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发展分析与管理实践

2017-11-04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赵 亮, 鲍 宇

(中国矿业大学 a. 科学技术研究院;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发展分析与管理实践

赵 亮a, 鲍 宇b

(中国矿业大学 a. 科学技术研究院;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是强化主管部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深入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组织形式与程序、指标体系、评审专家选择以及评估结果确定4个方面分析了评估规则的历史演变以及2015年发布的最新评估规则的实施模式;结合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评实践,探讨了评估工作组织筹备方法,提出围绕“两种能力”凝练标志性成果、根据各评估阶段侧重点进行自我调整;阐述了新评估体系下实验室在规范日常运行与管理、落实条件保障、强化研究规划与成果积累、落实科教融合等方面的促建作用,为实验室以评促建提供了途径,对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身内涵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管理实践; 教育部

0 引 言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依托直属高校以及地方高校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高校汇聚科技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从1998年开始启动建设,经历了试点建设期、快速发展期、平稳建设期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在建设和运行的实验室共有636个,涉及到264所高校,覆盖了90%以上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二级学科[2]。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规范建设与运行,切实发挥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节点的作用,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10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数理、地学领域的实验室评估。该次评估工作首次依据最新评估规则实施,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评估的具体工作。

实验室评估目的在于“以评促建”,通过规范实验室运行来推动其健康、稳步发展[3-5]。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应将实验室评估规则要求切实落实到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工作实际。

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发展分析

教育部在2003年印发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试行),2007年印发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进行了修订。评估对象由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期满2年的实验室变为运行期满3年的实验室均应参加评估,在组织形式、指标体系、评估结果等方面也都进行了调整,以下将结合2015年地学领域评估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1.1评估组织形式与具体程序的变化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① 为主管部门释放评估压力,减轻主管部门常规事务工作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管理与规划管理上[6];② 第三方评估通过组织各领域专家更易于客观公正地开展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的评价工作[7];③ 第三方评估符合国际上实验室评估或绩效考核的惯例[8-9]。

评估程序由原来现场考察加综合评估2个阶段,变为初评、现场考察、综合评议3个阶段。

(1) 初评阶段。按学科领域相近的原则将实验室分成若干组召开初审会,专家组集中开会听取实验室工作报告,改为打分。小组排名前20%和后20%进入现场考察。需要注意的是,依托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建设的实验室分别排名。该阶段其他实验室人员可以旁听,有利于各实验室间相互学习有益经验。

(2) 现场考察阶段。专家组听取实验室和依托高校的汇报,核查材料并现场考察实验室运行情况。该阶段,重点核实依托高校围绕实验室运行与管理在人、财、物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增加了访谈环节,随机抽取实验室人员,侧面了解实验室运行、管理、人才培养、科研组织等情况;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和规范管理也是重要考察内容。

(3) 综合评议阶段。成绩相对靠后的实验室需要参加该阶段的答辩,根据排名确定实验室评估的最终结果。

1.2指标体系的调整

新评估体系在各指标的内涵上增加了如下要求:

(1) 在研究水平与贡献方面,强调了实验室面向国家需求开展科研服务的能力。① 在评估要求中明确提出对国家、行业、区域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② 对应用基础研究类成果强调要有实效性,应实现成果转化并获得经济和社会收益;③ 代表性成果增加了重大科学仪器研制开发、实验技术方法创新和改进、为宏观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政策参考建议或依据等方面的内容。

(2) 在研究队伍建设方面,新指标体系增加了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40岁以内青年人才引进的要求,防止后继人才不足。

(3) 同旧体系相比,新体系将人才培养独立出来,并结合了学科发展方面内容,强调要立足高等学校,做好科教融合。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基地,应服务于学科发展,支撑学科发展;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要将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验室应成为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实践平台。

(4) 在实验室运行管理方面,明确了实验室的规范运行工作以及依托高校的支持。首次强调做好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站及时公开发布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情况,现场考察阶段的核查以网站公布内容为准;依托单位配套运行经费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

1.3建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库

科技计划项目采取专家评审已成为一种趋势[10-12]。今年,教育部面向各部委和高校征集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建专家库。专家库由院士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重大项目首席、创新群体负责人、重要奖项获得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副主任、高校二级岗教授等具备较高学术影响力以及有比较丰富的重大基地管理经验的专家等组成。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的选择既充分考虑到学科相关性,又兼顾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专家名单在评估前予以公示;初评与现场评估阶段的专家不存在交叉,尽量降低评估中由专家产生的评分偏差[13]。

1.4细化了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以往实验室评估结果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和较差等3个等级;新评估规则划分为优秀、良好、整改和未通过等4类,并且明确划分了比率,优秀不超过15%,整改和未通过不少于10%,同时取消了“免评估”的条款。2015年度评估是历年来实验室淘汰力度最大的1年,以地学为例,50个实验室中5个为较差。2009年以来评估结果汇总情况如图1所示。

2 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体会

2015年,依托我校建设的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加了地学领域的评估,通过参加评估工作,体会是:

图1 2009年以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汇总

2.1提前组织,充分准备

评估工作涉及实验室5年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成果、合作交流、开放共享等多个方面,包含的数据量大,且内容要求详实,所以,最好提前半年至1年开始着手。① 梳理好评估申报材料;② 做好实验室物理空间与环境建设。由于评估涉及重点实验室的每一位老师、每一处实验空间,最好要实验室全员调动,全员投入。在此过程中,建议使用文献管理的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专用软件程序进行管理。在文档归类上,从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研究人员档案、承担项目、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做到条理清晰,查询方便。

