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题化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04黄胜海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结合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文件精神,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改革适当其时。专题化教学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专题教学改革中,就应该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有重点的讲课。通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主要的内容专题化,以专题的“点”带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涵盖面。突出“重点”,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研究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专题化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
1 专题化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大趋势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结合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文件精神,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改革适当其时。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学生的实际,全面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論课教学改革要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魅力,彰显马克思主义鲜活的生命力吸引力影响力。要大力推进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
在过去的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法对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研究生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看小说的“低头族”不少。为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把研究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思政理论课堂上,应当进行思政理论课改革,推行专题化教学。采取专题化授课的方法,把教材内容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实现教与学互动,教与学相长。大部分研究生都能在课堂中进行思考了。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为形式。从专题化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来看,成效初显。研究生普遍反映专题内容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研究生的思想与学习实际,上课“抬头率”满意率获得感明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得到提升。
专题化教学,是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将课程内容按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划分为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若干个主题,分别围绕这些主题确定教学方案,并以这些专题为依据,开设一些针对性强、内容完整系统的系列专题课(胜令霞,2011)。专题化教学,是针对社会现实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从中选取若干问题形成专题进行深入分析讲授的教学方法。专题化教学关注差别教学。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的是孔子,孔子指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孔子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
2 专题化教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目的,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硕士研究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跃、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研究生的学习应该更加注重自身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更加注重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强化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题化教学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专题教学改革中,就应该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有重点讲课。根据研究生的需求,重点帮助研究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主要的内容专题化,以专题的“点”带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涵盖面。突出“重点”,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让研究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深入,完成教学任务。专题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研究生去把握基本的理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研究生分析、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专题化教学就是针对一些现实中经常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专题性研究和教学活动,因而教师是有重点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公共思政理论必选课程专题化教学内容设计
以“马工程重点教材” 高校研究生公共思政理论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为例。一学期9周、12周或18周教学时间,9次课、12次课或18次课,周4学时、周3学时或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通识教育公共基础思政理论模块类必修课程,研一开设。根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为9个专题,有3个设计方案。
9个专题,一个专题2次课,共18次课。开展1次平时期中考查课。开展6次课堂研讨交流课,可以3周开展1次。最后开展1次期末总结复习辅导课、1次期末考查课。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研究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排。endprint
教学进度表、课后参考阅读经典书目:(见制表(三))
综上笔者三十年(1987-2017)高校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结论: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完全学分制,专题化教学是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大趋势。
注释
“马工程重点教材”: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
[3]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4]顾海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2版.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R],新華社.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R],新华社.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R],新华社.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10]程昌明译注:《论语》[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1]黄胜海.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6(19).
[12]黄胜海.论机考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考试改革中的应用[J].卷宗,2016.8.
作者简介
黄胜海(1968-),男,汉族,广东梅州蕉岭,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经济学学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科生导师,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1987年起在广州高校求学,1991年起在广州高校执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一带一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