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西曼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7-11-06

民主与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俄国研究会

文 何 兰

张西曼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 何 兰

1995年,张西曼百年诞辰之际,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王兆国称颂张西曼:“是进步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在十月革命前后,他两度到苏俄学习,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国共合作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王兆国的赞颂代表了执政党对张西曼的高度肯定与全面评价。本文仅就张西曼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问题,从五个方面展开叙述与分析。

俄国传播路径的最早开拓者

俄国路径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最为直接,也是对中国革命进程影响最为深刻的路径之一。张西曼则是俄国路径的最早开拓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大规模的留俄潮掀起之前,张西曼即曾两次赴俄学习考察,为马克思主义及俄国革命经验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西曼的第一次赴俄。早在辛亥年间,张西曼即已远赴俄国学习。其时,年仅16岁的张西曼还是京师大学堂的一名学生,但已经是一位活跃的民主革命参加者,也因此成为清廷缉捕的对象。为躲避清廷追捕,张西曼放弃学业,北上留学俄属海参崴,进入当时该城俄帝国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后改称东方大学)研习政治经济。期间,张西曼曾赴莫斯科及彼得堡进行考察,因此接触到普列汉诺夫以及列宁的著作,由此萌生中俄革命互助的思想。1914年,张西曼归国,在东北三省从事革命工作。期间,张西曼最为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1917年在东北与友人共同创办东华学校,该校后来成为东北建党和国内革命者赴苏俄留学的据点。张西曼在东北的活动是其经由俄国路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张西曼的第二次赴俄。十月革命发生后的第二年,张西曼再度赴俄。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有关十月革命的宣传材料,认识到“十月革命必有伟大的成功前途”,从此矢志于俄国革命道路的宣传及俄语人才的培养。被视为“中共党内赴俄学习的先驱者”的瞿秋白,正是受惠于张西曼的影响与教诲,而在1920年以北京《晨报》通讯员身份踏上赴俄考察之路,在向国内及时报道俄国革命进程的同时,瞿秋白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而形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从以上张西曼的两次留俄时间及经历,以及张西曼留俄之后的活动及其影响来看,其在留俄路径上的开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社会主义研究会的最早创建者

就马克思主义团体这一极为重要的传播载体而言,张西曼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创建者和真正组织者之一。

上世纪初的北京大学,因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十月革命及五四运动之后,北京大学又成为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策源地与中心。张西曼十分关注北京大学在政治潮流方面的引领作用。五四运动爆发的前夜,在俄考察的张西曼,即致函蔡元培,主张发起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在适应中国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将十月革命的经验运用于中国。1919年 7月,张西曼应蔡元培之邀,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室。在蔡元培的支持之下,张西曼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社会主义研究会,以接受十月革命经验,培养中国革命人才。根据张西曼《历史回忆》一书的记载,当时参加社会主义研究会还有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邓仲夏、瞿秋白、陈独秀等人,全国各大城市还设有分会。后来因成员内部主张不一,社会主义研究会发生组织分化,产生了形形色色冠以社会主义名目的社团。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宗旨的李大钊、陈独秀,分别于1920年3月和5月,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周恩来、王尽美、恽代英等在长沙、天津、济南、武汉等地也成立了相应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至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历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张西曼作为十月革命以后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社会主义研究会的创建者,其引领潮流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可。

《俄国共产党党纲》最早的翻译者

在马列主义文本翻译方面,以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影响最大。其可以圈点之处在于:

第一,张西曼是《俄国共产党党纲》最早的中文本翻译者。该书最早出版于1920年8月,与之共同面世的还有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同月,陈独秀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作为中共第一个党组织,起着中共发起组织的重要作用,是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俄国共产党党纲》与《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同时公开出版,且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步,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预示着中共的行将诞生。

第二,该书在中共成立前夜面世,为中共制定党的纲领提供了借鉴。研究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中,有关党的名称、奋斗纲领、组织原则等内容与《俄国共产党党纲》基本相同,表明张西曼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确实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纲领提供了借鉴。当时,各国共产党均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中国共产党参考俄国共产党党纲制定纲领,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第三,《俄国共产党党纲》的发行,对于加强中共党员的理论水平,壮大发展党的队伍,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重大。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中共一大的中文文本,由海归的英文版与俄文版的一大党纲两相对照来看,一大纲领十分简约,两页15条,寥寥千字。即便如此,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大纲领亦无法公开发行。与简约的一大纲领相比,张西曼译本的《俄国共产党党纲》有50页之多,且内容细致,涉及到政治、民族、军事、裁判、教育、宗教、经济、乡村经济、分配、货币和银行、财政、居住、社会安全保护和人民健康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在制度上,举凡会议程序、工作方法、组织结构、民主集中制的操作方法等均有详尽的解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初创期的中共组织建设及思想建设提供了合适的、可资借鉴的范本。无怪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至1927年,将《俄国共产党党纲》作为“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的音译)系列丛书的第二种”连续印行六版。国民革命达到高潮的1926年,《俄国共产党党纲》同时有两个版本流行,可见该书在大革命期间发行量之大、影响力之广。

孙中山联俄决策的最初影响者

张西曼也是向孙中山介绍俄国革命的最早介绍者之一,从1918至1922年,张西曼先后三次谒见孙中山,对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形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迎来中国国民革命的第一次高潮。

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张西曼所译《俄国共产党党纲》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之际,又为国民党提供了“效仿苏俄改造国民党”的借鉴。1926年是大革命的高潮之年,时任武昌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俄文法政学系主任,同时担任国民政府政治顾问的张西曼,为配合北伐期间武汉国民政府建制的需要,于1927年翻译出版了《苏俄民法》《苏俄刑法》和《苏俄宪法》等法律文献,以便于国民政府立法的参考。

国共合作旗帜之下的国民革命尽管最终因蒋介石的背叛而致失败,但对于年轻的共产党来说,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的纲领在大革命中得到检验;中国共产党经历大革命的洗礼,得到成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并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由此看来,大革命可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的开局,而张西曼在促进国民党改组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主科学之魂》
书画九三学社先贤系列之
张西曼 肖像
作者:杨锐(素描)
北京市九三学社书画院编,学苑出版社出版

(作者为扬州市职业大学历史系教授)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俄国研究会
七颗钻石
波兰睡眠研究会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浅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