu. Therefor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and analys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from the view of regional culture.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is proposed. We expect these measurements can effectively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Keywords:regional culture cultural perspectiv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martial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