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空间生产为基础的乡村空间规划以及转型

2017-11-04牛静

城市地理 2016年5期

牛静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的观点中,认为社会与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空间既是“工具”,又是实现的“目的”。作为工具的空间,是推动社会改良的强有力手段,空间整合和转型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目的空间则承载着浓郁的人文价值和场所精神。本文主要对以空间生产为基础的乡村空间的规划和转型进行探究。

关键词:空间生产;乡村空间;规划和转型

在20世纪初期,乡村地理学就开始对乡村空间聚落的演化特征进行侧重性的关注,随后经济学和行为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共同介入,对乡村空间演化的研究工作也逐步深入到动力机制的转型上来。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空间也开始转向新的领域,即对空间的重构策略研究。乡村空间的转型与重构在研究视角上也逐步偏向统筹城乡一体化,在研究内容和策略方面,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进行深化探究。

一、空间生产的概念。

1970年,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首次把空间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进行深度结合,创造性提出了新的理论一空间生产理论。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包括具体空间和抽象空间。具体空间指具有使用价值的并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场地;抽象空间指因为国家机构或者商品生产占用某种社会关系属性的空间,并且具有交换价值。空间不仅是物质生产的器皿和媒介,还是社会关系的容器。对空间的利用,要和利用机器一样,当代的资本主义生产要从空间中的物的生产转向实际的空间的生产。空间是资本增值的手段,对空间从占用到消费的过程,本质就是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

二、乡村空间转型中的问题。

1.乡村问题。

在乡村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人口和土地方面的问题。人口方面是指降低村落密度,减少自然村并整合成行政村,建设中心城镇,是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促进农田整体分布,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人口集聚,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土地方面是指土地的流转,必须改变农业分散的经营格局。乡村人口的减少为耕地的流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和产品经营化水平。例如2012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平均每户经营耕地是2.0亩,劳动人均0.84亩。土地不再是乡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副业成为城市化甩脱不掉的尾巴。

2.去生活化问题。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就是社会产品,每一个特定的社会都会历史性地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发展模式,社会形态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空间形态的变化。在后工业时代,资本通过物质环境去实现对资本的积累。在资本增值的驱动下,作为商品的资本被大规模地生产出来。例如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乡村之一的苏南乡村,被城乡二元的格局打破,卷入到运转资本的逻辑中。加上商品化的空间,对原有的以血缘和地缘构建起来的社区文化冲击,传统的粉墙红瓦的建筑风格被打破,乡村聚落的生活空间格局被改造为城市社区模式。

3.自主性问题。

随着城镇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公共服务的特点也改变了城乡分割局面:乡村地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推广,以人口为基数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运行标准略高城市,城市教育卫生机构加强协作制度等。从服务、生活和就医等多方面,都是居民自愿走向与城市接轨的城镇一体化,居民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推进城镇一体化的工作。

4.空间正义问题。

空间正义,指正义的空间维度,将空间当作物质性的存在,在空间的生产和生活中注重维护各阶层和不同群体占有利用空间进行的生产、生活的权利。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注意坚持乡村原居民的利益为重,以人为本。建立与城镇化相应的公共财政政策和资源与人才的支持措施,弥补城镇化空间生产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重视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

三、应对方法。

1.空间问题的解决。

在城乡对等关系的指导下,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观念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其仍保留了一部分的生活习俗,这就形成了农村生活空间功能形态上独有的乡土性。乡村也是城乡一体化的主体,不能全部复制符号化的城市空间,需要对乡村住宅和公共空间进行传承和创新结合,发挥乡村生活空间的特色和优势,延续乡村生活空间对乡愁和回忆的维护。我们不能否认空间生产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的积极作用,但是也要注意不加节制的空间生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空间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利用。

2.规划发展的对策。

在城乡一体化的正确带领下,合理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佳集聚区和规模,是形成合理分工和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格局,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的前提。在乡村规划上,既要见物,也要见人,规划实践要以具体的人的需求和发展来构筑空间,空间的优化配置要弘扬基本的人文关怀。同时,对乡村规划理论的创新,应尊重市场的导向作用,采用国家权力下放和单向对农村的整合等民主形式提高乡村空间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确定,城乡关系正在走向平等和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在这个新的社会塑性空间中,也要尊重从属社会的转型。同时,在新型城乡关系中,乡村规划要突破物质空间的旧规矩,统筹协调城乡社會经济和空间动态的关系,规划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主线脉络,谱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