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盐盐业技术转化与应用中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中盐战略转型

2017-11-06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盐业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中盐金坛创新能力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盐盐业技术转化与应用中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中盐战略转型

■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盐盐业技术转化与应用中心于2014年6月成立,是中盐总公司依托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中心现有研发人员6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5人,博士6人,硕士18人。

中心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关键技术作为增强所依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坚持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结合,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工艺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推动公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一、 “四大创新”建设造就科技硕果累累

创新体系建设。技术中心成立后,下设矿山开采技术、热电技术、卤水净化及制盐技术、特种盐技术、仪一成果技术、分析检验技术、信息化技术共7个学科组,各学科组按照各自设定的课题开展针对性远瞻性研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培养并吸引了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创新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研究中心岗位职责、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办法、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管理办法等,以保证研发活动的有效进行。

2016年,技术中心开展了知识产权贯标体系建设。通过绩效考核与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促进各学科组专利申报数量逐年稳步增长。通过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提升专利申报的质量。

为进一步支撑研发工作,中盐金坛每年用于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和工程技术的费用也逐年增加,2014年投入研发费用4182.71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1%,2015年投入研发经费4339.09万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4%,2016年投入研发经费3394万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3.5%。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中心建设有四个标配实验室和一个化验室,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检验仪器,包括ICP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哈希便携式浊度仪、765精确加液器、835全自动电位滴定仪、814全自动样品转换器、861+844双通道离子色谱、723分光光度计、WS碘量仪等,以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开展。

2015年,完成了技术中心中试车间建设,总面积900余平方米,用于产品及技术的深入研发。2016年,依托中盐金坛公司开展的两化融合贯标体系建设,技术中心研发项目管理考核系统已上线运行,有效的提高了项目研发效率,并通过信息化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生产系统和供应链系统提供有效支持。

创新产学研合作。2013年,技术中心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卤水净化一级反应过程的优化工艺开发”,并根据矿区卤水未来变化,调整研究方案,将原卤中的硫酸根指标由7g/l升至10g/l;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展“液体盐中硅、碘微量元素脱除技术开发”以及“浓盐水综合利用”项目,前者已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后者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目前已完成验收。

2014年,与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液体盐的研发与应用,并申报了2014年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立项,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获得授权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制定目标产品企业标准两项。

2015年,与清华大学合作,针对中盐金坛的盐穴资源,开展采用盐穴作为储气空间的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前沿研究,目前已通过国家能源局审批,将建成国家级试验示范工程。同年,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展“燃煤电厂烟气膜法超高效处理技术研究”,利用南京工业大学在膜技术上的优势解决电厂烟气排放浓度高的问题。所有这些合作推动了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为公司打造循环发展模式提供了科技保障。

科研成果。通过三年来在科技方面做出的努力,目前,技术中心已进行了盐穴利用、压气蓄能发电、制盐工艺、卤水净化、盐泥综合利用、膜法除硝、节能发电技术、特种盐开发及各类节电、节水、环保先进技术等众多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已经研发出双膜法液体盐、造粒盐、新型除冰剂、洗菜盐、低钠盐、肠衣盐等,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盐泥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固废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安全环保,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有效的解决了行业难题。

目前中心已拥有4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项。近几年,共获得6项省部级奖项,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盐金坛公司也于2015年顺利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其全资子公司江苏加怡热电有限公司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二、未来三年面临的挑战

中心在三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着不足:对于中心虽很短,但也暴露出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对于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的重大技术课题研究力度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的高端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尚未能独立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课题),高端科技人才数量不足,盐穴综合利用专业研究机构还需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软硬件配置都尚未达标,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还未取得突破,企业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在机制上,中心将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健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在中心上下营造尊重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技术上,中心将通过多层次合作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加强技术储备,提高技术水平。积极申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重大项目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大引进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做好卤水净化及制盐技术、特种盐产品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抗结剂技术研究,特别是在盐穴利用工程领域作出示范带头作用。在盐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条件下,以健康民生理念,建设符合食品安全体系要求的包装仓储体系、开发面向民生消费的生活用盐。通过中心全方位的研究开发,逐步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创建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制定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支撑公司的产品转型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中心将加大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技术人才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地质、化工、热能、食品工程等方面人才,充实科研力量;培养和引进有职业道德、有技术专长、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优化企业人才结构,组建专业研发团队,重点开展特种盐、盐穴利用、膜技术应用等领域课题研究;进一步扩大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特别要培养重大技术研发领军带头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百尺竿头,还须更进一步”。技术中心将继续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装备,开发、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形成一系列盐穴综合利用技术、盐产品制备技术、盐泥综合利用技术,实现井矿盐的资源化利用,并改造完善传统的制盐工艺系统,通过成果转让、技术咨询、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方式向相关企业提供服务并进行技术辐射,逐步实现“市场-研究开发-工程化-市场”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中盐战略转变。

(作者单位: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李红艳)

猜你喜欢

中盐金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水一方
心中的党旗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五彩山谷
雪花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