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017-11-04赵新全
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赵新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功能完整性,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目标。生态学研究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生态及生产功能提升。所以,我们将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面临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行全链条设计,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结合生态学研究热点领域,针对三江源的区域特点,提出6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即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恢复原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机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持续发展决策系统。
针对这些科学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针对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功能提升科学问题,主要研究物种及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明晰典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显著提升对生态系统时空演替规律、多样性维持与功能提升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认知能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及相应的管理模式。核心目标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功能完整性。
在技术创新与集成方面,针对保护与发展相互融合问题,重点研发生物多样性维持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包括: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与提升技术、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变化及预警技术,提升公园物种保护及退化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技术水平。
在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方面,针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及生态适应性(可持续)管理重大需求,主要开展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构建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网络及数据融合平台、可持续管理方法、技术、模式及政策构建,提供国家公园适应性管理模式,支撑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决策管理与机制创新。
因此,研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生态系统功能演变机理;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三是生态适应性综合管理模式与调控;四是监测、评估、预警及数据融合技术体系研发。