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

2017-11-04孙玉

城市地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孙玉

摘要:公众参与推动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民主化进程,体现了城市建设管理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本文探讨现代城市建设管理中参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公众参与;程序和对策

民主的城市管理制度在各个城市广泛展开以后,各个城市的居民都踊跃参与城市管理的各项活动。政府对于城市建设管理采取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这就说明政府实行民主政治的意愿在增强,政府在积极的响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号召。在这种方式中,公众在积极表达参政的意见,表明公众的政治觉悟也在不断地提高,从以往的不关心政治或者是关心不到政治到现在的能够参与政治,都反应了时代的进步。政府是在科学的决策时候推行的城市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科学决策的前提应该包括集中民智,采纳公众的意见。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良莠不齐的,但是民众需要表达。在这种互动中能够更好地避免政府触犯公众的权益和底线,有利于减少社会危机的发生。同时,民主的方式可以让公众在政府推行政策的过程中减少阻碍。

1公众参与机制的现实意义

1.1有助于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一条条“加快把世博经验转化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扩大公众参与。提出这条建议的原因就是在世界瞩目的世博会当中,上海作为举办世博会的城市获得了观看世博会者的一致好评,不仅是因为盛大的世博会,也是因为上海城市建设管理。市民管理,公众意见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公众的全力开始收到保护。公众提意见的主要是保护、公共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具有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的客观条件和现实需求这些细节虽然影响不大,但是确实与公众的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有关于建立城市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的相关提问中,有人提出市民参与的观点。这就说明公众参与是具有帮助建立城市管理呢长效机制的作用的,因此,有坚持公众参与机制的必要。

1.2有助于均衡城市经济的有序发展

这个作用强调的重点在于“均衡”二字。一个城市要发展得更快更好,一定是强调整体的发展。但是现实是有许多城市的发展是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的,这些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上层制订城市管理制度的领导者注意到,因此可能会导致一个城市的发展更加不均衡,最终导致城市的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公众参与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制度存在的漏洞,或者是反映一些上层决策者无法看到的细节问题。在不断增强,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参与要求日益增强,因此开辟通畅的合法参与途径,并且运用最先进的手段让信息及时传达是值得重视的。

1.3公众参与是世博精神的重要传承

蒂贝琼卡在迎世博时致电中国的文章中说道:“美好的城市得以建立,目标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即当地政府、私营企业以及城市居民都要清楚什么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困境。人们只有把自己当作城市的主人,并为其取得的成果而感到由衷自豪,这座城市才能真正取得可持续发展。”这番发言很好地反应了世博会和上海的城市管理的精神,即公众的共同参与。公众参与了才能够对城市建设的成果怀有期待,才能够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心意。如果一个公众在城市管理中提出了对乱扔垃圾的现象加以管制的意见,那么他本人一定会先考虑自身的行为。因此,公众的参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一项制度的推行的顺畅程度。

2我国建设公众参与制度的对策

2.1以转变观念为前提

要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首先要让公众改变以往的制度都是由上层来决定,政治与自己无关的之类的观点。在很长时间之内,中国实行的都是比较独断的政治制度,决策由政府和领导者来制订,民众只能无条件服从。但是现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应该有更加新的面貌和更先进的制度。民主可能是以前的许多人不曾想过的,因此要改变公众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政府表示自己的态度。在本地的电视台和广播新闻中,公开表示对于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行为非常欢迎,并且对于好的建议会接纳,对于民众反应的问题一定会积极地尽快解决。加大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才能够让公众放心地表达自己。

2.2以社区自治为条件

让公众大范围地参与政治,首先要让他们管理小区域,比如说他们所居住的社区。社区的决策影响的公众相对来说更少,对社区的管理也是对于公众管理能力的一个锻炼。社区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和公众的生活相关的事,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公众更有参与的兴趣。先让社区进行自治,也是对于公众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社区自治的过程中,有表现比好的居民,或者是提出优秀有用意见比较多的居民可以推荐他们去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决策的制订。

2.3以培养团体意识为基础

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前提是他是能够代表大多数居民的意愿的,不能是代表了自己的个人意愿去提意见,因为人都是有利己性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他就不能以一己私欲为先,他的管理意见应该是代表公众的,至少是代表了大部分的公众的。因此,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之前一定要有团体意识。比如说在进行城市绿化的时候,他应该优先考虑整个城市的市民以及所需要的成本,要考虑能够最大地让市民获益。可能最后的结果是绿化的地区离参与者居住的区域很远,但是能够保证大部分受益是最终的目的。

2.4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实现公众参与目标

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就需要先明确职能的定位。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够形成更加具体的方针政策,才能够帮助整个城市的市民更加有动力。从2011-2020年,我们先把公众参与的框架和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并能有效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收到明显成效。

总之,公众参与是民主制度的体现,有利于城市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