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传统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2017-11-04邓少华鲁文艳

城市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族武汉市街道

邓少华 鲁文艳

摘要:民族传统节日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生活的作用。我国民族众多,汉族是主体民族,汉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有趣的节日,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极富旅游开发价值。现代社会,民族传统节日旅游是国内外旅游的一大特色,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花朝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武汉市新洲区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拥有八百年的历史,新洲区政府将传统节庆与旅游相结合,发挥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然而,花朝节的举办仍存在物资交流场地杂乱、娱乐项目不丰富、花朝主题不突出、受众人群以农村人口为主等问题,为更好地举办花朝节,建议采取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改善节庆举办场地;扩充市场经营主体,丰富娱乐活动;聚集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凸显花朝主题;转换举办思路,满足城市游客需求4个措施来加以改进。

关键词:民族传统节庆;旅游开发

1.民族节日旅游开发现状

民族节日是民俗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世代相传的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内呈现的文化事项,它由一系列习俗组成,具有丰富生活、促进地区交流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作用。我国民族众多,由以汉民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出趣味多样的节日,节日举行期间民众通常以美食、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予以庆祝。民族节日数量众多,仅汉族'b民族就有春节、路神节、元宵节等39个节日,加之少数民族的节日全国民族节日数量实属繁多;所有节日大致分成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六个方面;节日多起源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春节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节日不仅是寻常生活中一种庆祝形式,还具有标定时间、增色生活的作用,其中汉族节日广为传播,并成为国家制定节假日的依据,节日还衍生了节庆餐饮、节庆服饰、民族节庆旅游等相关产业。总体而言,我国民族节日数量多、类型广、历史渊源长、影响广泛,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基础。

民族节日旅游是节庆旅游的—个特色分支,国外著名的民族节庆有德国啤酒节、西班牙斗牛节、巴西狂欢节,分别拥有205年、700多年和164年的历史,节日举行期间吸引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前往参加,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成效较为突出的民族旅游节庆有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拉萨雪顿节、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等,举办地点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多是在少数民族节庆的基础上开发而成,汉族的民族节庆的旅游开发较少。

国内旅游学者对民族节庆的研究集中在民族节庆资源开发方面,着重阐述了民族节庆旅游开发的普遍问题、节庆开发与文化保护、民族节庆旅游纪念品设计、政府参与模式、体育和演艺因素的开发应用、节庆宣传及特色民族旅游节庆的个案研究7个方面。

2.汉族传统节庆的旅游开发优势

2.1节日众多,资源丰富

汉民族节日共有39个,从时间尺度上来看涵盖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分布,其中正月节日最多,占全部节日数量的1/4,其次是腊月,占全年节日数量的12.82%,再次,阴历2月、5月和7月分别占全年节日数量的10.25%,节日类型多种多样,有祭祀神灵、祈福上苍、感应自然变化等不同种类,节日庆祝活动丰富有趣。

2.2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

民族节庆是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因信仰崇拜、历史事件等而形成的节日活动,大多数民族节日拥有久源的传承历史,在民族变迁过程中逐渐开设完善,进而形成一整套庆祝方式。我国汉民族是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民族节庆陆续创立,人们为表达对节日的喜爱,纷纷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例如汉族最为隆重的春节便有吃年夜饭、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挂中国结、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这些活动丰富有趣,世代传承。汉族是全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各节日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深植于遍布海内外的汉族人民心中,因而,汉族节日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3受众广泛,市场条件佳

汉族是国内的主体民族,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0%,国内主流文化是汉族文化,汉族传统节日影响广泛,我国的休假制度便主要依照汉族节日时间而制定,随着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和民族融合政策的推进,其他少数民族逐渐接受并共同庆祝佳节,汉族的传统节日已经不再是汉族独有的文化事项,在国外,汉文化圈囊括东亚、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华人聚居区,汉族节日在这些地区倍受青睐,这为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提供了扎实的市场基础。

