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17-11-06唐晓琴褟木连

哈尔滨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循证

唐晓琴 褟木连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03)

循证护理在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唐晓琴 褟木连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0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62例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痊愈82.3%,加重12.9%,死亡4.8%;对照组痊愈64.5%,加重27.4%,死亡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使并发症明显减少,使病人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循证护理;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神经科较为常见,属于一种危重症,致残、致死率较高。目前临床实践经验证实循证护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预防复发、降低致残、致死率,因而获得了较多的关注与研究[1]。本研究主要对循证护理在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价值,以进一步促进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一共有12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男 42例,女 20例,年龄 33~72岁,平均(57.4±3.6)岁;对照组男44例,女18例,年龄34~73岁,平均(58.1±4.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1.2.1 寻找循证支持: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同时组织专题讨论所收集的文献,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其真实性和实用性给予分析,同时将其与相关技能和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制定一个相对应的护理方案。

1.2.2 护理的循证及措施:建立和谐护患关系:①循证:患者发病突然,心理变化较大,一旦没有给予有效控制,则对治疗造成较大影响[2-4]。因此,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②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给予全面评估,同时鼓励病人建立一个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进而取得病人的配合;饮食护理:病人保持充足的营养支持,对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体位训练:手术以后病人术肢需要制动,为了能够使其舒适度明显提高,可以采取软枕垫,术后12 h可以将床头抬高30度;③并发症护理:病人需要卧床休息3~4周,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压疮、肺部感染等[5],所以一定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增强皮肤护理,每隔2 h翻身一次,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增强营养支持,以防褥疮;对患者的咳嗽以及痰液给予密切观察,对伴有肺部感染的病人应该采取相对应的处理,以防肺部感染[6]。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头痛、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n(%)]

2.2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实验组痊愈51例(82.3%),加重8例(12.9%),死亡3例(4.8%);对照组痊愈40例(64.5%),加重17例(27.4%),死亡5例(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其指的是脑底部或者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造成的一种疾病,大约占急性脑卒中的十分之一,其致残、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循证护理与临床实践密切相连,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与患者病症及治疗、护理相统一的新标准。在此次循证护理方案中,按照方法中的程序安排,做好准备工作,再按照循证护理划分为病情观察、疼痛护理、长期卧床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再出血护理。在本次循证护理过程中,除了以上常规的护理之外,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护理的全面性、细致化。构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团队,与此同时在心理护理中则按照针对患者状况、家属关注问题做了细致交流与指导,尤其是突出了针对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使病人的不良心理得以明显减轻,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进而对患者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使并发症明显减少,使病人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1] 张涵,龚建化,张家洪,等.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5,37(4):695-696.

[2] 刘会,荣良群,魏秀娥,等.基于卒中登记的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7(34):6689-6692.

[3] 束汉生,田绪平,王昊,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脑性盐耗损综合征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2014,13(10):1419-1420.

[4] 郭晓菊,邢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主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7(2):307-308.

R543.3

B 学科分类代码: 32024

1001-8131(2017)05-0495-02

中山市卫生局项目(2014A02036)

2017-05-18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