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04赵钰霞舒成强幸晓佩汪超

城市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古诗词

赵钰霞+舒成强+幸晓佩+汪超

摘要:自然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包含了较多的自然原理与规律,这对于注重感性认知的学生来说,理解这样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倡在地理课堂中引入包含自然地理学规律的古诗词,以文释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文学氛围中学习自然地理,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教学资源;文学性质

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包含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组成地球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知识,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而现在的高中把地理学科划入文科,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地理课堂营造了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学习自然地理部分具有较大困难。而大量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古诗词,在表达诗人情感之外还揭示了自然地理原理和现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巧妙地把这些诗词运用到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将会丰富地理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古诗词中体现的自然地理原理与现象

地理,被称为“囊括世界的知识”,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文学中,有大量的古诗词蕴含着自然地理学知识。例如:

(1)古诗词与锋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揭示了快行冷锋过境历时短、移动速度陕的特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描述了我国江南地区由于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揭示了暖锋过境移动速度慢、并带来温暖湿润天气的特征。

(2)古诗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人间四月芬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揭示了垂直地带性的规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淮南子》)揭示了纬度地带性的规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揭示了地域性差异。

二、古诗词应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作用

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古诗词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地理课堂,为自然地理的学习创造更有活力的氛围。高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包含了较多原理和规律,教师平铺直叙、单调无味的语言会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逻辑思维易疲劳。把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用已学过的古诗词表达出来,可以为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创造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古诗词的应用,把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赋予文学的性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自然地理中的原理和规律,同时便于对比相似自然现象的异同。例如,在讲到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的成因及特点时,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三句诗运用于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对比三者的区别。

三、古诗词应用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实践案例及教学评价

本文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对古诗词应用于自然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难点是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目标是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知识点,教学过程较枯燥乏味,教与学的效果均不佳。

2.运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本77页,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河流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侵蚀方式以及对河谷的影响、河流不同发育阶段的地表形态。让学生比较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第二步:由教师讲授河流堆积地貌的概念,并用课件展示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不同类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的具体形态。然后教师精讲三种不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并让学生归纳三类河流堆积地貌的位置以及地貌特点。

第三步:通过总结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与特征,得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四步:结合唐代诗人胡玢的诗《桑落洲》与问题来总结、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名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下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图中的哪一位置?[②]

(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为什么?[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南岸受侵蚀作用。]

(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泥沙堆积]

3.教学评价

在此案例中,古诗词作为总结与整理重要知识点的工具,体现了它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首先,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这首诗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因此不难建立诗句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诗中的“古岸崩欲尽,平沙常未休”分别描述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描述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多分布于河流堆积地貌。其次,此案例中根据诗句和图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本节课内容包含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三个知识点。把古诗词与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便于学生活学活用。

四、运用古诗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把蕴含自然地理知识的古诗词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多种积极性作用,但是不合理的应用古诗词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地理教师在运用古诗词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所選用的古诗词应该是学生已学的或者较易理解的

引用学生已学或容易理解的古诗词易于建立古诗词与自然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如果选取的古诗词对于目前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生僻或者难以理解,学生就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而不是发现古诗词中蕴含的自然地理现象及其原理。

2.在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应该适时

古诗词可以作为课堂的引入部分以导入新课,也可以作为攻克重难点的利器,还可以作为知识点总结与整理的工具。在本案例中,引用古诗词主要作为知识点总结,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引用诗词,学生可能会摸不着头脑。

3.在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应该适量

在地理课堂中过多的运用古诗词,一方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于古诗词,从而丧失地理课堂本身的色彩,另一方面,过多的古诗词容易让学生记忆混淆。因此地理教师在选用古诗词时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上的多,而是应该注重质量上的精。

结语:地理教师把古诗词这一跨学科教学资源运用于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可以为课堂增加色彩,帮助学生攻破自然地理学习的重难点,为学好自然地理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古诗词时还应该注意遵循适时、适量、难易适度的原则,从而做到古诗词的合理应用,为自然地理的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通讯作者:蒋良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高职教学翻转课堂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猜诗词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