2.2做好各方面成果的凝练,突出“两种能力”

实验室代表性研究成果体现了实验室的综合实力及最高科研水平,应结合实验室现有各类科研成果充分凝炼,而不是简单列举国家级奖励等高水平成果。成果的凝炼:① 要突出实验室面向国家、行业需求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从该领域反映实验室引领科学研究和推动学科前沿发展的作用;② 要反映实验室解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表明实验室研究成果在某领域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促进作用。

2.3针对每一轮评估侧重点,及时调整

评估过程的3个环节,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汇报人员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和高效地反映实验室真实情况。在初评阶段,应全面汇报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情况,可以从实验室科学研究、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开放运行、科教融合等全面工作进行汇报。在现场考察阶段,要侧重于代表性成果、依托单位的保障能力以及实验室运行现状,尤其是依托单位在人、财、物、政策方面的支持需单独汇报。在会评阶段应重点展示实验室的特色优势,突出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不可替代性。总之,实验室要根据各个评估环节的侧重点,及时调整参评汇报内容。

3 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促建工作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2008年后就未组织大规模的申报工作,工作重点已由“量”转为“质”,以评估为抓手,做好优胜劣汰,抓好实验室的内涵建设[14-15]。

3.1规范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

按照评估要求,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开放课题、人员、科研仪器、年报、年度考核、5年工作报告等内容均应在实验室网站上公示,评估现场考察阶段的核对工作以网上数据为准。实验室应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全程管控,因此,在平时就要做好实验室的日常规范运行与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实验平台建设、开放基金、年度考核、对外交流、召开年度学术委员会等。

3.2争取依托单位的长期、稳定支持

实验室建设离不开依托单位的支持[16]。实验室要做“实”,一方面要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离不开依托单位在学科资源、实验用房、研究生指标、人员编制等政策的支持。同时,要求依托单位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防止对实验室支持的虚化。例如我校为实验室配备了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并部分减免年度考核工作量;设立重点实验室专项等。

3.3注重实验室科学研究规划与成果积累

实验室围绕研究方向做好科研谋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研,防止科研碎片化,偏离实验室定位。这也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成果的梳理与管理,避免评估临时拼凑、遗漏;最好由专门的实验室科研秘书定期收集梳理。另外,还要做好成果标注工作。

3.4促进实验室与学院、学科的交叉融合

我校现有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均依托相关学院运行;为方便沟通协调,实验室负责人由院领导或学科带头人担任。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学院和学科的支持,脱离学院和学科,实验室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实验室应既依托于学院和学科,又支撑学院和学科发展。

4 结 语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64号文),国家整合各类平台计划为第5类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是未来高校申报国家级科研基地的重要依托,评估优秀将获得教育部推荐申报国家级平台的机会。各实验室应以评估为契机,提升实验室的内涵建设。

[1] 金立波, 黄 海, 尹海燕,等. 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8):112-116.

[2] 搜狐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启动:引入第三方评估. [EB /OL]. http://learning.sohu.com/20151201/n429118560.shtml.

[3] 刘珍珠, 陈志鹏, 聂建国. 以评估促建设加快重点实验室发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7):221-223.

[4] 余 亮, 王 静. 基于实验室建设构成要素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23):93-99.

[5] 孙晓兴.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综述[J]. 科学学研究, 2007, 25(2):381-384.

[6] 王明明, 钱 坤. 科技计划项目的第三方评估咨询制度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3):7-11.

[7] 王明明, 徐 磊, 贺雅丽. 科技项目第三方评估咨询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6):11-14.

[8] 周 岱, 刘红玉, 叶彩凤,等. 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剖析[J]. 科研管理, 2007, 28(6):108-114.

[9] 廖建锋, 李子和, 夏亮辉. 美国联邦政府依托高校运营管理的国家实验室特点及其发展经验[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 25(1):111-115.

[10] 张 薇, 程 骏. 科技评估专家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规范[J]. 科技管理研究, 2003, 23(1):31-33.

[11] 谢焕瑛, 张 健.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的若干问题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4):108-111.

[12] 王福涛, 刘燕美, 危怀安,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制度的发展与运行模式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2):113-117.

[13] 谢焕瑛.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评分偏差效应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6):134-138.

[14] 卢少然, 苏弟华, 严会超. 高校科研平台高效管理及其激励机制[J]. 实验室科学, 2013, 16(4):194-196.

[15] 于冰筠, 杨金娥, 李 莲. 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5):234-237.

[16] 葛云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10):147-149.

·名人名言·

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苏步青

AnalysisandManagementPracticeoftheEvaluationRuleDevelopmentofKeyLaboratoriesofEducationofMinistry

ZHAOLianga,BAOYub

(a.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Evaluation of key laboratori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newest evaluation rules which were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organizational procedures, index system, experts’ selection and results determination. Meanwhile, some practical advices on evaluation preparation and daily management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evaluation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he geological fie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laboratories under the newest evaluation system,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regulating the dairy operation management, gaining the host university’s support, making R&D plan, integrating with the discipline and so on. It provides a way for laboratories to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laborator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key laboratories; laboratory evaluation; index rules; management practi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G 482.0

A

1006-7167(2017)09-0233-03

2016-12-25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14)

赵 亮(197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生在读,助理研究员,科研平台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Tel.:15150018727;E-mail:zhaol@cumt.edu.cn

猜你喜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