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没凋零,要感谢中国
2017-11-06张雪婷
本报记者 张雪婷
17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5日在黑龙江大庆落幕,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塞尔比以10∶7战胜马克·艾伦,实现卫冕。今年到大庆参加国锦赛的斯诺克高手有不少,除了决赛中的两位球星,丁俊晖、奥沙利文、墨菲、特鲁姆普等大牌让不少中国球迷到现场“追星”。《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眼镜侠”古尔德在八强赛中获胜后,很多观众上前与他合影自拍。而2日中国17岁小将颜丙涛与四届世锦赛冠军、现世界排名第三的约翰·希金斯(绰号“巫师”,如图)之间的对决,又掀起一波高潮。《环球时报》记者3日对希金斯进行专访时,被颜丙涛淘汰的他并未显露出情绪低落,而是为中国年轻选手点赞,“他们是未来的世界冠军”。
“中国观众很热情”
环球时报:您来过中国很多次,2015年还在大庆获得国锦赛冠军。在您眼中,中国这些年有何变化?
希金斯:变化真是太大了。我第一次来是25年前去西安看兵马俑,当时司机把我们拉到那附近但最后没路了,我们只能步行前往。两三年前我又去了一次,简直不敢相信当地的变化,交通太方便了,还有星巴克!我非常爱中国,喜欢这里的食物、人,还有文化。
环球时报:在丁俊晖之后,有更多中国人关注斯诺克这项运动。您是否认为中国现在有更多球迷?
希金斯:在英国,很多人认为斯诺克逐渐凋零,看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常常怀念1985年,史蒂夫·戴维斯与丹尼斯·泰勒之间的那场经典世锦赛决赛,当时有1850万观众观看。然而在丁俊晖两年前的决赛中,有人说全球有3亿到4亿电视观众。如果斯诺克没有在中国流行开来,同时还在英国失去观众,这项运动一定会陷入挣扎。所以我们都对丁俊晖、小将颜丙涛等中国球员,以及中国观众,非常感谢。
环球时报:现在您有特别关注哪名中国球员吗?
希金斯:我都很喜欢。他们都十分谦逊,可能是以前在电视或网上见到(我们这些老运动员),来英国时,他们会虚心请教。
环球时报:在英国和中国比赛有何不同?您对哪场比赛印象深刻?
希金斯:在英国,大家在观看比赛时都很安静;而一些中国观众会激动地用手机拍照,非常热情。3个月前在香港的一次比赛,整个体育馆人山人海,听说每场比赛都有3000名观众。在更多球迷面前比赛让人心情更好,这会让我回忆起自己早期的比赛,感觉就像一场足球赛。
“从没想过要参加奥运会”
环球时报:有观点认为,斯诺克在欧洲地区的衰落导致一些球员开始赌球,这种丑闻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能让赌球现象有所减少吗?
希金斯:这和英国的斯诺克文化有一定关系。很多球员都是从俱乐部开始接触斯诺克,而俱乐部恰巧就有这种赌博文化。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还会与博彩业合作,来赞助斯诺克比赛。我希望政府和协会能和更多其他类型的赞助商合作,在中国看到的大型赞助商都是手机公司或银行。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减少赌球现象,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中国还需要警惕,因为中国也有人喜欢参与赌博。不过这边有关机构应该会采取更多行动来让斯诺克走上正轨。
环球时报:为推动斯诺克进入奥运会,世界台联做了不少努力,包括上个月世界斯诺克联合会正式成立。对此您怎么看?
希金斯:我不支持(斯诺克入奥运会),也完全没想过自己要参加奥运会(希金斯笑着拍了拍肚子,指自己一身肉跑不动)。这可能与我成长的年代和环境有关,我认为奥运会就应是跑步、游泳等那些“动”的项目。像高尔夫、斯诺克这种偏“静”的项目入奥,我就觉得很奇怪。不过现在奥运会涵盖的项目越来越多,斯诺克入奥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连电竞都入奥,那真是太疯狂了。
“有机会想来中国教新人”
环球时报:您考虑过当斯诺克教练吗?您对年轻选手有哪些建议?
希金斯:下个月我会在英国参加训练课。曾有人邀请我来中国,所以未来我也有可能在中国训练年轻选手。我能教授他们基本功,也可以讲述我的经验。
对年轻球员来说,比赛经验非常重要。在中国,99%的球员基本功很扎实,都经历过严格的训练。而经验,是要通过不断参与比赛、观看比赛而来。
环球时报:除了中国,斯诺克还在哪些其他国家有所发展?
希金斯:斯诺克在中欧地区也发展得很好,像德国、比利时等,如布鲁切尔那样的年轻球员。如果能在美洲地区发展就更好了,不过在那边美式普尔更流行。我认为斯诺克更难掌握,而中国人喜欢这种“头脑游戏”,就像象棋或者麻将,所以斯诺克才能在中国发展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