3.武汉市新洲区花朝节旅游开发

3.1花朝节简介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有“踏青”、“赏红”、“种花插花”、“挑菜”“装狮花”、“放花神灯”、“吃花”、“戴花”等风俗。花朝节的起源有几个版本,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最晚在唐代形成,花朝节的记载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早春》中有“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的记述、卢纶在《题念济寺晕上人院》中写到“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等。宋代以后花朝节走向沒落。

如今杭州、苏州、宁波和武汉新洲区的花朝节仍较为盛行,少数民族中壮族、白族等也有庆祝花朝节的传统。

3.2武汉市新洲区花朝节旅游开发现状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花朝节是湖北省、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因寺庙修建而兴,实质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庙会,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花朝节每年吸引鄂豫皖湘赣5省20余县市的人员前来参加,已经成为鄂东一带规模最大的民间集会。

2003年武汉新洲区政府为将旅游与节庆相结合,开始以政府主办的模式在新洲区旧街街道举办“花朝文化旅游节”,之后每年不断,经过探索努力花朝节在以农用物资交流为主的基础上,已部分融入民俗表演、游赏踏春等活动,喜爱人群日渐增多。endprint

3.3武汉市新洲区花朝节旅游开发策略

花朝节备受人们青睐,然而,其举办仍存在物资交流场地杂乱、娱乐项目不丰富、花朝主题不突出、受众人群以农村人口为主等问题,市场范围有限、经济和社会效应有限,未能最大程度上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为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生活和促进新洲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建议采取以下4个措施予以改进。

3.3.1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改善节庆举力、场地

武汉市新洲区商务和旅游局是该地花朝节的主办主体,新洲区在花朝花节举办期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花朝节举办场地杂乱已有目共睹,2015年曾发生举力场地三庙河干涸河道水位急涨造成客商被困的现象。花朝节是新洲区旅游开发的第一大节庆,新洲区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腾挪并充分利用旧街街道现有建筑空间,或在日后发展过程中将旧街街道打造成为以“百花圣地”为主题的花朝小镇,以此将花朝节的举力场地引入到街道主体社区中去,提高社区参与力度,旧街街道政府发起并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美化街道环境活动,盛会举办期间政府加大安保和环卫管理力度,确保节庆安全有序进行。

3.3.2扩充市场经营主体,丰富娱乐活动

由于经营场所的流动性,目前而言参与花朝节的市场主体为农用物资商贩,他们在花朝节前夕赶往会场,布置经营摊位,新洲区街道居民参与力度较小,相关的服务业经营者参与力度不足。为丰富花朝节活动,新洲区政府应引入多元市场主体,鼓励居民在旧街街道上建立农家乐、乡村旅馆和针对不同类型游客的娱乐场所,吸引与花、乡村、文化活动相关的娱乐活动,如:百花仙子巡游、乡村游戏大乐场、鄂东民间手工艺体验坊等,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热情。

3.3.3聚集周边乡村旅游资源,凸显花朝主题

花朝节的举办地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道地处大别山山麓,是由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道、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和旧街街道所组成的武汉市新洲区东北部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旧街街道管辖范围内的问津书院是湖北省唯一的孔子遗迹和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旧街街道社区周边还拥有油茶基地、茶园、中草药园、优质渔场等乡村旅游资源。花朝节庆产品的开发可扩宽思路,充分利用以上乡村旅游资源,将游客吸引到地域更为广阔的周边乡村中去,此外,花朝节是以“花”为主题的节日,武汉市新洲区的花朝节虽接地气,但有跑偏轨之嫌,应加大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乡村居民改造自家院落为花田农居,节日举力期間增设与“花”相关的活动。

3.3.4转换举办思路,满足城市游客需求

乡村旅游是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的重要方式,具有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传承乡村文化的作用,乡村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是与之相邻的城市居民,花朝节作为武汉市新洲区的优秀旅游节庆应发挥引领乡村旅游的作用,在针对乡村居民的基础上扩展武汉城市圈城市居民市场,配套相应餐饮、住宿旅游服务设施,为城市居民的乡村游提供便利条件。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族武汉市街道
穿盔甲,慢慢爬
热闹的街道
细雨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街道生活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太阳“跟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